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征 《瞭望》1986,(39)
八月二十六日,记者在北京景山东街一座花园式的办公楼里,采访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主席苏子蘅。 苏子蘅,台湾彰化市人,二十年代曾在日本学习应用化学,一九四一年携家来大陆,曾在北京大学执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感光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一九八三年当选为台盟总部第三届主席。 谈到台盟的工作,苏子蘅说,促进祖国统一,是台盟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台盟各级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努力做好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我们的海外联谊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仅去年一年  相似文献   

2.
“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共识"的价值在于它代表了当今世界某种试图寻找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努力和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并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对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研究.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文章认为用"中国道路"来概括中国的经验比较恰当.当然,"中国道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思想方法、价值取向、理论内涵、语言表述等方面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民族风格,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方面,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实践底色。在应然层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转换关系、映射关系和耦合关系,二者能够共进发展。在实然层面,转换失活、映射失准、耦合失调易梗阻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进发展。因此,应在创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树立社会治理新思维以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活力,通过善用社会治理新手段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潜力,通过壮大社会治理新力量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和群众史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2 0年来 ,中国政治学者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所提供的条件和时机 ,尽力开拓进取 ,推动学科发展、学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并以自身的学术贡献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回顾这 2 0年的发展 ,中国政治学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 ,是与中国政治学会的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和积极引导分不开的。因而 ,在中国政治学者心目中 ,中国政治学会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精神殿堂。我们年轻一代的政治学研究者希望中国政治学会能在未来的发展中 ,承载起中国政治学者的寄托和期望 ,以学术的信念、团结的力量和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政治学的新发展。对于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创建和发展的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自我发展。始终坚持阶段性目标与总的发展目标的统一,以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推进总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目标自觉;明确地把中国道路的方位定位于我国国情与当今世情的统一,并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方位自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统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道路的路径自觉;中国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科学解读"中国特色",前提在于把握解读"中国特色"的关键词,核心在于弄清楚"中国特色"的内涵、外延、实质,目的在于获取"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的探析可知:就内涵而言,"中国特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色彩和风格;就外延而言,"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特色"的有机统一;就实质而言,"中国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长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鸿篇巨制、高屋建瓴,切实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生动映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历史时代的鲜活实践,其中蕴含的历史思维深沉炬明、战略思维恢宏开阔、辩证思维深邃精当、创新思维洞悉未来,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锐意开拓发展的中国立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智慧。报告阐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在分析与判断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践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辩证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质疑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这有损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也不能为中国外交营造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因此,如何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及国际影响力,成为当下我国对外宣传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在对外宣传中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要求对外宣传要协调统一、反应敏捷、改进文风、内外有别等,这些对外宣传策略立足于中国,着眼于世界,在实践的检验中历久弥新,对新时代中国的话语权建设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主流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代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目标,明确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诠释中国道路、表达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方位,以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是重大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理解、读懂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正民主政治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民主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针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社情呈现的新态势、新变化和新特征,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检视中国政治生态的现状,探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新时代的政治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和创新中国民主政治理论,是当下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一、创新中国民主政治理论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国民主政治理论是根植于中国国情,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8,(4)
正"中国速度"源于"中国力量"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国玉在2018年3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写道,中国实力和中国智造塑造了中国速度的硬实力,中国精神则是支撑中国速度的软实力,二者共同构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中国力量的激发和凝聚、引领和推动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 ,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并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描绘出宏伟的蓝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一、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早在 1979年初 ,邓小平就提出 :“过去搞民主革命 ,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毛泽…  相似文献   

18.
在建构中国哲学史的毕生努力中,早年的冯友兰所建构和确立的乃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是"哲学在中国",而晚年的冯友兰最终所建构和确立的却是注重人生反思与精神境界的"中国哲学的史"、是"中国底哲学".冯友兰以其建构中国哲学史的毕生努力告诉我们,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必须是、而且也只能是有着我们自己的民族特殊性的"中国底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就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充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使之达致很高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在引领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实践.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到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再到基本要求,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站上了新的起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未来走向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