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参与社会、表达自我、实现社会价值的难得平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网络政治参与不仅给大众,特别是给在传统社会很难有话语权的青年提供了一个与权威对话,并进而影响社会的大舞台,而且也对社会管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何认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怎样应对这暴风雨般的青年面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批判意识。在中日青年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日本学生存在一些差距。追其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制度文化、经济发展情况是导致这种差距的重要因素。新时代,培育青年学生的批判意识,教育要以世情、国情、党情为原则,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原则,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原则,从而使青年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极大变革,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则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体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传播起着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此外,二者的互动还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青年是社会思潮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尚未形成对青年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主流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变迁在具体的社会存在中具有某种同步性;青年价值观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时刻进行着,激烈争夺青年一代的思想阵地。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强化社会思潮研究,在批判借鉴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参与社会、表达自我、实现社会价值的难得平台,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网络政治参与不仅给大众,特别是给在传统社会很难有话语权的青年提供了一个与权威对话,并进而影响社会的大舞台,而且也对社会管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何认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怎样应对这暴风雨般的青年面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的群体表达?本刊组织的这几篇关于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文章,以科学严谨的社会调查和细致认真的网络观测为基础,更加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动机,并从相关理论视角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下的青年与社会的共赢。作为一种实证性研究,期望能倡导一种更为科学的认识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这在青年问题研究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纯 《岭南学刊》2009,(3):124-127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表现及生成原因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符号异化,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助长了神的异化,商业化服务与消费加剧了物的畀化。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要扬弃青年流行文化的异化,就必须提升青年主体自我批判与扬弃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改造合理地引领青少年的文化倾向,进行社会改革以涵养真正的民主氛围,利用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进行动态制衡。  相似文献   

6.
青年问题历来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我们分析一个国家的末来,主要的不是看它现行政策,而是看它的青年,看青年的兴趣、要求和愿望,看他们的社会化特征,看他们当中有代表性的思潮、观点和见解,看他们的主流和本质.我国的当代青年,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一切意识形态学家将精神交往神圣化、功利化的理论和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现实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对青年黑格尔派肆意放大精神交往社会历史功能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动机功利化的批判。研究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批判思想,对于回应西方交往理论和扬弃异化的精神交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陆建华撰文谈国际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主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青年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专业性学术研究的成果,离开专业性学科研究成果的青年研究几乎不存在。二、青年研究总是与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联系在一起,青年研究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联系在一起。三、各学科的青年研究成果,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方法上看,对学科知识体来说,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反过来青年研究成果对各学科本身知识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纵观国际社科动态,青年问题研究始终是焦点,而丰富多变的青年问题本身也不断向各学科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北京青年论坛》创刊号)  相似文献   

10.
袁琳 《求索》2012,(11):142-144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与构建中,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社会建设理论,该理论的形成路径如下:(1)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2)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经济学基础;(3)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构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4)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该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启示如下:(1)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2)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3)建立多样性社会建设模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阐发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深刻见解。从发生学意义来看,《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大体呈现为两条出场路径:一是显性路径,即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心议题,在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隐性路径,即马克思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这一核心命题的批判性分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国民经济学批判、近代形而上学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之间的贯穿与融合。马克思《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蕴含着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而真正具有思想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联网影响,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民主观念日益增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日趋开放。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有可能发挥推进政治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年马克思被包裹在巨大的德国意识形态的襁褓中,经过从宗教批判到哲学批判的批判,直至对批判的批判完成批判,青年马克思成功地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束缚,创立了历史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体论批判的前提,青年马克思必须完成方法论的批判,即从黑格尔的思辨的神秘的方法中解放出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一个方法论上渐进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重要概念,青年卢卡奇主要从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对其作了界定。总体性这一范畴承担了对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的论证,青年卢卡奇从总体性与辩证法的关联入手,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先河。青年卢卡奇还从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出发,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辩证法,实现总体性的革命,才能反抗资本主义的总体统治。由于青年卢卡奇对于总体性这一范畴的理解没有超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范围,因此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带有悲观色彩的对于人类解放的理想性诉求。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消逝并不是指特定生理年龄生命群体的消逝而是就社会文化意义而言的.从权利义务视角看青年逐渐失去之所以为青年的资格;从心理行为视角看青年的形象变得模糊;从价值意义视角看青年出现信仰理想的危机.这消解了青年概念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内涵.要通过发展青年的公民能力,由内激发青年自身的能量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在戊戌变法维新思潮中表现得最为激进。其政治思想具有强烈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民权至上,鼓吹反清革命、提倡社会进化之主张,批判封建三纲五常、构建社会新伦理等特征。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批判,对处于沉睡和愚昧状态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有催人惊醒、发人深思的作用。其对封建社会伦常、礼教的猛烈批判,具有时人难以企及的深刻性和创建性,显示出大无畏的反封建精神;对君主专制和清王朝的抨击,彰显出社会现实的尖锐性;提出的全方位学习西方和全面重建中国社会的构想,是其政治思想启蒙意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国外有关青年政策的研究表明,界定青年政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年政策是一种关于青年发展与青年工作的完整全面的政策;第二,严格地说,青年政策是一种"国家青年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青年成长与发展的期望与要求,同时亦反映了青年一代的需求与愿望,青年政策应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第三,青年政策不仅是青年工作以及有关青年的一切社会工作、社会活动的基本方针和行动准则,而且应当为青年发展指明方向.为此,笔者认为,青年政策就是政党或政府部门根据本国或地区的发展目标与具体实际、针对青年的具体情况,为青年发展与青年工作新制定的行动准则与措施,是从青年的一般情况出发对于未来行动的选择和规定.从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青年政策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上看,青年.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青  相似文献   

19.
一些表达对现实的牢骚情绪的顺口溜在部分青年中流行,其体式多样,指向广泛,语言尖刻,易于传播。青年中的“顺口溜文化”表达了青年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意识和怨愤之情,但有将问题夸大和绝对化趋向,且缺乏建设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逻辑看,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实现了从主要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右的机会主义向主要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的嬗变;从现实需要看,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批判大众化中的教条化、庸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的逻辑、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