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庆 《两岸关系》2004,(7):12-13
陈水扁“5·20讲话”中涉及两岸关系的说辞,本是匠心“独”运、机关算尽,然多位“台独”大老颇有“微词”,尤怨陈将原所主张的“公投制宪”变为“宪政改造”,是“让太多”、“违背已作的承诺”、“放弃了原来的坚持”。鉴此,陈水扁特意当着某些“台独”分子的面,以“柴狗跑步”为例形象地作出说  相似文献   

2.
王向阳 《湖湘论坛》2007,20(1):47-49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其产生和形成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有着极为密绵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以确立台湾文学独立性为价值取向,"去中国化"是其本质特征.抵御"文学台独"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文化台独”的形成及其欺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7,(9):12-14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割裂两岸文化联系,凸显"台湾文化主体性",为实现"台湾独立"服务的文化分裂行为。它在台湾当局推行下愈演愈烈,具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4.
陈水扁当局为了搞"台独",大搞穷兵黩武。搞"台独"、搞分裂,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台独"就是战争,"台独"是死路一条。台军官兵不愿为"台独"卖命是必然的。 台军不愿为"台独"卖命乃属必然之事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国民党逐步演变成为一个体制内的适应性政党,而民进党在"台独"的驱使下则逐步趋向于一个破坏体制的"革命"政党,一个"建国"政党."台独"路线导致民进党政策严重失误."法理台独"是民进党在执政前景越来越暗淡的情境下的铤而走险,也是民进党巩固"台独"成果、巩固分裂的、对抗性的社会结构以至巩固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基础的选择.在可见的将来,民进党"法理台独"的操作很可能成为塑造台湾两党政治的蕈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为争取中间选民搏上位,赖清德再次变脸。一度叫嚣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现在又企图搞"‘台独’品牌改造",狡辩"台独"就是"台主",即台湾前途由人民自己做主,他的"务实台独"就是要捍卫台湾的"民主"。赖清德的所作所为早就证明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两面人"。他一向热衷散播"台独"谬论,在担任台南市长期间还兴建宣扬"台独"主题的"黄昭堂纪念公园","台独"之毒在他身上可谓深入骨髓,最近却在接受采访时称"两岸  相似文献   

7.
刘红 《统一论坛》2015,(3):36-38
李登辉在台湾掌权期间,面临国民党专制统治带来的严重后遗症,利用蒋经国生前最后阶段推行的"宪政改革",全面、强势推行"实质台独",作为引导"国家认同"变化的政治基础。经过李登辉利用公共权力长达12年的引导,台湾原有的以"一个中国认同"为主体的"国家认同"开始出现多元化。一、推进"实质台独",为"台独国家认同"打基础李登辉的执政过程,就是逐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23)
正蔡英文多次口称"转型正义",且强调落实这个理想"只有一次机会"。她心中的"正义",就是"台独","机会"就是执政。台当局领导人和"立委"选举双胜,加上台湾多数县市长为民进党籍,使她觉得机会已来临,所以推动"台独"工作便在各层面展开。不承认"九二共识",是为了"台独",因为"九二共识"的核心思想与"台独"不相容。"九二共识"是指两岸同属"一中","台独"则是台湾要抛弃中国大陆,"自成一国"。  相似文献   

9.
3月26日下午,民进党及"台独"分裂势力策动的所谓"和平民主护台湾"游行闹剧在台北市登场.这一针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挑衅性行为,是"台独"分裂势力遭受重挫后的情绪宣泄与反扑挣扎,是民进党当局混淆视听、转移视线、淡化冲击、巩固泛绿铁票的重大步骤.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虚张声势为两岸关系的缓和投下了新的变数,但改变不了岛内"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更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局和国际社会更加稳定的一个中国框架.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上台七年多来,台湾政局纷乱莫测,已经陷入七大"绑架"现象:经济为政治所"绑架",法制为选战所"绑架",政客为选举所"绑架",民主为民粹所"绑架",政治为"本土"所"绑架",台湾为美国所"绑架",民意为"台独"所"绑架"。陈水扁当局一直以来极力推动"入联公投",就是在以"台独"绑架民意。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歪曲、美化其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闹剧愈演愈烈,从政府要员、国会会员到历史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政治右倾化趋势日益严重,军国主义思潮日益泛滥.与此同时,日本出于争当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野心,竭力散布"中国威胁论",暗中支持"台独"和挑衅钓鱼岛主权.这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来,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民进党当局的"极端台独"出现两大重心,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堃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民进党当局上演的"双推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7)
<正>摘编自3月23日台湾《联合报》陈水扁玩的"台独"是高调的鲸吞式"台独",蔡英文玩的则是低调的蚕食式手法。陈水扁姿态的高低,表现差距很大。低到放话"四不一没有""‘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甚至"遥祭"黄帝陵;高到"正名制宪""入联公投",以起重机拆  相似文献   

14.
回顾原始社会,曾经有一个全球性的"灾变时代",世界各民族印象极其深刻.相当于西方<圣经>"诺亚方舟洪水"时代,以及中国"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时代.由于目前开始出现类似现象,因此我称它为"新灾变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5,(5):14-15
不论是哪个党,只要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对话。近年来民进党内有部分人士提出,民进党应该放弃"台独党纲",摆脱束缚,走出新路。我认为这是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如果民进党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与民进党交往也就不会有障碍。能出现这样的新局面,也必定是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的。我们一贯认为,广大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也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来大陆参观、访问、交流。我们的这一态度始终没有改变,而且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17)
正摘编自8月9日台湾《大华网络报》自从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赖清德在台湾立法机构表态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就把自己置于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位置。为了从这7个字脱身,他可是费尽唇舌,先提出"务实台独"的三大方向和六大具体内容,现在又将这7个字与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划上等号,他自承"其实我所谓的‘务实台独’,就是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赖清德显然知道这7个字的严重性,它的代价就是两个"邦交"以及国际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由来已久,曾经在各方的打击下濒于灭亡,但自20世纪末期,死灰复燃.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问题有被国际化的趋势.因此,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要发挥国际统一战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文化台独"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的核心就是全面否定"一个中国"的存在,最终的目的是"台湾独立建国".因此,"文化台独"推进的过程,就是两岸被推向战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1)
正"台独",顾名思义,"台湾独立"。"台独"分子,是指一些破坏中国大陆与台湾两个地区统一的人。"台独"分裂行径,是指操纵反动势力推行国家分裂、"台湾独立"的人和活动。"台独"的出现与台湾特殊的历史息息相关,背后更有国际力量的支持。近年来,由于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缕缕获胜,致使"台独"势力不断扩大,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了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公投法"的要害是从法律上确立台湾为"主权国家" 2003年11月28日,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公民投票法"(以下简称"公投法").虽然这个"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以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为主体,打掉了一系列含有"台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的条文,但在国亲两党开放投票的情形下,同时也纳入了民进党"防御性公投"条款.就其整体内容看,由于这个"法律"以立法形式把台湾作为"主权国家"固定下来,实际上是接受了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起到了没有修宪的修宪作用,使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增加了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