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一条根本的解决道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是从数量上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可以说,城镇化是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所谓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种社会群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打工农民"或农民工人.从身份上说,他们是农民,从职业上说,他们又是工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作为一种亦农亦工,非农非工的城市"边缘群体"存在的.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政府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农民工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农民工是农民"的窠臼,政府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也总是把政府的立足点放在"农民问题"上,农民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事实上,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民工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已经具备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欲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承认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做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新论断不仅是适宜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表现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 ,是指中国农民认识、把握和评价客观事物的传统思维定势和程式 ,是千百年来农民习惯用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框架和重要工具。传统思维方式广泛地存在于中国农民头脑之中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认识活动。研究中国农民传统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具体表现 ,无论是对于防止传统思维方式对主体思维认识活动的消极作用 ,提高主体的思维认识效率及正确程度 ,还是调整中国农民的思维视角 ,使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农民 ,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依附型思维方式。中国农民从来不能代表自己 ,…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平谷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现实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水平。因此,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意见》精神,新一届平谷区委、区政府把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与增收列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平谷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多渠道引导农民就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努力扩大农民非农就业,促进农民依靠旅游增收致富。一是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旅游富民”进程。探索新农村集中集体建设模式,在山区半山区集中建设集生活资料功能和生产资料功能于一体的新…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邓子恢关于解放农民、让利农民、调动农民、教育农民的 农民观,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绝不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守原有的模式,“我行我素“而罔顾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根据国情,总结历史经验,吸收先进文化成果,创建自己的政治文明.为此,本刊特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先生分析发展党内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民主的问题,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生存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在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上,正日益体现出其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种“人学”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凸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工”一词应运而生。它是对一部分农村富余农民离开土地,从事非农工作的通称。自从农民工出现以来,对于农民工的研究一直没有脱离“农民工是农民”的窠臼。笔者认为,重新认识农民工的地位,把农民工界定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样界定对于加速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把农民工视为新的产业工人的科学依据1.从理论依据上看,农民工应该属于工人阶级的范畴。长期以来,对于农民工的讨论囿于“农民”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农民之民生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影响乃至损害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教育成本过高;农民的就医问题即健康问题;失地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的问题.要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得从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即我们对农民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从政策上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以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0.
政府怎样为农民服务?松桃县政府把着力点放在帮助农民强化市场观念、掌握进入市场的本领、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县政府认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要走向富裕,首先必须走向市场.围绕这一认识,县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引导农民树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遇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帮助他们由生产上有问题习惯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由种田糊口向种田奔小康转变,由“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转变.在促进这些转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的核心.阿克苏地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农民增收渠道由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逐步转为以苹果、核桃、红枣等林果业为主.但阿克苏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源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前景不容乐观;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的非农收入增加受限,并且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从中获益少.要破解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瓶颈,就要依靠阿克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畜牧业和林果业生产基地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加大劳务输出,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等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图景,并率领八亿农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和实践,将为我们在今后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指明方向。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个什么样子?这一问题是经过我们党长期的艰辛探索才逐步认识清楚的。早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以十分赞赏的口吻向人们介绍了三国时代的张鲁在陕西汉中地区建立的一个农民政权。这个农民政权在制度上实行公有公享,各个基层组织设置“义舍”、“义米义肉”,“行路者量腹  相似文献   

14.
调整农民增收问题理论研究的视角,把影响农民收入相关的各方面因素作为一个系统,全面有序地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就在于从整体上,也就是从具体影响山东省农民增收相关因素的各个子系统中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路,力图从规律的角度探讨影响山东省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不断提高我们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昌来 《当代贵州》2004,(16):39-40
现实劳务输出之"新",在于它是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关系调整、社会流动性加强、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农民个人增收,而且在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这就需要采取更加明确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没有耕地     
自小我便明白,一个农民最大的不幸便是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个因为各种原因而无地可耕的农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农民,至少他在耕地方面是贫穷的.由此,我深深地知道我们世代耕种的沟壑纵横的黄土地总有几亩薄田与我的生命有着无法害舍的联系,它是我们生命之树得以茁壮威长,生命之花得以灿烂绽放的基础,它博大宽广的胸怀抚慰着每个生命的纤枝细叶.  相似文献   

17.
应当重视对“思想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应当遵循的规律。在其所涉规律中,“思想转化”的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好好把握。我们说的“思想转化”,指的是教育对象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由一极向另一极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观念上的一次“质变”或曰“飞跃”。“思想转化”有积极转化和消极转化之别。一般说来,凡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转化,属于积极的思想转化;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拉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序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向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根本大计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说,通过教育“搭桥”,引来科技之“水”,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一、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非农经济发展迅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国家彻底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2007年国家又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实现了农村学生上学零收费.国家还在全国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问题后,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纠“左”.面对一些地方刮起的“穷过渡”风,他强调要弄清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并着手调整一些过高的生产指标.面对市场紧张和农民瞒产私分等情况,他强调要从所有制上解决问题,在人民公社内部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继续调整过高的生产指标.1959年4月八届七中全会后,毛泽东继续努力纠“左”,同时力图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以统一全党认识.毛泽东纠“左”的努力是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进行的,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的一些言论超出了他的认识范围,由此纠“左”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们对他纠“左”的努力,是应该给以积极评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