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琴身价     
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少有的“不衰交易”中,古董买卖颇走红运。设在伦敦的苏士比斯拍卖行,几乎每年都要爆出件把轰动的新闻,什么《圣经》手抄稿、达芬·奇的科研笔记等等。我国的电视观众不久前曾从新闻节目里看到了这家拍卖行拍卖斯特拉蒂瓦瑞制作的三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并且听到了用这四把琴演奏的节目。 这桩买卖何以轰动全世界?原因有二:这是九  相似文献   

2.
作为艺术品市场主要经营者的画廊和拍卖行,都存在过多过滥规模太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1994年最震撼人心的大概是艺术品拍卖行的木槌声,一家家拍卖行的一个个近似天文数字的成交,使时下最渴望“创利”的中国人终于相信,艺术品——书画、瓷器、古玩等等,真的同股票、房地产一样,是可以保值、升值,甚至炒作、投机的。艺术品的三位一体——创作者、经营者、收藏者被市场供求的平衡与不平衡关系牵动着神经。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像一台笨重的、轰轰作响的老式机车,在获得金钱的“燃料”之后,徐徐开动了。  相似文献   

4.
潘清  李利 《瞭望》1998,(51)
前不久,上海拍卖行拍卖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摆上拍台的是9家本地上市公司的40余万法人股。据悉,这批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持有者因在债务官司中败诉,而由法院强制将其所持法人股以公司资产形式拍卖。此前在海南、广东等地相继举行过法人股拍卖,效果均不理...  相似文献   

5.
在最早举行法人股拍卖的上海,今年以来又先后有21家拍卖行举办过法人股拍卖,月平均达30场以上。仅4月21日至28日的一周时间里,就有8场、总标的达4900万股。而4月21日由新华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一场拍卖会拍卖标的更是多达1730万股。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博物馆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在欧美国家中有一定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近代博物馆就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初已经达到二百九十五所。早在一九四五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了第一个《博物馆法案》,一八八九年英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一九二六年英国兰斯特大学建立博物馆学系,专门培养博物馆人才。所有这些,英国都是开创性的,英国的博物馆事业在西方世界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充满活力的英国小企业本刊驻伦敦记者陶志彭在西文七大工业国中,英国是小企业占国民经济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据英国官方今年6月公布的数字:职工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企业几乎涉足英国所有待业,为英国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小企业职工人数约占英国企业总人数...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的"两党制"是现代政党政治的起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其绵延发展的历史中,英国的公众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直至走向成熟。作为"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政党是英国社会动员中的基本力量,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英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毫无疑问给政党动员公众参与带来了许多挑战。在此种情势下,英国政党动员公众参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动向。出于资料收集的可行性考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1,(6):136-143
作为全球数字政府建设的先驱,英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效显著。基于英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进展,围绕其在数字政府建设中面临的"碎片化"、跨部门与终端服务间的协同、数据壁垒与数据安全和数字人才等问题,考察英国数字政府转型的缘起及其动因,继而从价值理念、技术工具和制度保障等三个维度对英国数字政府转型的图景加以刻画和诠释。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与发展导向,总结和提炼英国数字政府转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6)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建立文官制度及最完备的国家是英国,而后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在建立现今文官制度之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性改革,而在这漫长的改革中,从"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到富尔顿改革再到撒切尔夫人改革,这每个重要时期都对于形成现今英国完备的文官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把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分为两个重要时期,以二战为分水岭,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并论述了从"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到富尔顿改革这两个大事件背后英国文官考录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探索考试、内容、录取流程以及完整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现今英国文官考试"快速通道"的建立更加丰富了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在其发展史上又增添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11.
英 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发表新年致词 ,对英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表示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说 ,“有人可能会预言随着我们帝国的消失 ,英国将逐渐淡出 ,被美国、俄罗斯或中国这些大国所压倒。但是 ,在我们进入下个世纪时 ,我认为我们有一切理由对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对英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充满信心 ,相信英国可以成为21世纪的典范”。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布莱尔首相对21世纪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抱有如此的信心和希望呢?这恐怕同英国近年来的经济情况及其在国际事务中“不俗”的表现不无关系。近年来英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英国占领以前,当地的农业、渔业、制盐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教育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非荒凉的不毛之地。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  相似文献   

13.
英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使6000万英国人提前沉浸在奥林匹克带来的巨大兴奋中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使中国在奥运会开幕式竞争上赢得了一枚金牌。没有任何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能够与北京在独创性和整齐划一的表演上相媲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英国《金融时报》以《开幕式摘得金牌》为题进行了报道,显示了英国人面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5月初揭开了大选的序幕,在紧锣密鼓的竞选运动中,英国是否尽快加入欧元,尽快进入欧盟从经济到政治的一体化进程,作为关系到英国前途的重大问题再次引起举国关注,成为竞选争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1842年至1898年,英国威逼清政府强割及“租借”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这一殖民主义的行为本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完全有权利予以收回。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曾多次要求归还英国在华的租借地,多因英国坚持殖民主义立场而未果。如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借口“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蛮横拒绝。在1929年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勉强归还威海卫,却以“防御需要”为由拒绝退还香港新界。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均势,许多方面发生对中国有利的变化,蒋介石抓住有利时机,在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中,于1942年起就香港归还问题与英国交涉。英国之所以在1942年坐下来与中国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做出了巨  相似文献   

16.
北海石油的开发使英国在短短的十年中由依赖进口石油做到了石油不仅自给自足,并有部分出口,成为目前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唯一没有能源短缺问题的国家。北海石油也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利益:刺激了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弥补了贸易逆差,给长期不振的英国经济增加了一些活力。不少英国和国际上的评论家认为,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讲,英国对北海油田的开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甘当小伙伴王振华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只有英国“热烈支持”美对伊实行军事打击的方针,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伦敦跟在华盛顿后面亦步亦趋”。伦敦何以对华府亦步亦趋?“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被认为是英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和...  相似文献   

18.
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中西方公务员招聘制度的特点也不同,但在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事管理上的共性,西方招聘文官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英国:有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英国在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英国是  相似文献   

19.
王诚 《瞭望》1996,(50)
伦敦专电 11月中旬,欧洲法院作出最后裁决,驳回英国政府关于欧盟无权在英实行每周48小时工时制的上诉。英国首相梅杰随即宣布,在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工时制争端得到解决之前,英国将在欧盟政府间会议上采取全面不合作政策。英国这一强硬立场引起了欧盟委员会的强烈不满,使原本龃龉不断的英欧关系更趋紧张。 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对英政府在“牛肉战”刚刚平息数月后再次对欧盟采取全面对抗政策十分恼火。他在致梅杰的信中言辞激烈地敦促英国无条件地接受欧洲法院的裁决。桑特甚至批评英国拒绝接受新工时制是想回到“19世纪狄更斯时代的血汗工厂”的年代,英国以阻挠政府间会议相威胁是对所有欧盟成员国的“讹诈”。对此英政府却不为所动,而是正式向欧盟政府间会议提出,英国应在该问题上享有“例外  相似文献   

20.
伦敦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月7日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三次英国之行,也是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对英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戈尔巴乔夫此次英国之行受到欢迎的规格是空前的。分析家说,他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短,但访问目的则达到了。戈尔巴乔夫此行的目的很明显,为他由198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单方面裁军开始的“和平攻势”,打开欧洲突破口。 这次英国之行,是戈尔巴乔夫计划中今年对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