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一些乡镇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职能发挥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要通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准确定位乡镇职能,科学化解乡镇债务,逐步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发展经济社会合作组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等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深化乡镇政府职能改革是新农村建设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入手,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新一轮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税的全部取消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国家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乡镇政府的体制改革成为基层宪政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仅就乡镇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然而我国乡镇公务员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必须从乡镇政府建设和公务员自身建设两方面为着力点,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乡镇政府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转变还存在众多困境,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乡镇政府机构设置、打造服务政府、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科学考评乡镇领导政绩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成为乡镇政府最主要的职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镇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压力、激励不足和地区性差异是当前制约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解决既有待于上级政府的政策调整,也有待于乡镇政府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是非常关键的。乡镇政府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新农村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乡镇政府通过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力量的整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抓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乡镇政府要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是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我们以河南刘乡为个案,通过对刘乡政府建设的实证研究,分析刘乡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的若干建议,即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增强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改革和完善县乡关系体制,增强乡镇政府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只是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和必要环节,这样的改革是乡镇政府出于财政压力的应急性改革,治标不治本。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各地乡镇政府一定要因地制宜、抓住优势、突出特色,政府职能转变才会成功。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有利于乡镇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村、农业。  相似文献   

10.
乡镇政府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乡镇政府的未来应定位于服务型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可以从调整乡镇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乡镇政府的职责和改变旧有的资源分配模式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级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指出了方向。目前我国乡级政府职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以新的思维确立乡级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要求把乡村治理好,然而,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乡村关系不顺的现象,乡镇政府干预村民自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成效。因此,必须理顺现行乡村关系,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改革现行政绩考核机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税费改革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并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角度来看,这些变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农民等三方利益主体在需求决策、财政筹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当前的制度情景下,进一步走向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治理和利益均衡是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难题在于“乡政”与“村治”的矛盾,实质是乡镇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种权力的冲突。在观念层面上,政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制行政理念,村民需要转变片面的过度自治理念;在制度层面上,要明确界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从制度外因素来看,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还可通过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私人感情”联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此,政府应尽快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政权职能与农民负担关系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49年以来,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政府的力量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了农村基层,农村基层政权经历了私有制基础上的乡镇制,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公社制("政社合一"),以及1983年以来建立在多种经济成份基础上的乡镇制。无论哪种体制,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它都始终存在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它的"事权",即它到底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事务;二是它的"财权",即它的经费有多少,能否与它的事权相匹配。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的"事权"不断扩大,而它的"财权"却很有限。这种"事权"与"财权"的严重失衡,在"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和农村民主政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必然导致农村基层政权将负担以各种形式转移到农民头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村关系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实践中存在着"行政化"和"放任型"两种非正常、异化的乡村关系,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基于民主的视角,客观评价和分析上述两种乡村关系的正负效应,旨在提高其正效应,降低或避免其负效应,尽快建立法律文本设计的健康、理想的乡村关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社会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能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目前高校主要通过“高校+政府+科技”、“学生社团-I-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政府+项目”、“多所高校+研究生+地方政府”等社会实践模式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的一个新阶段,需要更多尊重已有的改革基础和经验,谨慎对待国外的农村建设经验。针对近期掀起的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热潮,本文分别从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农村建设目的的差异、农村建设组织方式与建设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得失,并比较了中韩之间的异同,认为韩国经验在适用我国农村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局限,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