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党员,一面面流动的“红旗”;流动党组织,一一个流动的“倨垒”——加强外出流动党组织建设,云梦县委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新路。“加强外出流动党组织建设,不仅让流动党员安家、安心、安责,而且让外出流动党组织成为务工人员的维权平台、创业就业的帮扶平台、企业老板的培育平台、招商引资的服务平台。”云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小冰说,“在异地他乡,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流动党组织‘流而不散’。他们各展其才,不断释放新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拥有4100多名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襄樊市襄阳区,面对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不好管”、流人地党组织“管不着”、党员作用发挥差的状况,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两建三推双管”新模式,既为流动党员安了新“家”,又让他们在新“家”里“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党务咨询     
1.流动党员怎样参加选举?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拥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因为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4.
党务参谋     
7.问:党员在调出所在单位时。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答:党员因调动工作、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因临时外出学习、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深化“两找两为”活动,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月9日上午,十堰市张湾区在黄龙镇地服务春节返乡流动党员承诺仪式,向春节返乡流动党员做出六项服务承诺,便其备感党组织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基本组织规范化。采取联合建、挂靠建、单独建等方式,依托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双建双带基地建立党支部10个,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派尽派率达100%。先后在外出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宜昌市城区和武神公路神农架段建筑工地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  相似文献   

7.
从5月22日召开的全省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代表座谈会获悉,近年我省外出流动党员引进项目8671个,引进资金34.1亿元,创办生产服务项目近1.8万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56.1万人。  相似文献   

8.
组织县直部门、规模企业与全县344个建制村结对.通过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指派驻村第一书记等方式.帮助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帮助建立完善“支部+协会”、“支部+公司”模式党组织9个、外出流动党员党组织18个,实现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频繁的党员流动产生了大量流动党员,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如何适应党员流动及如何在流动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已经成为需要及时回答的问题。党员流动产生了流动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必然涉及党员与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临时组织关系又与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需要党的组织关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来顺应和促进党员流动的有序进行,适应和服务于流动党员的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引”。按照“送出去培养成才、请回来任职创业”的思路,采取当地党组织与外地企业联系、在外松滋籍流动党员引荐、中介机构输送等方式将一大批青壮年人员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同时.利用流动党员服务站和党组织经常性与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联系,鼓励他们回村任职报效家乡。目前,全市村干部中有外出务丁经商经历的达到72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60%。其中,村主职干部156人.占主职干部总数的58%。  相似文献   

11.
松滋市每年有近13万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外出流动党员达2000多人。同时,外地流入我市党员200多人。近几年来,我市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点,建立联建共管机制,使全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出于对经济收入的需求,农村党员外流现象严重。由于大部分农村党员长期飘泊在城市,处于城市的边缘,对党组织产生心理困境,在行动上对党组织产生应付心理,在情感上无法从党组织找到归属感,权益保障的缺失使得农村流动党员无法真正体会被组织认同之感。农村流动党员的心理困境带来党组织整合力削弱的困境,加重党组织合法性危机,对党组织的忠诚度削减,与党组织的政治沟通意识弱化。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党组织的困境,就要努力构建农村流动党员主动寻求党组织的动力机制,让农村流动党员能够从基层党组织中找到归属感。首先,要党组织设置创新,为维护农村流动党员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制度创新,为维护农村流动党员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组织设置一体化。组建区非公企业集群园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强化统一领导。灵活设置基层党组织: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关、业务相联”的原则,采取“企企、村企”联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在园区、街道党(工)委设置综合党支部,用于接纳未建党组织及党组织撤销企业中的党员和流动党员。  相似文献   

14.
健全“网状式”组织,夯实社会管理组织基础。竹溪县大胆创新组织设置,积极做好在产业链、行业协会、楼栋、流动党员集中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使党组织活动延伸到村组、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夯实了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存在“失管”、“松管”、“难管”等问题,要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确立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动作用;依托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党组织代理教育管理职能;寓党性教育于就业培训教育之中;寓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流动党员开放式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大规模志愿者活动期间,高校通过建立临时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不仅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也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时基层党组织虽然存在的时间有限,存在的场合固定,但它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开展贴近实践,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促进志愿服务有效展开的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农民工优秀分子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松滋市委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为流动党员找家、为基层组织找人、为务工群体找事的活动,形成了可贵的“松滋经验”。2005年7月30日至8月2日,  相似文献   

18.
通山县共有党员14945人,其中农村党员6220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党员1254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近年来,通山县大力推行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四大创新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松滋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13万多名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其中流动党员达1500多人。近两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秭归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进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要求,以全省流动党员管理创新联系点为契机,着力探索动态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初步实现了流动党员“外出有根,流入有‘家”’,其成效得到省市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