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思自治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本位观认为法律的目的不仅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而且更重要在于保障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保障个人利益的总和即社会总体利益①。这样.意思自治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至高无上的神圣主座悄然滑落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国家立法的一般原则。三大民法原则也变为:所有权的限制;契约自由的限制;无过错责任(严格责任)。但我们应认识到,这种社会本位并没有抛弃个人本位.而是在摄取了个人本位的精髓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性的内容。而我国现今仅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初建和培育阶段,由初建阶段到繁荣时期的市场经济所走的路是…  相似文献   

2.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尊重民事主体意思自治的观念”。这是建国后我国最高审判机关第一次在重要文件中使用了传统民法中这一概念。正确地理解使用这一概念,不仅对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民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对司法人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更新观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意思自治有关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意思自治在传统民法理论中的基本含义是:民事主体基于平等权利,有权按照自己意志,自由进行民事活动,这种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志大量是…  相似文献   

3.
论意思自治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意思自治原则尹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民事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历史的呼唤,民法学者们不得不从深层次去思索我国民事立法的某些根本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在"市场经济是意思自治的经济"、"意思自治是市场经济法律活的灵魂"的命题之下,大声疾...  相似文献   

4.
5.
意思自治是在司法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同样也体现在仲裁制度中,从协议的签订到仲裁过程的施行,意思自治原则贯穿其始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仲裁优于诉讼的一个特点。本文即从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中的具体体现出发,分析出意思自治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是关于合同自愿原则的规定,下面笔者就合同意思自治原则谈点粗浅认识, 一、合同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意思是指思想内容;自治是自己治理自己.指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意思自治是指人依照自己的价值准则,去设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管理自己的事务。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自治则指自由设立、变更自治的基本点、自由参与和自己负责、所谓自由参与,即自己作主去判断,去选择.而不受他方的强迫。参与即投入社会生活,投入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实现法律对民事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原则的适用不是不受限制的、任意的 ,而是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的 ,只有在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情况下 ,该原则才能够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超出了特定范围、不符合特定的条件 ,就没有该原则发挥作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仲裁与当事人意思自治毛利奇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解决纠纷的形式,本来是民间对所发生的冲突或纠纷,经由第三者居中作出裁判,以求得公正合理便捷解决的一种救助活动或自治行为,它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解决争议的法律形式。虽然经过立法形式的肯定,仲裁具有...  相似文献   

9.
意思自治是合同的灵魂,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领域,允许当事人在法律选择问题上的意思自治实际上是契约自由在法律选择问题上的自然延伸,作为国际统一实体规范的CISG中也有一些关于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适用的规定,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意思自治与物权冲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动产物权首先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这在比较法上是十分超前的立法,引发了学界热议。19世纪物之所在地法规则战胜了住所地法规则,成为物权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但对于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而言,物之所在地法规则过分强调了物权的独立性,忽略了物权与作为其基础关系的债权的有机联系。物权虽是针对不特定第三人的对世权,但如果涉外动产物权争议只是停留在交易双方之间,而不涉及第三人,则双方之间的涉外动产物权争议应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法律割裂同一交易中的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的有机联系,而当物权争议涉及第三人时,则应恢复适用涉外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即物之所在地法。不动产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客观上仍不能允许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在动产交易中,当事人若无相反意思表示,可推定合同法律适用的意思自治即为物权法律适用的意思自治。《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应受限制性解释,物权冲突法的意思自治作为物之所在地法规则的有益补充,不应取代物之所在地法规则的基础地位,不应对抗第三人。  相似文献   

11.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意思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绳欣辉 《法制与社会》2010,(25):252-253
在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多提倡对于当事人依自治或准自治方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法,赋予强制执行力或其他确定判决类似之效果,既可以减轻当事人的劳力、时间和费用的支出,同时也减少了司法资源的浪费。秩序比公正更重要,秩序胜于公正,不能轻易否决当事人以自主意志所作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意思自治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辉 《河北法学》2006,24(2):68-71
意思自治构成现代合同效力的正当性基础,意思自治的本身值得做出历史和支撑理论的分析.在理论上,意思自治的兴起与教会的盟约思想相关,并经教会法而发展.在现代,意思自治的合理性有四个方面的理论支撑,分别是:自由主义;理性人,即人是理性动物,会趋利避害地处理自己事务;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导致西欧发展的理论与实证;从心理学证明意思自治的可能.奠定合同法自由性格的意思自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证立.  相似文献   

13.
14.
邹勇 《行政与法》2003,(9):90-91
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之关系体现着国际私法制度更深层的价值构造:如果把国家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那么法律规避和意思自治之关系就是这种制度安排中的两种“产权关系”;法律规避现象存在的首要前提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本文试以“鲍富莱蒙”一案为引,简要分析这种制度安排中两者关系之价值构造。  相似文献   

15.
网络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华 《河北法学》2011,29(8):69-75
网络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国际私法为了回应这种影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自身,形成了诸多理论。以传统国际私法的三个领域——管辖权、法律选择与涉外争端解决程序领域为出发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客观性因应,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主观性因应的可能性;并着重比较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对于网络国际私法的影响,试图证明意思自治原则更适宜网络环境,应该成为网络国际私法中的主要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原则。但是该原则只强调形式上人人平等的自由,忽视了实质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非平等事实,结果使得法律对这一原则做出诸多限制。本文论述了私法自治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及其价值,正是因为该原则的重要性,所以它不能被滥用,适用范围也非无限,我们需要对它做出限制。  相似文献   

17.
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础原则,其大致意思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身意愿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本文就物权法定下的意思自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合同能完全体现当事人自己的意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该条即是意思自治原则的条文化。   意思自治原则包罗的内容广泛,并且贯穿于合同法始终。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任意性规范赋予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法律行为制度是意思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意思自治的工具,其原因在于法律行为制度对意思表示效力的确认和所确立的“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的规则,为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法律行为制度所构建的规范体系,为人们设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为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法律行为制度所确立的行为缺陷的救济之道,为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提供了补救之道。  相似文献   

20.
体育仲裁应该以当事人自愿作为前提,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然而,与商事仲裁相比,体育仲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受到较多的约束与限制,表现出较明显的强制性特征;仲裁合意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效力明显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