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仪 《法学》2012,(6):89-97
割取死亡鲸肉的行为未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分则所明文禁止,依《野生动物保护法》总则和《物权法》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认定为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对此类行为亦予以禁止,但其理由却非基于国家所有权,而是基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物权法理论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实为一种公法上的所有权,与私法上的所有权不同,故应适用不同于私法规则的公法规则。国家对宣示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自然资源并不拥有独占和排他的权利,在以禁止、许可等方式限制公众利用公共自然资源时,不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而须考虑公共利益。也不得在法律未明文禁止的情况下,以"盗窃"财产为由处罚利用公共自然资源者。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门的动物保护法律中,目前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版),于2004年8月28日颁布并施行。随着人与动物关系不断改变,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来,专家不断呼吁,尽快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完善动物保护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的成效 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保护我国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地方一系列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规的颁柿实施,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黄灵 《检察风云》2023,(19):38-39
<正>为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上海市实际,《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3年6月20日经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在整个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制度也成为许多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驯养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部门作具体规定,在法律中具体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死亡后的处理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虐待、遗弃致死野生动物的法律责任作具体规定的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春波 《中国审判》2021,(17):16-21
历经三次审议,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定于2021年11月旧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也是网络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  相似文献   

7.
《司法业务文选》2013,(23):35-39
1.2013年1月22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1号公布2.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濒管办各办事处,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和海关总署对《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现予公布,自二○○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梁玮 《法制与经济》2010,(16):48-50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历来为学者们所争议。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可以衍生出多个无益于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现象。本文以明确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概念为前提,以2010年沈阳私人动物园东北虎饿死案为切入点,探讨野生动物园中野生动物权属的问题,并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邢勇 《法学杂志》2002,(2):74-75
作为日本金融安全法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存款保护法制正式建立于 1 971年 ,其标志是1 971年日本《存款保险法》及其《存款保险法施行令》等法规的颁布。与其它国家尤其是美国存款保护法制不同的是 ,日本存款保护机构拥有的权限相对较小 ,本文试简析日本存款保护法制的建立和演变。一、日本存款保护法制的建立日本存款保护法制创建于 1 971年。 1 971年 4月 ,日本大藏省的咨询机构“金融制度调查会”经研究提出 ,在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的同时 ,日本应建立存款保护法制。随后 ,同年 ,日本颁布了《存款保险法》及其《存款保险法施行令》 ,并在日本…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017年1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 该法第36条规定:“国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执法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防范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非法贸易部门协调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 这是我国首次把防范、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写入法律.同时,为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纳入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4.
1.2011年7月2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28号公布2.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大熊猫保护,规范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保障大熊猫圈养种群健康发展,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借展是指以文化交流、科普宣传或者公众教育等为目的,借出或者借入大熊猫进行展览的行为。第三条借展大熊猫应当遵循科学、适度的原则,不得危及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发展,不得以单纯营利为目的。第四条借展大熊猫  相似文献   

15.
纵观我国现行法律有关动物保护的规定,其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财产权的保护。如刑法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规定,等等,二是对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保障。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施行以来,至今已有15年时间,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该法进行了修改。但遗憾的是此次会议仅把第26条第2款修改为:“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可以说此次修改未触及重要问题,难以解决急迫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就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保护范围、生态补偿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意见,期望对再次修改该法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大小岛屿数以万计。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海岛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海岛日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议题。2009年12月26日,我国《海岛保护法》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海岛保护法》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以浙江舟山群岛的发展为例,通过比较各地海岛开发利用的过程和经验,可以为我国海岛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具体操作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海岛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地方海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土地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86年6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加强自然资源立法、实行以法管理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学习、掌握、推行《土地管理法》,并探讨进一步完善土地立法的途径,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基本国策我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十条规定:“一切使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修正)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总则》第128条规定的民法特别法链接条款,将消费者保护法纳入了我国民法特别法体系,实现了消费者保护法与民法一体化的目的.这一规定既是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传统,也借鉴了《德国民法典》消费者概念一体化的经验,具有特别重要的立法价值.我国《民法总则》将消费者保护法纳入民法典体系,明确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性质属于私法,确定消费者保护法是民法特别法,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私法规范受《民法总则》规定的基本规则的规制,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私法规范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