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比其他职业显得尤为突出,警察心理应激有长期性、危险性、工作性、高度性特点,其来源包括社会、工作、家庭、自身等方面,要克服心理应激对警察的消极影响,不仅要提高警察自身的心理应激承受能力,还要整个社会、家庭及警察机构都要携手关爱这个群体,形成多维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适当的应激能增强个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身心适应性,然而应激负荷过大或应激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个体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警察的职业特殊性使其长期暴露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等状态中,成为慢性心理应激的高危群体,并因此导致诸多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损伤。我国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现状严峻程度已然令人堪忧,因此,通过分析警察心理应激、应激源、应激中介机制、应激系统模型等,从综合干预的视角提出警察"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与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警察违法犯罪行为会比一般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影响警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的职业文化、警察的应激心理和警察心理环境与不同意识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警察卷入枪击事件是职业生活中的极端应激源,枪击事件将引发正常的应激反应,当个体的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无法应对该事件时,这种正常反应将发展出创伤性应激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探讨警察卷入枪击事件后的应激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而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干预对策,对警察的心理健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应激障碍是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人们身心的正常活动。警察职业的高风险性、高负荷性、高强度性决定警察是极易产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人群。对警察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与治疗,可以参照Tammi D.Kolski提出的治疗方式,综合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告别仪式疗法等方法对警察急性应激障碍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警务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危险性 ,基层民警心理“应激源” (包括工作应激源、生活应激源、社会应激源、个体应激源 )多于其他行业 ,严重影响了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和执法水平。因此 ,在公安院校开设警察心理辅导课 ,加强基层民警承受能力的训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警察心理素质测评逐渐兴起,向专业化、科学化趋势发展。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测评是适应警察职业特点的需要,是提高警察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警察心理测评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状况、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基础心理品质。积极应对警察心理测评应该重视心理培养,提高心理素质,坚定警察职业信念,加强警察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8.
警察犯罪中以警察暴力犯罪最具代表性。警察暴力犯罪是警察心理出现问题或偏差,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而造成的,与其自身个性问题、情绪调节与应激能力及特殊的职业背景所导致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论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基于职业特点,警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应激越来越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基于职业特点,警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应激越来越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警察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家庭支持、朋辈支持、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