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尔都塞认为,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非物质条件包括技术能力资格和对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臣服意识两个方面。依据技术能力所做出的看似价值中立的劳动分工,实则是一种带有鲜明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操作。为构建并维护劳动技术分工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启用了以学校系统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国家装置,在将工人阶级驯化成"顺民"的同时,也缔造了一批从被雇佣者阶层升迁上来的意识形态的"卫道士"。正是在意识形态的国家装置的高效运作中,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从《资本论》文本的研读得出马克思的"症候读法",并用其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进行解读,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从意识形态向科学转变的"认识论断裂",从而实现了理论"总问题"的革命;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并遭到理论界严厉批判,面对批判,阿尔都塞进行辩解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辩证分析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及理论结论,对深刻认识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有效进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3.
《湘潮》2007,(6)
在阿尔都塞的所有思想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部分就是其著名的意识形态理论。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讨论也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了一大批理论成果。通过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来源、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缺陷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得知,尽管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某些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上,二战前后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阿尔都塞学派与八九十年代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极力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而阿尔都塞学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借用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凸现社会结构,特别强调把个人"召唤"为"主体"的恰恰是意识形态的结构。将二者进行比较,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文本、历史、实践三重向度。在阿尔都塞那里,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对马克思人道主义化的批判在深层上必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保卫马克思的方式都与其理论生产方式有关,而阿尔都塞并不是非批判地进行理论生产,而是对理论的生产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由此提出了"症候阅读法"。症候阅读法是变革整体理论框架的方法,正是阅读方式的变革导致了问题式的根本变化。阿尔都塞指出传统哲学无论是"表现阅读"还是"经验主义阅读"都是"阅读的意识形态",他试图变革意识形态为科学,理论再现"问题式变革"中"阅读得以可能"的动态过程。症候阅读法对于哲学的发展来说,毋庸置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发现了意识形态到科学是理论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认为所有理论的形成普遍存在认识论的断裂这一过程,他通过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结构剖析,得出马克思思想发展是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形成,认为马克思晚年思想更具科学性和革命性。理论的解剖和语言结构的分析为理解马克思思想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学化的结构分析法所具有的局限性,理论的科学意义是以服务于人为目的。然而阿尔都塞将理论局限在社会结构的分析,把意识形态与社会剥离是不科学的:将生产关系看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具有反人道性质:忽视马克思关注人的讨论,说明结构化视阈的理论还不够全面。因此,结构主义的客观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主观精神的互补,才是马克思思想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风云多变,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风起云涌,作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阿尔都塞,其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发展史上举足轻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研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国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部分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深度,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了意识形态功能的认识,并由此拓展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为视角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行当下解释,是二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旨趣,并由此将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推进到著名的"文化马克思主义"阶段。作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伊格尔顿则主要致力于从研究范式转换(从认识论范式到社会学范式)和学术传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缘起与流变)等方面来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而力图从"文化审美主义"(在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的框架出发图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