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权力掮客腐败"公司化"趋势日益凸显。对于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权力掮客腐败走向"公司化",既是中国腐败蔓延的新动向,也是当前走向法治中国过程中必须惩治和预防的难题,是一种腐蚀性、破坏性都更大的消极因素,关系到中国新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独特视角,选取121个严重腐败犯罪要案进行阐析,数据统计(1978-2012)分析表明:转型期中国腐败呈现出明显严重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的增长、腐败官员职务级别上升、腐败范围广、腐败潜伏期增长、亲属涉案及窝案、串案突出,受贿和贪污是主要的腐败类型;在反腐败措施上,主要  相似文献   

3.
法官事关司法公正,事关社会最后防线的正义性,因而十分关键.而中国目前存在约束法官的特定必要性.当前约束法官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法官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法院的政策之中,但是它们都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要约束法官,防止法官腐败,必须建立内部与外部两种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司法界探讨的课题。但对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法官的公信力问题,理论界似乎很少专门论及。其实,在法治国家,法官都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公信力。法官公信力之于法治社会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本文对法官公信力的内涵、要素及其对法治社会的价值进行阐述,并提出提高法官公信力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对司法改革或司法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层面出发,腐败可以分为失范性腐败、违规性腐败和制度性腐败.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由于制度不完备,制度不适,以及制度执行不力,造成腐败多发.本文认为今后反腐败应着重加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钱均鹏 《理论探讨》2002,2(2):79-80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产物 ,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优势。目前 ,我国政治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在增强国家控制能力、扩大人民政治参与、防止腐败蔓延、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有效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5,(4)
公平地说,包括高校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绝大多数人都在勤奋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鞠躬尽瘁,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但少数害群之马的腐败行径也确实需要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司法界、教育界的人士认为,对高校腐败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以来腐败治理的重要转折点与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国家反腐败立法战略转型与体系化构建,实现反腐败立法由形式治理向实质治理功能的转化,是破解当下"中国式"腐败治理困局之关键。科学评估反腐败立法治理能力的状况,确立"积极治理主义"理念在  相似文献   

9.
田桂花 《学理论》2013,(18):119-120
《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是卡多佐对自己多年担任大法官的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还是对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的系统的理论化阐述。通过梳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层次,总结作者作为一名司法者对法律的理解、方法论的运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的悲悯情怀。笔者希望卡多佐这种面对现实的司法经验和智慧能在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的中国产生共鸣,让一个更加专业化的司法界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论法官腐败的防治——由周文轩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原 《学理论》2009,(17):131-132
一位哲人曾经讲过,如果一次犯罪可以说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当司法腐败盛行,司法将不能再担任正义的防线。而如今,层出不穷的法官腐败案件,突出了我国防治司法腐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以周文轩案为例,对我国防治法官腐败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指滥用公权谋取私利。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严重腐蚀着我党执政的廉洁性、先进性、纯洁性。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不可小觑,它正从个体向群体、从偶然向常规、从显性到隐性等层面蔓延,严重腐蚀着党的执政机体。正确认识腐败的根源,寻找治腐的路径,使我党能廉洁执政。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评价腐败形势时往往将测量腐败与测量反腐败的指标相混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腐败测量框架,指出对腐败形势应该从腐败程度、反腐败强度和腐败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框架评价中国当前的腐败形势:总体来说反腐败强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加大惩治力度、强化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程度明显降低,但腐败现象仍具有集团性、日常性、顽固性的特点,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社会的腐败演变"倒U字"形曲线拐点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完成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转型,而权力结构转型的难点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结构框架。中国目前权力腐败的现状和权力结构缺位现象需要吸收和借鉴的人类创造的权力制衡思想,实现权力制衡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新时期腐败的成因及监督湖南省长沙《现代金融导刊》编辑部黄大玉撰文认为,新时期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换尚未到位,是产生腐败的社会历史原因。②现行惩治腐败程序和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 ,新旧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决定的新旧社会管理体制和新旧政治管理体制将会有相当长的共存时期。新旧管理体制的共存和矛盾 ,决定了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的下述特性 :民主形式掩护下的公贿与贪污 ;“集体共犯”式腐败 ;带“双轨制”痕迹的腐败 ;干部提拔机制的弊端造成的“人事腐败”。带转型期特征的腐败 ,必须靠制度创新方能遏制 :限制公共权力的作用范围 ,以削弱腐败产生的基础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靠民主制度制约和净化权力 ;严明法纪 ,加大腐败行为的犯罪成本 ,从而减少和抑制腐败 ;把先进技术手段引入制度建设 ,以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必须赋予社会成员重要权利,但为防止这个权利被滥用来危害他人权利、自由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必须将其限制在一个度内,这个度的把握由法官依法在个案中实现.我国正当防卫权潜能未得以充分发挥的原因有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法官对相关裁量权的应用不当等.要充分发挥此权利的潜能,必须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深化审判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的"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刁瑷辉 《学理论》2014,(9):9-10
当代中国面临全球化与转型时期双重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之间的边界模糊,国家认同遭遇困境。在转型时期,贫富差距、政府寻租等社会问题导致民众对政府认同产生疏离感。加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完善制度的公正性,培育良好的市民社会是重塑中国政治认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腐败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表现出三种阐释路径,即结构路径、制度路径和文化路径。侧重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影响的结构路径的相关研究认为,腐败行为是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伴生现象、结构紧张/社会失范后的越轨行为;侧重社会组织规范影响的制度路径的相关研究认为,腐败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寻租行为、非正式制度/潜规则对人体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控制削弱的结果;侧重社会关系的伦理内涵及其互动效应的文化路径的相关研究认为,关系、人情、脸面是中国腐败现象中独特的文化特质,是差序化社会秩序的体现。目前的研究在成果日渐丰富的同时还存有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理论阐释上倾向于"西方视角","中国意识"不足;忽视了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腐败的影响;对腐败成因与机制问题辨识不清等。  相似文献   

20.
季金华 《理论探索》2021,(1):108-120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选择何种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是由文化决定的。随着从优先选择调解到优先选择诉讼的文化转型,从信赖共同体权威到信赖国家权威的文化转型,从片面追求实体正义向注重程序正义的文化转型,人们逐渐形成了优先选择司法途径的文化心理基础。司法审判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沟通,司法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法官与社会公众之间、法官与法官之间关于事实认定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所进行的文化沟通,是寻求司法共识的重要机制。尊重司法结果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主流价值观角度认识和评价司法结果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文化教育、文化评价、文化示范和文化体验有助于人们建立理性认识司法结果的文化思维模式,能够唤起社会主体信任法治、尊重法治的文化情怀,形成尊重司法、信任司法的文化情感,确立接受司法裁判结果的文化意识,是认同司法结果的重要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