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隽 《楚天主人》2012,(8):39-39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经常能感受到批评的活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跟帖、论坛微博,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都可以对大事小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这其中,也出现了大量非理性批评,比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对某些当事人的跟风指责,甚至是幸灾乐祸,在网上并不少见。这样的情绪宣泄,很难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领导方法是领导学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标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规则和途径。批评是对他人的某些表现提出意见或评论,帮助其认识、克服、改正缺点或错误。批评与激励一样,都是领导者关心群众、团结群众,实施正确领导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去掉不良作风的锐利武器.是领导者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批评作为领导者的普遍行为.包含着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领导者高明的批评.就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甚至能够给人以美感。使人能愉悦地接受批评中传输的情感和真理,受到深刻的教育。批评的方法不对.不但解决不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眼下,批评难,自我批评也难。下级批评上级难,上级批评下级同样难。正因为难,近年来批评和自我批评明显少了。有的单位、有的党组织批评和自我批评甚至根本不开展或无法开展。有的领导干部老虎屁股摸不得,对敢于向自己提意见、批评自己的人往往运  相似文献   

4.
余楚霞 《理论月刊》2002,(11):80-81
作者、文本、读者分别是文学批评不同时期及不同流派考虑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各主要批评理论观点的概述,论述了每一批评理论出现的必然,指出只注重作者,文本或读者中任何一个对象,而忽视其它的批评方法都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式,是依附于批评对象或者文学文体而存在的,具有依附性特征。随着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文学批评方法等发生开始变化,现代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开始自觉,文学批评极力从创作甚至社会评论中脱离出来,由传统的以感悟式为主的批评,向理论化、明晰化、系统化的批评转变,文学批评文体不再依附于其他文体或批评对象,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批评体式,独立体式的论著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样式。  相似文献   

6.
学会批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素质。面对不同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这就是批评的艺术。有的放矢,就事论事,防止"马太效应"。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即对好学生,能放则放,甚至  相似文献   

7.
于浩 《中国人大》2010,(6):45-45
“任何一些对政府的意见、批评,我们的态度是闻过则喜。欢迎大家对政府提意见,甚至尖锐的批评。这对政府工作是一种监督。”3月7日上午,在上海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正面回答了记者关于“市民批评政府,政府应该如何面对”的尖锐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历史的维度——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批评在美国十分活跃兴盛。在我国,媒介批评是新闻传播学的一大学术生长点。对美国媒介批评作出一个勾勒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建设我们自己的媒介批评学。  相似文献   

9.
批评的分量     
<正>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曾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他甚至还宣称:"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作为一个大批评家,索氏所说的"真话"显然就是"批评"的同义词。而他频频提出如此警言,无不说明了"批评"所具有的分量。批评,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是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但其实质上所承担的,已远远不止这些——在我国古代,把它比作"利于病"的"苦口  相似文献   

10.
邓李彪 《今日浙江》2006,(21):55-55
批评,从日常工作、生活来说是一个许多人不愿提起的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亲眼目睹许多变了味的批评、庸俗化的批评、偏激化的批评,又觉得有义务为“批评”正名,为“批评”谈些一己之见。坦率地说,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人包括刚懂事的小孩,都不愿被批评。但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面对批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平心而论,大家都明白,正确行使批评的权利和正确对待批评,以及客观的、高质量的批评,无论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是对个人更好地工作、生活,都只有好处,没有害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无须害怕批评,无须抗拒批评,无须消极地对待批评。首…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共产党员抓住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少数同志不敢甚至不愿开展批评。他们对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对同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对下级,有心“栽花”,无意“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包着、护着。当我们对这种好人主义提出批评时,有的人竟然认为不搞批评是在讲和谐,开展严肃批评与目前创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不相适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观点。实际上,讲和谐绝…  相似文献   

12.
加一 《中国减灾》2011,(17):21-22
7月23日晚间突发的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震动全国。震惊与痛心之下,网络上遍布针对这一事故,特别是对铁道部的批评与责难铺天盖地。在正常的批评外,攻击甚至谩骂、否定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3.
近期朱大可、吴炫、徐江、秦巴子等人著的《十作家批判书》 ,以其醒目而刻薄的主标题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 ,仅凭这股敢于蔑视“权威”或“明星”的勇气 ,就不由得使你敬畏三分。我不敢说他们的批评没有道理。事实上在阅读此书之后 ,我不但产生了些许共鸣 ,甚至悄然产生对有人代为振臂疾呼且勇于承担激烈批评之责任的感激之情。至少有部分批评是中肯而切中要害的 ,中国的“造神热”和“大师”崇拜症已经持续了很久 ,如果有人当众高喊 :“那不是神 !” ,我以为至少不是一件坏事。然而 ,我所不能赞同的是某种心态 ,要批评 ,但不是哗众取宠 ,爆炒…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提醒,是警示,是纠正错误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批评难的现象较为普遍,批评逐渐走型了,变味了,不痛不痒。对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对同级,“你好我好大家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对下级,有心“栽花”,无意“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有的甚至护短。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一、批评要“首先对己”,当好示范“首先对己”批评,就是提倡一种良好的批评风气的开始。眼下,一些单位党内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难事”。其实,难就难在有…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批评的效果受当事人双方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批评的艺术则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特别注重对学生批评的艺术性,借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个班集体是由不同思想认识、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层次组成的复杂的人群集合体。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而不至陷入被动,甚至产生消极效应。我的做法是:1.对情绪发生快、多变的多血质的学生应采取“一杆子到底”、单刀直入的批评方式刺激强度大,效果才…  相似文献   

16.
女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积累下的丰厚资源和传统,这是有别于男性的叙事传统和资源。立足于日常生活视角进行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突破男性中心观念和题材等级观念的局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认识许多被主流男性批评遮蔽或歪曲了的女作家、作品,有时甚至从根本上扭转主流男性批评的定见,还女作家、作品应有的面貌和地位。因此日常生活,应该是寻觅女性文学传统、建构女性文学史和重构文学史的一个有效参照视角,它对于发掘女性生命价值及其人文内涵以及梳理、总结、建构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诗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搞好“三讲”教育 ,最重要的是以整风的精神 ,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 ,也是对每个同志关心和爱护。但是 ,近年来 ,一些领导干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传统丢掉了。党内民主生活会触及思想根源少了 ,对于别人的问题明知不对 ,也是少说为佳 ,保持表面的“一团和气” ,甚至迎和、庇护等。这种“批评难”的现象对党的事业和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造成较大危害。具体表现在 :一是批评难开…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发生药品、医疗器械疑似不良反应时,常常出现QQ或微信朋友圈各种相关文章刷屏、无数微博转发接力等媒体炒作,引爆公众恐慌,致使情绪性的批评排山倒海般袭来,可谓全民共同谴责政府药品监管机制失灵或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权威信息发布因需要更为严格的确证和审批,在速度上难以与利用新媒体手段随意发声甚至有意炒作匹敌。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定性过程中,对质量问题、标准缺陷、还是  相似文献   

19.
加一 《中国减灾》2011,(9):21-22
7月23日晚间突发的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震动全国。震惊与痛心之下,网络上遍布针对这一事故,特别是对铁道部的批评与责难铺天盖地。在正常的批评外,攻击甚至谩骂、否定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0.
被别人批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不愉快的经验。遭受批评时,挫折、沮丧、愤怒等情绪会接踵而至,甚至因此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心。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将批评转化为激励个人成长的一种正面工具,一方面可从中获益,不失为积极进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一、坦然面对批评。面对他人批评,不要过于防卫,别人批评你并不表示一定是在攻击你,他可能只是在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已,丢下你的武器,控制你的脾气,深呼吸放松自己,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听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如果批评一再重复出现,你需要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说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