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我国的人才流动,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深刻认识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能动作用,对于建立和完善新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好新时期人才服务工作十分必要。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坚持“四个服务”促进人才流动──—杭州市人才流动工作十年回顾金敏媛,赵江安,程宏全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自1984年5月28日运行开展服务以来,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专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3.
任何领域、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有效益问题,都需要讲求最佳效益。人才流动是一项十分复杂、极其宏伟的系统工程,同样也有效益问题,也必须谋求最佳效益。可以说,谋求最佳效益是人才流动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就什么是人才流动的最佳效益和怎样谋求人才流动的最佳效益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才流动的三大规律刘文普,邵伏先社会流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社会各系统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的相互流动,整个社会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也就谈不上人类历史发展。人才流动是社会流动的重要内容。所谓人才流动,就是人才在工作地区、部门、行业以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认清形势 找准位置 当前,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很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种形势对我们做好人事工作,搞活人才流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事部门特别是从事人才流动服务工作的同志怎么办?确实值得认真思考。我认为要立足于搞活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围绕这个主题,谈三  相似文献   

6.
实现军队人才的科学配置与使用,必须完善军队人才的流动机制。从经济学角度看,深入分析军队人才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有助于揭示军队人力资本结构的均衡状态。根据我军人才流动的现状,应从动态协调、弹性用人、人才可续、分流退出四个方面完善军队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流动新走向及其对策欧可平,杨晓群人才流动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本文试图从研究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走向入手,寻找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正确途径,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一、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新走向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主体仍然表现为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8.
浅议人才流动的流量与流速卢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使人才短缺与人才积压并存的矛盾更为突出,迫切要求人才流动管理部门和人才市场对人才流动进行动态疏导,调控人才流动的流量和流速。人才通过人才市场在不同的地域、行业、部门、单位之间进行迁徒...  相似文献   

9.
陈剑 《岭南学刊》2013,(4):120-124
城市化是生产要素在空间上聚集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过程,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流动和聚集必然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人才流动影响因素,构建人才流动管理模型,探索人才流动的内在规律,可以看出,对人才流动和聚集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以物质待遇为主要内容的硬环境和以社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在城市化过程中,软环境和硬环境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硬环境的提升为软环境的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软环境的改善则为硬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同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一样,人才流动也有客观规律可循。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流动,既有人才流动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特殊的规律。本文旨在探索世纪之交我国人才流动的动因、走向及其对策,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作出积极正确的人才开发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人才流动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人才强国战略的确立,对促进高校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高校人才资源,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高校人才流动也面临着无序、“一边倒”和地方院校的无奈等严峻挑战。只有建立规范的高校人才流动交流中心,搭建符合高校特点和要求的人才流动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实现新时期高校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特点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人才流动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才流动的范围正在逐步实现从区域性向全球化方向的转变,人才流动的方式正在逐步实现从"显性流动"到"隐性流动"的转变,人才流动的方向正在逐步实现从"单向性流动"向"双向性流动"的转变,人才流动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实现从完全市场化向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全国31个省区市人才竞争力排名字中,重庆仅居第19位,其中,人才素质更居第22位,人才规模第23位。人才流动是人才所服务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发生变化或转移的一种现象。按照“库克曲线”和“勒温场论”,合理的人才流动,能提高人才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在流出单位或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希 《前沿》2012,(4):93-9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使人才需求量剧增,人才流动加剧。人才的流动造成了商业秘密的流失,给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认定企业的商业秘密及如何应对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的利益冲突,从而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流动之我见岷县党校马燕南在来稿中认为,在贫困地区建立人才市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积极培育人才市场,将人才和用人单位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机会到市场上去自主择业和自主择人。人才和用人单位是人才市场的两个主体,确立两个主体是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新走向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主体仍然表现为单向流动,去向多为沿海沿边、富裕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或者出走异国他乡。但纵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我国高校人才的流动将出现一些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聂生奎美国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市场,在美国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美国人才流动的特点一是人才的高度社会化。美国人才的社会化程度很高,人才的社会化流动也最具典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加速了人才总量增长和人才流动,促使人才走进市场,接受市场的调节和管理,并逐步实现了人才交流双向选择、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供求的新机制。近几年来,随着人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流动表现得更加活跃和有序。而如何培育和发展健康的人才交流体制,做好人才流动管理,保护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则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不仅有利于营造人才的良性竞争、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激发人才的干事动力,而且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对现有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与人事人才工作形势一片大好。其中,人才市场建设与人才流动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将迎接入世后国际竞争的挑战。新时期的人才市场建设与人才流动工作的走向如何?人才市场建设工作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问题深为社会各界所瞩目。日前,记者特就此对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司长毕雪融进行了专访。记者:党的十六大对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对于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等问题,都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