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通则》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效额,有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这一规定表明了我国企业法人的一大基本特征,即企业法人要有自己的组织章程。企业只有依照自己的组织章程或条例来设立组织机构等并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后,才能取得法人资格。所以,法人组织章程是我国企业法人设立时的法定要件。但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申请法人资格时,却不太重视法人组织章程,有的甚至把提交法人组织章程看作是过场形式而不认真起草自己的组织章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相似文献   

2.
<正>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经理,下同)的法律地位问题,即厂长在法律上是代表国家呢?还是代表企业?或者是双重身份兼而有之?这个问题,过去很少有人提出过,也很少有人深入探讨过。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都还是个暂时难以确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无法回避的。笔者不揣冒昧,拟从法学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步认识。笔者认为,厂长的法律地位,应取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只有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性,厂长的法律地位才易于确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全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我国民法的立法理念与民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重新检视的根据。民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在规范交易中实现对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的保护,实现人的相互尊重。而这些又离不开对人的意志的正确理解。本文简要论述了民事主体与意志的关系,分析了民事主体行为要素与意志之间的休戚相关性,以期引起法律人士的共勉。  相似文献   

4.
侯艳虹 《法制与社会》2010,(21):293-293
民事主体的确定对复杂的民事关系的理清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还未统一。本文希望能在讨论民事意志与民事主体的关系的过程中寻求对民事主体的更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厂长、经理们应有健全而严格的监督机制,其权力范围决不能无限制地任意扩大…… 厂长、经理们应有较强的法制、法律观念,决不能一朝权在手便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企业法人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或执行职务过程中,违背所属单位的委托,发生刑事犯罪行为而引起的附带民事诉讼。 在重大责任事故、交通肇事、投机倒把、诈骗、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玩忽职守等刑事案件中,由于企业法人的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或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犯罪活动,给国家、集体或  相似文献   

7.
东盟由于内部成员国宗教和政治制度的多元,造成了其一体化进程中自我整合意愿,即共同意志这种内在驱动力的缺失。这种缺失会导致东盟一体化在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中遇到阻碍。逐步增强东盟内部的认同感和内在一体化的主动诉求是今后东盟发展需要注重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9.
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是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也是实践中建构政策观念、开展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现流行的几种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代表性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揭示了其不同面孔,但都未进一步剖析公共政策背后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关系,或者说,没有清晰地回答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政策性所反映的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在政策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何种作用、如何互动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对此问题的挖掘将得出对公共政策本质的重新理解: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是对立性交融关系,而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两种意志的组合关系及其结果。这种组合关系在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公共政策运行的全过程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从这一视角来透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法是民事行为规范,民法学可以说是民事行为的规范学。然而,"民事行为规范学"这一概括,只是停留于民事行为,没有涉及民事行为的背后,这样理解民法内容显然是有局限的。行为是意志的外在表现,意志是行为的动因。各种行为的背后是表现行为的意志。因此理解民法学,理解民事主体与行为这些重要的民法概念,必须从意志这一概念着手。  相似文献   

11.
意志是希望达到某个目的的心理状态,通俗说就是愿望,意志永远是自由的。主体是意志加上载体,主体即由意志和人身组成,这是主体的结构。主体的意志是主体的核心和灵魂。主体是意志的载体,具有主动性、能动性,与主体相对的概念客体具有被动性。主体的意志是通过行为支配客体的。行为是意志的表现,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需要特定的承担物。  相似文献   

12.
主体与客体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主体在对象上实现自己的意志即实现了对客体的支配。本文认为享有法律上存在资格的意志是法律主体的核心和根本,民事主体随着民法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张,这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横向经济联合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除了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联合以外,公民与企业法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事主体之间也开始出现了联合经营。所谓公民与企业法人的联营,一般是指公民与企业法人之间,为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特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建立  相似文献   

14.
<正> 民法通常把法人的财产称为法人的独立财产。即由法人享有的、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法人的创立人以及法人的成员的财产。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也就是指由法人组织所独立所有(或经营)的必要财产或经费。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并非渊源于罗马法,这不仅因为罗马法贯彻了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而排斥了团体作为主体的存在,而且因为在当时罗马宗法社会条件下,很难产生出既脱离家族又完全脱离个人的团体的财产。实际上,法人的独立财产制度发端于古日耳曼法的“团体总有权”,根据“总有权”制度,财产所有权中的管理和处分等权能属于团体总  相似文献   

15.
杨大文 《法学家》2001,(6):102-102,封三
近来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关于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评述和解释,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少学者认为,建立新的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的关系,在对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例进行考察之后,对知识产权法没有被成功纳入民法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中针对目前理论界认为知识产权法不应纳入民法典的原因,提出了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知识产权法未来的立法趋势是集中规定,而不论其是否一定纳入民法典.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正式生效,国际刑事法院也随印建立.该法院被赋予宽泛的管辖权,强行使第三国承担规约义务,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各规约第三国所强烈反对.这种声称建立在各国普遍管辖权和属地管辖权基础上的管辖权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足以论证国际刑事法院对第三国之管辖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基于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国家利益,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本身存在的缺陷,各规约第三国有权拒绝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并选择其他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我国企业法人制度将经历成型阶段和成熟阶段。前者因资产的单一性,是初步独立于国家所有权人的独营法人(公司);后者将融于社会主义大市场,有打破所有制界限的国家持股、法人持股、金融机构持股、私人持股及相互持股的广阔前景,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没有确定的国有企业独营法人,其财产权的重新组合势必难于进行.结论是要加快经营权依法到位.  相似文献   

20.
法学著作往往把企业法人称为社团。但是,企业法人的概念比社团更为确切。这不仅因为当代所有大型企业,大部份中型和小型企业实际上都是法人,还因为企业的形式已经如此之普遍,以至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已经企业化了。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经营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使用的是“经营方式”这个名称。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由不同的社会生产经营方式依次更替的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