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命运与前途备受关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特别是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的兴衰和对西方的抗争;然后阐述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冲击下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主要问题;接着厘清伊斯兰世界在探求自身发展道路和回应西方挑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主张及其实践,包括政治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及反美主义;最后全面展现伊斯兰世界作为一支转型中的战略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地…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姐妹是马来西亚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属于伊斯兰女性主义,致力于在伊斯兰的框架下维护公正和妇女权利。该组织通过重新解释《古兰经》,指出伊斯兰是追求公正和性别平等的宗教;通过宣传教育、向政府递交备忘录、发表公开信和声明等方式,提高公众觉悟、影响政府政策和法律制定;还通过法律援助,帮助在婚姻中处于弱势的穆斯林妇女。伊斯兰姐妹将伊斯兰与民主、人权联系起来,维护妇女的权利,有力地挑战了宗教权威对伊斯兰解释的垄断权,也有力地回击了伊斯兰主义对妇女的说教。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伊斯兰理论与运动的先驱,毛杜迪从三个层层递进的方面阐发了政治伊斯兰思想。他首先指出了坚守和捍卫伊斯兰认同及文化真实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他力图表明,宗教与政治是伊斯兰体系中的两个相互圆成的方面,伊斯兰需要通过政治来加以实行;而伊斯兰主义者的最终政治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基于《古兰经》、先知的逊奈和伊斯兰法的伊斯兰国家。毛杜迪独特的宗教政治思想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当代政治伊斯兰的本质和发展脉络,为认识南亚次大陆错综复杂的宗教、政治与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意识形态的分化而出现的,是极端伊斯兰势力对伊斯兰教的工具性解读和对伊斯兰教暴力面的无限放大,对土耳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互不统属,社会基础、斗争纲领复杂多样,而且许多组织犹如昙花一现。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耳其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概述、对颇具代表性的土真主党与卡普兰社团的简介,来阐释土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伊斯兰主义话语的领军人物,拉希德·格努西力图在全球化、民主化的潮流中,适应现代性挑战、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格努西看来,伊斯兰既是认同的源泉,亦是变迁的力量,唯有继承、超越和创新性的综合,才能找到适合穆斯林社会的发展道路.他批判了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思想贫困,初步提出了伊斯兰与民主的相容性和伊斯兰公民社会等思想.格努西开创性的思想探索,构成了后伊斯兰主义转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认识政治伊斯兰的发展趋势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泰 《西亚非洲》2012,(2):65-81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以格尔达维博士为代表的埃及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伊斯兰复兴主义所做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建构。在理论形态上,它表现为以伊斯兰宪政主义、后伊斯兰主义、新伊斯兰主义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社会和政治思潮;在现实生活中,以1996年埃及中间党的成立和2005年议会大选时穆斯林兄弟会提出的"改革倡议"和"选战纲领"发表为标志,反映出它对当前埃及伊斯兰政治的指导和实践。作为当前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中间主义不仅是全球化挑战背景下伊斯兰自我调适的扬弃与反映,更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伊斯兰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四、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它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和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联盟、伊斯兰会议等组织的创办者和总部所在地,引领了“新泛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方向。它又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资助者在穆斯林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还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利益和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大意义。“9·11”事件后,沙特成为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重塑“大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国…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解放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已被多数阿拉伯人淡忘的极端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伊斯兰解放党成立于1953年,其理论宗旨一直停留于创始人纳卜哈尼倡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水平上,建立一个没有疆界、不分种族、一统天下的哈里发帝国,是伊斯兰解放党的终极梦想.伊解恢复哈里发制度的战略分"三步走":即"宣传阶段"、"与乌玛互动阶段"、"接管政权阶段".伊斯兰解放党反对世俗化,认为西方国家是伊斯兰的死敌,对民主政治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11.
对科索沃危机后美国伊斯兰政策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密切关注伊斯兰问题,并企图将伊斯兰与政治性的“伊斯兰主义”予以区别。这一外交决策的副作用在于夸大所谓伊斯兰威胁,并造成伊斯兰在总体上反西方的误断,使美国的利益因政策失误而蒙受损失。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对外决策上的一个“突破”,美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其对外政策,把对外政策建立在利益考虑而非文明冲突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决策中应充分注意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它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含义,采取灵活多变的弹性政策,尤其不应忽视正在兴起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对南亚、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影响。重要之点是需要根据穆斯林居住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初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以世俗“街头革命”为先导,却为伊斯兰分子提供了政治崛起的历史机遇.政治伊斯兰在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相继取得选举胜利后上台执政,宣告阿拉伯世界迈向政治伊斯兰时代.目前,中东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伊朗和沙特各自领衔的“什叶派新月”与“萨拉菲派新月”、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伊斯兰温和派与以“萨拉菲派”为首的伊斯兰保守激进派三对关系的博弈日益加剧,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东政治伊斯兰走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中东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中东伊斯兰国家西方化和世俗化失败的结果.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对伊斯兰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采取了拒绝西方法律和世俗法律的做法.它们在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和否认的态度看待西方法律与世俗法律在伊斯兰国家中作用的同时,另辟蹊径致力于研究、探索伊斯兰法的复兴与发展,旨在托古改制和自我更新,力求使伊斯兰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西方民主化和伊斯兰文化与价值观变革要求的挑战,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其转型的本质是建立在伊斯兰文明基础上的自我革新与完善.伊斯兰运动重趋活跃和伊斯兰国家同美国矛盾激化是伊斯兰转型时期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相比,阿富汗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容忍了当地的各种信仰体系。然而,阿富汗的伊斯兰化却是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伊斯兰教进入中亚、南亚和中国提供了通道,而且抵御了什叶派向东伊朗的扩张,同时,突厥人的伊斯兰化也与阿富汗地方王朝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方晓 《西亚非洲》2007,41(6):9-15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动民主化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因素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支柱,具有伊斯兰教本土化特征的穆斯林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使者,伊斯兰文化外交是促进两国互信的桥梁,伊斯兰清真经济是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承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主义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20.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后同当地传统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当前,非洲伊斯兰教不仅拥有大量信徒,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多数非洲穆斯林信奉传统、温和且具有宽容精神的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穆斯林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社会;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层面看,非洲伊斯兰教已日益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非洲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