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之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罗 《求索》2008,(7):148-150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具有深刻的法理内涵与法理依据。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现代国家责任制度是它产生的前提条件;公民的宪法财产权是它产生的宪法依据;公共负担平等原则则是它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行政补偿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具有公共利益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损害利益要件等四大要件。  相似文献   

2.
适应市场的需要,发展“三佳”林业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副省长舒惠国所谓“三佳”林业,是指水续经营、开发利用森林的多种效用。追求其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最佳境界。它有两个属性:一是强调“三佳”林业是一种动态的林业经营思想,三种效益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环境利益者和经济利益者之间的扭曲关系,我国应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当前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过程中,存在生态补偿执行偏差、补偿资金来源有限、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宣传与引导不够、缺乏良性的投融资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核算体系、相关法律政策滞后、错误政绩观蔓延等。为此,要强化政府生态责任,扩大财政生态转移支付,构建森林价值评估体系和补偿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补偿形式,建立森林生态补偿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德占 《中国减灾》1991,1(1):21-2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森林的发展受着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和影响。树木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  相似文献   

5.
邓芳 《思想工作》2004,(10):47-47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方面来评价和开发其价值。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资源,促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自然保护区农业国内支持法律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喜梅 《前沿》2011,(20):84-88
自然保护区农业国内支持法律机制的设立是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该机制是协调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我国有必要根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原则,在WTO框架下针对转型期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自然保护区农业国内支持法律机制进行科学架构,其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的确立和支持范围的合理划定是该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警惕沙尘暴     
风来 《中国减灾》2005,(4):51-52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西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疑是江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最为重要的潜在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江西省认真遵循生态规律,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大力开展和实施综合减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好气候、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灾害的发生,使江西省的经济社会步入一个合理、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精神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它是一种精神创作,其创作过程是无形的脑力劳动过程,它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产品,有其创作的独创性、价值实现的间接性、交换的不等价性和内容的意识形态性等特征。因此,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商品对待,机械地去适应市场。而应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为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结构;要多出精品,出好精品。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4,(1)
<正>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利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自然资源资产是指其中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产权明确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将全国或一个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分类加总形成报表,显示某一时点上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反映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资产存量的变化。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  相似文献   

12.
生态立州、绿色繁荣已确立为恩施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作为有鄂西林海之称的恩施州,欲通过生态立州实现绿色繁荣,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十分必要,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方面,因此,探讨建立和完善恩施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即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这里,笔者试从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入手,谈谈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为建立补偿制度迈出了第一步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首批注入1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确定在11个省区先行试点。这项工作开启了我国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为今后建立森林…  相似文献   

14.
李堂龙 《当代广西》2014,(14):50-51
正生态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建设美丽广西,良好生态是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标志,坚守生态红线是重要前提。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广西,要深入研究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真正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森林、草原、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必要性 农业生态补偿又称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是生态补偿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化。一般来讲,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恢复、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用于解决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一种新型协调机制。它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协调,是解决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关礼 《当代广西》2005,(24):53-53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质是要求以较小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财政作为政府综合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重要使命,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对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符合“后发规律“要求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遵循“后发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一般原理,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重人“和“重物“的关系。首先,依据后发性,在确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时,不能跟在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而应突出符合“后发规律“的“超前“和“早熟“,确定先进适用目标。其次,在建立市场机制、培养市场观念的同时,注意弘扬西部纯朴的民风。第三,要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避免陷入自然资源悲观与乐观的两种极端倾向,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注重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改变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局面,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一体保护和国土空间的整体规划,推进自然资源用途的整体性管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系,理顺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中的央地关系,协调好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权力"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利"的关系。在制度设计上,要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主体制度,明确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总体思路,健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0.
赵庆杰 《前沿》2003,(8):126-128
伦理生态是小康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 :在个人道德品质方面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社会伦理方面要注重制度的公平正义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遵循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