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宁夏某肉用种鸡场发病的肉种鸡病料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将其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从中分离到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从患鸡肝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 ,散在或呈簇状 ,髓细胞样瘤细胞的细胞质内显现嗜酸性颗粒。在用抗ALV J囊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间接荧光抗体 (IFA )试验中 ,病料接种CEF后的IFA试验呈现强阳性。用一对ALV J特异性的引物对病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结果 ,扩增出了 2 .2kb的特异性条带。上述观察和试验证实 ,该肉用种鸡场肉种鸡发生的疫病为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信阳地区土鸡种群中禽白血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笔者对信阳地区部分规模化鸡场的土鸡(肉蛋兼用型)进行A、B亚群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检测和p27抗原检测。并用外源性ALV-A、B、J亚群的特异性序列作为引物,对部分p27阳性病例肝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的92份样品中,ALV-A/B抗体阳性率为5%;ALV-J抗体阳性率为36%;禽白血病p27抗原阳性率为74%。提取10份p27抗原阳性病鸡肝的总RN A,并进行PCR检测,发现ALV-A、B亚群阳性各有1例、J亚群有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在肝、肾等部位可见淋巴细胞样肿瘤病灶和髓细胞瘤样病灶。本研究结果提示信阳地区土鸡群中存在着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对宿主的致病特征,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对A、B和C发病鸡群进行ALV感染亚群鉴定,同时根据病理形态观察资料,分析了不同亚群ALV的致瘤型。结果表明,A鸡群感染ALV-A,发生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病变组织中成淋巴细胞恶性增生;B鸡群混合感染了ALV-A和ALV-J,发生血管瘤型禽白血病,肝血疱区域红细胞恶性增生,皮肤血疱区域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观察到成淋巴细胞或成髓细胞增生;C鸡群感染ALV-J,发生髓细胞瘤型禽白血病,成髓细胞恶性增生。序列分析表明,引起淋巴细胞性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A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63;引起髓细胞瘤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J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76。  相似文献   

4.
对禽骨髓细胞瘤病显性型病鸡、ELISA阳性的隐性型病鸡和阴性对照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症状明显的显性型病鸡肝、脾、肾、睾丸 (或卵巢 )、肺等组织有灰白色结节状病灶和不同程度的肿胀 ,甚至在股骨或肋骨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固肿块 ,镜检病变部位有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 ,呈典型的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特征。电镜下瘤细胞病变明显 ,瘤细胞胞膜下疑似病毒样粒子 ;在自然病例肾悬液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巨噬细胞的膜性结构上发现增殖的病毒样凸起。ALV J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的隐性型病鸡 ,光镜下骨髓、肝、卵巢、心肌等组织中可见与显性型相同的髓细胞样瘤细胞 ,但数量较少。ELISA抗体检测阴性对照鸡骨髓中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明显少于阳性鸡 ,除在肝、卵巢等组织中偶尔出现外 ,其他组织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感染的血清学检测与PCR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禽白血病J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对8个鸡场的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对出现肿瘤病变的病死鸡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采集16份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阳性鸡的血液或肝组织,提取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4个肉种鸡场的ALV-J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6.52 %(3.33%~30.0%),而4个蛋种鸡场的ALV-J抗体阳性率均为0.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在肝、肾、脾组织中出现大量增生的、含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样瘤细胞.PCR检测发现,有14份样本扩增出ALV-J亚群特异性的病原核酸片段(545 bp),检出率达87.5%,其中在3份肝样本中同时扩增出ALV-A亚群特异性的病原核酸片段(691 bp);而ALV-J抗体阴性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血管瘤型白血病的20份样本均未扩增出545 bp片段.扩增出的545 bp片段与ALV-J亚群毒株HPRS-103和ADOL-HcL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96.2%~96.8%和95.5%~96.8%.结果证实,贵州省鸡群中确实存在ALV-J亚群感染和骨髓细胞瘤病,且出现A亚群、J亚群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患有典型J亚群白血病肿瘤/血管瘤的34周龄商品代海兰褐产蛋鸡群中,发现1只病鸡在表现皮肤血管瘤的同时还在腹腔中出现了肉瘤样增生物,经病理组织学检测为纤维肉瘤。将该病鸡血浆及肉瘤组织研磨滤过液接种DF1细胞培养,只分离到J亚型白血病病毒(ALV-J),没有分离到A/B亚群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取肉瘤组织研磨滤过液颈部皮下人工接种16只1日龄海兰褐蛋鸡,接种后第8~11天,在接种部位全部出现同样的纤维细胞肉瘤,其中有7只鸡在腹腔内的不同部位出现了相应的肉瘤,且亦能再次分离到ALV-J。取其中8只鸡,对其颈部肿瘤的大小做连续测定,在接种后第11天,肉瘤的直径为11~16mm;第15天迅速长大,直径为23~37mm。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产蛋鸡体内的纤维肉瘤是一种与ALV-J感染相关的急性纤维肉瘤,但对诱发急性纤维肉瘤相关的ALV-J中的肿瘤基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湖北省蛋鸡J亚群白血病的感染情况,采用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对10个疑似感染的商品代蛋鸡场和10个临床健康父母代种鸡场共721份样本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8%,其中商品代蛋鸡为22.1%,父母代种鸡为1.9%,鸡场阳性率均达50.0%。4个品种蛋鸡的检测结果表明,海兰褐蛋鸡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血清抗体的平均阳性率达9.0%,其次为罗曼褐蛋鸡,为1.0%;尼克粉蛋鸡为0.5%;而江汉本地土鸡阳性率均为0。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的蛋鸡群中存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不同品种蛋鸡的感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病毒K亚群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禽白血病病毒(ALV)K亚群特异性的gp85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检测ALV K亚群(ALV-K)的RT-LAMP引物。对内、外引物浓度组合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ALV-K的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只对ALV-K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禽白血病的其他亚群以及NDV、REV、AIV、MDV、IBV等常见禽病病原未见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本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3.4×104copies/L的质粒。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商品代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上海地区2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疑似禽白血病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LISA检测,发现发病鸡群中血管瘤占50%,纤维肉瘤占37.5%,髓细胞瘤占12.5%,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达25%和15%。血管瘤主要见于脚部和翅膀,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为海绵状血管瘤,纤维肉瘤主要见于肌肉组织内,对弥漫性肝、脾肿大的病例观察表明肿瘤组织为髓细胞瘤。证实该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表现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种肿瘤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方法,以原核表达的HB09JY03(ALV-J)p27蛋白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p27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ALV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方法。该方法对p27的最小检出量为1.25ng/mL,且与禽类常见的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在感染动物12d后有效检测泄殖腔分泌物中的禽白血病病毒。利用该方法检测了491份蛋清样品和180份肛拭子样品,与PCR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6.5%和93.8%。证实,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敏感等优点,该方法的建立为ALV的早期诊断及种鸡场的净化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肉鸡的健康状况以便对其进行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从北京某肉鸡屠宰场采集了300份肝、200份脾和100份腺胃,采用HE染色方法对各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组织中的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gp85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采用PCR技术对肝组织中的ALV 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肝中髓样细胞团块检出率为43%,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占75%;脾见有少量淋巴细胞发生坏死、排空;52%腺胃黏膜坏死脱落,25%腺胃黏膜下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肝样品中的ALV-J gp85抗原阳性率为61.7%,脾中阳性率为66.5%,腺胃样品阳性率为52.6%。PCR检测到ALV-J gp85特异性片段PCR产物阳性率为30.5%。利用Gen Bank比对发现与各株ALV-J的同源性为85%~90%。研究结果表明,该屠宰场肉鸡中存在着较高的ALV-J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鸡群禽偏肺病毒(aMPV)的感染情况,加强对aMPV的防控,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MPV N基因的保守片段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1中,再转入Rosseta(DE3)细胞进行表达,表达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经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且纯化了重组N蛋白,以此N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白血病病毒(AL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血清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阳性血清1∶3 200稀释时仍检测为阳性结果;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均小于10%。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aMPV ELISA试剂盒对样品进行平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5.88%(256/267),阴性符合率为93.22%(55/59),总符合率为95.40%(311/326)。应用本方法对广西地区7个种鸡场和6个肉鸡场的960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种鸡血清aMPV抗体阳性率为93.33%(784/840),肉鸡血清aMPV抗体阳性率为99.17%(119/12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共感染临床鸡群的原因,对河北省某鸡场患病的产蛋种鸡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和可疑病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CR和ELISA检测,同时对该鸡群所用疫苗中可疑病毒进行病原分离和PCR鉴定。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发病鸡的肝脏、腺胃、肾脏均出现灶状淋巴细胞增殖;用发病鸡肝脏浸液接种DF1细胞后,分别用特异性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培养物中ALV-J抗原和REV抗原均呈阳性。用ALV-J特异性引物对病鸡肝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时部分结果呈阳性,产物大小为924 bp;用REV特异性引物对病鸡肝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时部分结果也呈阳性,产物大小为438 bp。经PCR检测的17份活毒疫苗DNA中,2份为REV核酸阳性,5份为ALV-J核酸阳性,其中有1份疫苗样品呈双阳性,并且PCR阳性产物的序列分别与从蛋鸡体内分离的病毒毒株相一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的疑似REV毒株与中国其他地方分离的REV毒株的同源性高于与REV HA株的同源性,而本研究中分离的ALV-J毒株与ALV-J原型株HPRS-103的亲缘关系最近。以上结果表明,疫苗污染ALV-J和REV与田间ALV-J与REV的高感染率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克氏原螯虾的病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发病中国对虾体内提取的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 )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 ,被感染克氏原螯虾均发病死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螯虾的组织切片 ,发现其胃、鳃等的上皮组织以及结缔组织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染色 ;电镜观察超薄组织切片 ,发现病螯虾的胃部、鳃部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病毒样病毒粒子 ,该病毒粒子有囊膜 ;斑点杂交检测发病螯虾 ,阳性率为 10 0 % ;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的角化上皮、胃上皮、肝胰腺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肌肉、造血组织和鳃 ,经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采自广西14个市97个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发病猪场的197份组织病料(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组织病料和猪场进行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另外,对6个地(市)11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的外观健康屠宰猪的295份组织样品(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结果显示,在197份组织样品中检出PCV2阳性病料108份,平均阳性率为54.82%(108/197),阳性猪场62个,平均阳性率为63.92%(62/97)。PCV2与PRRSV、CSFV、SIV、PRV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总阳性率为42.13%(83/197),混合感染的猪场总阳性率为57.73%(56/97)。从21头外观健康屠宰猪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PCV2,阳性率为7.10%。由此可见,PCV2感染在广西猪群中已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和健康带毒现象使病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7.
据报导,近年在意大利和英国流行的一种新的猪水泡病病原体,认为是一种属于肠道类的病毒。对提纯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是直径为30~32毫微米的球状病毒(1、2)。我们用超薄切片技术,对国内某地流行的猪水泡病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晶格排列与形态也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为22~23毫微米的近似球形的病毒(3)。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了猪水泡病病毒引起寄主细胞(组织培养的肾上皮细胞)病理过  相似文献   

18.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CAU-0901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组织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经接种DF-1细胞系、ELISA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亚群特异性免疫荧光试验(IFA),从送检的疑似禽白血病感染的麻黄肉种鸡中分离并鉴定出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命名为SCAU-0901.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长度为545 bp和2.2×103bp的目的片段,并对目的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发现,SCAU-0901株的gp85基因与国内外各ALV-J毒株相应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6.1%~95.1%,其中与BJ0303株的相似性最高(95.1%),与ADOL-7501株的相似性最低(86.1%).系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CAU-0901株的gp85基因片段与BJ0303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根据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一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Ⅰ群禽腺病毒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101copies/μL;对Ⅰ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禽呼肠孤病毒(ARV)、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用建立的LAMP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24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3%和37.5%。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高,可用于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某羊场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肺组织 4例和 3月龄绵羊胎肺 2例作为材料 ,对胎肺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接种绵羊肺腺瘤病毒悬液 ,进行了绵羊肺腺瘤病毒 (JSRV)的分离 ,同时采用电镜负染色技术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 4例病肺组织中都有散在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为 10 0~ 12 5nm ,接种病毒悬液的胎肺细胞从第 2代到第 9代均出现细胞病变 ,但对绵羊胎肺培养的病毒悬液电镜负染色观察未发现典型的病毒粒子 ,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