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37-141
苗族是一个跨国分布的民族群体 ,除了中国以外 ,在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地区也有许多苗族。本文是作者在所掌握的国内外较新资料的基础上 ,对苗族向东南亚迁徙的时间、路线及他们向东南亚各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做的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务院台办和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以政府文告的方式,详细、系统、全面地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政策,表明了对在海峡两岸关系、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若干问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外交、文化、道德标准、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赶超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中国正昂首向21世纪迈进。然而,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世纪难题——重建精神家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话题的沉重。一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的面貌大为改观,中国正逐步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然而,象西方大多数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滚滚而来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两个转变的阵痛之中,一个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一个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两个转变都没有无痛分娩法。当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现代化刚刚起步,改革又正处在攻坚阶段之时,我们又面对着第三个转变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已经滚滚...  相似文献   

6.
【正】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访华后,在孟加拉国谈得很多的一个话题是修建吉大港深水港以及吉大港至昆明的铁路和公路。谢赫·哈西娜总理在2009年初就任总理一年半后访问了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在她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向她保证中国将为这两个预定的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援助。中国真心实意地与孟加拉国合作建设这两个能极大...  相似文献   

7.
吴敬琏在《新经济导刊》总第175期载文指出:在最近这段时间,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十二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格局的特点是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就是要向一个再平衡的方向走去,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能不能在今后稳定地发展,取决于再平衡进程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外交、文化、道德标准、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企业文化 ,向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国企业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腐败问题就象滋生于人体中的毒瘤,在不断地蔓延发展,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广泛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云 《创造》2002,(7):34-35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预示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以更大的更为彻底的步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随后的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进一步提出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切都无疑加速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转型,导致利益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是谁于1915年在日本第一个向国内弛报了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有关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从改变中国向遏制中国转变,继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搅乱中国的周边环境.对此,中国应该对自己目前的周边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并进行积极应对,维持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视野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立足全球视野分析,中国经济何以能在世界各国中一枝独秀,关键在于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充足而持久的要素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穆希 《创造》2016,(10):16-17
正中国经济要想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我们正迎来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质量"一词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如此广泛和密切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等系列重要论述和李克强总理提质增效升级、开创"质量时代"的新要求,指明了我国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传统社会遭到系统解构和现代社会获得生命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深入认识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模式建构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当代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并尽可能多的吸收信息革命的成果,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可见,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特殊过程之中,也必然是一个充满变数和风险的过程,需要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社会发展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提出的,对积极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理论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国内场合的重要演讲和谈话中,用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提出并系统阐明了中国国家观,即"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有力批驳了"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网络问政在中国掀起热潮。从个别官员向网民拜年到各地官员与网民沟通、问政,及至邀请网民“一起当市长”,网络问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仅从经济方面看:(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多次的侵略战争,索取了巨额赔款;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通商口岸、海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