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这些严格控制死刑的举措都是在死刑领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宽”的要求,“宽”与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吻合的。死刑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这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严”的要求,我国的国情要求死刑的存在,死刑的成本并不高昂,自由刑的成本超过死刑。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4,(17)
专家建议:免除经济犯罪死刑" 近日,多名专家将中国究竟是否该废除死刑的争议再度提起。只不过,这次他们提出了一个缓步行、分阶段的方法:即在死刑的彻底存废尚在中国司法理论和实践中存有争议的情况下,首先将经济犯罪领域的死刑予以逐步废止。 废除死刑需谨慎" 对于“贪官”处以极刑,至少在目前阶段还有另外一个现实目的,那就是“平民愤”。有句话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虽然这句话有违法理,现已不提倡,但却不可否认它的现实功能。老百姓对贪官深恶痛绝,甚至可说积有一定民怨。如若取消贪官死刑,可说于“平民愤”不利、于缓解社会矛…  相似文献   

3.
人物     
李友灿这位前河北省经贸厅副厅长于4月28日被注射执行了死刑,他在过去的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贪污了4744万元。他有句“名言”: “你让我弄两提包白纸我不知道咋弄,让我弄两提包钱那可容易。”  相似文献   

4.
日前,首台“重庆造”死刑车在遵义“动刑”。目前,国内已有615家中级以上法院对“重庆造”死刑车产生了兴趣。那么“重庆造”死刑车到底是什么样的?2月22日,记者来到该车的生产厂家——设在重庆璧山的金冠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汽车基地,揭开了“死刑车”的神秘面纱。据该公司营销管理部部长张玉琴介绍,卖给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车”是大金龙客车的底盘改造而成,设计具有人性化。在成品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对一辆死刑车进行内部加工。整个死刑车分执行区、观察办公区及驾驶区三个部分。执行区内的设备包括执行床、注射泵、音响设备、心…  相似文献   

5.
王喆 《长白学刊》2009,(5):82-87
限制死刑的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刑法立法来限制、减少设置死刑之犯罪;二是本着“慎用死刑”的原则,通过设立完善的刑事司法程序限制死刑。在死刑依旧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刑罚体系之中的情况下,加强死刑的程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死刑案件审判过程中,定罪与量刑程序合一,法庭审理活动“重定罪、轻量刑”,这不利于控制死刑的适用。因此,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通过完善量刑程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死亡剧场”。近现代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发生了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与北欧各国陆陆续续地全部废除了死刑。  相似文献   

7.
中国推行注射死刑遇阻力 据《华商报》报道,2月27日下午,在云南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两名毒贩——刘华富和周朝杰在“注射车”里被执行死刑。同一天,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仕杰宣布:“云南将推行全面药物注射的方法执行死刑。”在过渡期间,18辆由依维柯改装的注射执行死刑专用车被配发给了云南省高院和全省16个地市州的中级人民法院及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 1997年3月2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首次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这是自1997年1月新修订《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后,中国执行的第一例注射死刑。 首例一开,“被关押在监所的死刑犯大多提出申请,要求法院使用注射的方法执行死刑”。但是,这个“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我国刑罚的人道性”的制度,为什么经过6年的时间都没有在云南省乃至全国推行呢? 云南省高院人士认为,主要是观念障碍。包括一些法院领导在内的人对采用药物注射执行死刑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认为死刑执行的作用在于惩罚性,枪决是  相似文献   

8.
死刑立法历来为各国所重视。“绝不废除死刑,但要少杀,防止错杀”是我国的死刑政策。新刑法在死刑改革中迈出了削减死刑的步伐,从总则和分别两方面控制死刑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权力骚”     
<正> 成克杰一审被判死刑前后的日子,广西南宁市一些单位把成克杰昔题的字也判处了“死刑”。初看此消,觉得写此新闻的记者倒是蛮省事,跟胡长清题字的遭遇几乎一个模脱出来。社会上无论成克杰还是胡清,谁倒台铲谁的字。但我对铲字成有点别的看法——不仅有“人‘走’凉”的感觉,更象是“人‘走’摔杯”。想当初成主席能题字,也算给足子;暗处的权钱交易,在小圈子里也算谁也没薄谁。成克杰、胡长清走鸿时,随便写几个字,肯定有一大帮搞法的叫好没商量,但为什么背运后铲之都来不及?成克杰胡长清被死,所以以前写的字就变得不好看了?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贪官是否应该免死的话题,成了人们近期议论的一个热点。鄢烈山阐述了“贪官免死”应该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贪官免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即对一切经济犯罪都免于死刑。一切刑罚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惩罚,不是以国家和正义的名义报复某个“坏人”,而只是为了消除对社会的现实威胁,乃至为了拯救犯罪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美一些国家废除了死刑,美国一些有死刑的州也只保留了对“一级谋杀”罪犯的死刑。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全面废除死刑的条件,但是可以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对经济犯罪的免死。其实这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杀人偿…  相似文献   

11.
“我要揭发10年前的一起命案!”在死刑执行场上,即将被执行死刑的死囚秦代兵突然高喊“检举”,供出自己曾和另一人在10年前杀害一名县政府的驾驶员。由此,他被停止执行死刑。警方后将他的同伙黄祥兵抓获归案,至此,黄已逃亡10年。昨日,四川省成都市中院最终认定,秦代兵在被执行死刑前交代曾参加的共同犯罪,不属于立功,只属于自首。最终,法院将两案并罚,还是判处秦代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而他供出来的同伙则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对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6名死刑主犯的死刑,至此,这起建国以来走私数额最大,涉及党政机关,执法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人数最多的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暂时告一段落。在这起“中国第一走私案”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湛江市有二百多名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参与卷入:有的轻而易举就被“拉下水”,有意无意地为走私分子开绿灯;有的充当了走私分子的后台老板,如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是号称“走私汽车大王”的犯罪分子大头目陈励生的父亲;有的直接出面为走  相似文献   

13.
一帆 《人大建设》2005,(4):15-16
20014年11月20日,王立新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被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临刑前,这个年仅31岁的小老板泪流满面地说:“我只是想教育一下员工,4想不到竟被判了死刑。”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极端的方式只会两败俱伤,只会加深两个群体之间的鸿沟、加重两个群体之间的敌视。“我现在希望法官赶快判处我死刑,立即执行。”为报复社会而在王府井劫车撞人导致3死6伤的艾绪强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时说。艾绪强说,王府井步行街是北京乃至  相似文献   

15.
论死刑复核的履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是,后来的补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决定,已将绝大部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下放给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唐朝的“五复奏” 和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慎杀”的论述,分析了死刑复核权下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案:一是把死刑复核权重新收回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统一行使;二是将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派出巡回复核庭专门履行死刑复核程序;三是如果修改立法时,觉得以上两个方案暂时还难以办到,继续允许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代行死刑复核权,但必须规定复核程序,加强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自2月14日法院一审判处孔哲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后,新闻媒体对孔哲杀人案的审判结果多有报道,其间似乎夹有孔哲应判死刑“立即执行”而不应被判“死缓”的些许微词。但是,应当认为,法院鉴于孔哲有自首情节并认其尚不属立即执行死刑的犯罪分子的认识,判其“死缓”并无不当。《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  相似文献   

17.
这次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非常重要。从明年1月1日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的核准权,应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国内外,特别是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1983年“严打”的时候,鉴于当时的特殊条件,主要是把涉及到严重刑事犯罪的几类情况,比如杀人、强奸、爆炸等等的死刑核准权下放到省里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死刑的核准权,特别是把几类严重刑事犯罪死刑核准权下放到省一级,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严厉打击严重的各类刑事案件。当时确实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天我…  相似文献   

18.
死刑的实行与废除虽然都有其历史和渊源,联合国、欧盟、大赦国际等也都主张各国尽早废除死刑,但对于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成分复杂的中国来说,要废除死刑还要从客观实际的国情出发,并非言存言废之论如此简单。各国死刑废止的现状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运动渐成燎原之势。联合国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中规定,不得任意剥夺人的生命,并强调,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只能对犯有“最严重罪行”的人判处死刑,表明了反对死刑和限制死刑的态度。1971年、1977年,联合国又先后两次通过决议,要求“从废除死刑的精…  相似文献   

19.
刘日 《人权》2004,(4):30-31
在遏制犯罪率上升,在依法“严打”过程中,有些地方“重刑主义”有所抬头,存在判处死刑过多、轻率和量刑趋重的现象。甚至有的人出于种种原因,对某些有立功表现可以判处死缓的罪犯也要求处以死刑立即执行。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作者个人认为,“保留死刑、少杀慎杀”的政策至今仍符合我国的实际,符合世界刑罚的发展潮流。在死刑的适用中,我们仍要坚持“少杀慎杀”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死机”     
当胡长清一审被判死刑时,不少传媒早早地欢呼雀跃,但据数年看报得来的“经验”,我的脑中自动生成胡“免死”的操作:二审时,不管能否“挽回”天文数字的损失,态度一定要“痛悔”,最好能适时地痛哭流涕,还要将有影响的牵连者揭发一二,以淡化自己“绝对主角”的色彩,并形成有实际牵制作用的格局,还符合“坦白从宽”的司法“优惠”。如果在地方上不是事事做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