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如何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然而在我国步入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面临着诸多挑战,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提出了新挑战。首先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其次从可接受性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学理论》2013,(12):358-359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与叛逆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益于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国良  张丰友 《学理论》2010,(4):197-19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面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和谐构建。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不和谐表现,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构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5)
红色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中国精神的灵魂,更是当代大学生温润心灵、启迪人生的引路明灯。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网络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因此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推动作用、科学发扬红色文化的作用是时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可以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融入网络平台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针对问题的所在,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进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邢亮 《理论导刊》2012,(6):72-74
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文化性的缺失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文化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得到充分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的魅力增强吸引力与说服力、以文化的品质提高感染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形式。构建文化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以文化人教育理念的指导,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具有文化魅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文化品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海东  朱海  周嫱  梁宇彬 《学理论》2012,(4):183-18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把握和实效性也随着这些变化发生着相应的改变。高校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在这些变化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我们应该从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落实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党团组织引领作用和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四个方面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任肖赟  库瑞 《学理论》2012,(5):193-194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高时效性、交互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搞好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健全网络文化监管制度、加强核心价值引导、建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学生校园网络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应引起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阐释相关理论概念入手,结合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一,在现实性、意义性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在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国内的教育工作者针对该种教育研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显现出了成果,随之而形成的理论和书籍、论文等也很有实际意义,但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该种尝试还缺少全面性,还有具体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通过将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特点的分析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研究相结合,针对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容中还不完善的情况,提出策略如下: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泊洋 《学理论》2013,(2):270-27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整个社会环境使大学生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新情况,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本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从而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郑文新 《学理论》2013,(23):389-390
当代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深刻变化。高等院校由于在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而成为中国网络发展的前沿。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数量日趋壮大,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产生了影响,因此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课题。研究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瑶 《学理论》2010,(10):256-257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良思潮的强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不积极因素。面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传统封闭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与和谐校园相适应的开放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是高校学生管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拓展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3)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应该从打破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化抽象为生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利用新媒体,增加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等几个方面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莫天福 《学理论》2013,(24):377-37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数字报刊、手机信息等新媒体越来越受到热衷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和生活观念。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凸显出了一些体现其优势的特征,这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蔺桃芬 《学理论》2013,(9):292-293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对150名本科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目前思想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分析了两课教育、辅导员工作、校园文化氛围、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7)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浓厚的生态情感、坚定的生态信念、规范的生态行为,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归旨。  相似文献   

18.
郭晓红 《学理论》2012,(22):237-238
高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地方,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大学生自觉产生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和要求及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求知行为。目前理论界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效果的研究并不多,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可知,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两条主线展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有些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项研究成果较为匮乏,这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是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行动纲领,其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并创造性地与中国制造产业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制造道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科大学生对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思想认同和内容掌握,构筑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全方位联动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