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佳 《学理论》2013,(19):50-51,81
江苏沿海地区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和机遇期。然而,由于种种制约因素,江苏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文化产业总量不足,产业主体弱小;优秀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运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存在缺陷。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推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应重新定位,切实履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责与职能,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师、监管员、服务员和推动者,实现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加入WTO,人们习惯用“挑战与机遇共存”来加以评价,语言的重复频率高了便觉得俗,但道理又确实如此。入世对文化产业的冲击尤为严重。不过最终也还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是外国的文化产品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登陆异国他乡。关键看是外国人的本事大还是中国人的竞争力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优势何在?障碍何在?前景如何?本刊将选择几个行业陆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赖春 《学理论》2010,(15):273-274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和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可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陕西文化产业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高校正是至关重要的人才孵化器。以咸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为例,着重探讨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旨在为陕西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消费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变革,将给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系列迹象显示,中国将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自2000年10月文化产业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始,中国文化产业经过此前的酝酿期而步入了初步发展期。历经零散的局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全面铺开,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5.
王趁义 《民主》2012,(9):9-11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并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扫清了认识障碍和体制障碍,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入世"的科学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入世的明智举措是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优先发展主旋律文化产品、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大力发展信息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7.
美国、日本和欧盟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美国主要实行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资本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日本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政策扶持下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以英法为代表的欧盟则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走文化资源驱动型发展道路。这些国家都遵循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原则,使其文化产业在全球占据了应有的位置,成功地解决了文化产业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给中国的启示是政府实施对文化产业全方位的扶持和引导、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市场竞争体系、选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来开发以及培养非政府文化组织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静看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能拿我国大城市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或者文化产业增加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同发达国家的整体文化产业状况进行类比,在GDP中所占份额和GDP总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多数单位实行文化产业化,少数核心领域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经营,文化专业大学生加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行列。产业链和集约化是中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两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前昌 《理论探讨》2002,3(1):85-88
首先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 ,分析了文化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理由 ,阐述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更新传统观念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 ,实行民营化战略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确立市场主体 ,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市场运作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统一 ;处理好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与市场准入的关系 ,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上旬在昆明举行。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首次整体亮相。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本届西部文博会组委会主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专访。《瞭望新闻周刊》: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丹增:首先,西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这里有内蒙古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及西周到春秋早期的夏家店文化、西藏公元10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文化、云南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及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青海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五凉文化、陕西的远古文化及古帝王都文化、四川及重庆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等等,构成了西部地区文明史的纵向脉络。  相似文献   

11.
万希平 《求知》2010,(2):36-3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加之中国加入WTO国际组织,其组织规则要求中国政府重新思考和定位文化产业在国家综合实力和软实力较量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世界文化大国将发展战略集中转移到文化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林波  李蕊 《理论视野》2011,(12):33-3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待从六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转变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文化管理部门;培养一支强大的文化产业队伍。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两重属性,文化产业也不同于一般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文化两重属性的客观要求,区别和构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不同的文化主体。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打造民族文化产业这一核心竞争力,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明确任务,制定出具体方针政策:重视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产业队伍;充分利用广泛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的雄厚根基,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我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日益发展成为我国许多省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提高各省市综合实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提出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要把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创造经济效益外,更应该注重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使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改革步伐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令人惊叹。出版业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由最初的事业单位改变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业的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直至最近中央提出中国的出版业将用5年时间完成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的改制任务。可见,中国的出版业体制改革已经又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每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各个城市间的纽带,文化创意产业链接着各城市的文化消费观念、精神意识形态,推动着人的文化多样性发展和战略选择。那么,何为文化创意产业?该项目立足于许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许昌特色文化产业的案例分析,探索着文化产业创意机制的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力求对河南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我国文化产业经过蓄势待发后,已开始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喜中带忧,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这与现有文化体制的束缚有着根本的关系。为了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大文化政府产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周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黄金成长期",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战略阶段。"前奥运时期蓄势探路、奥运之年品牌涌现、后奥运阶段跨跃式发展"的文化外贸腾飞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文化安全问题。而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命题存在四大悖论,即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目标的偏差与背离,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以及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度"的难以定量。因此,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实现理念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