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的历程,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探索日渐深入,各项立法建议不断引起人们的崭新思考,为推动相关的立法活动和促进司法公正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魏琼 《中国法学》2014,(2):205-221
古代西亚地区法律教育是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与其他古代文明发源地相比较,古代西亚地区拥有最早的楔形文字及泥板、最早的学校教育,这些都是法律教育在古代西亚学校教育中生成并存续的外在条件。除此之外,这一地区法律观念、法律渊源与法律教育的生成与发展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古代西亚地区朴素的法律观念和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是萌发法律教育的内在基础。古代西亚地区因此成为人类法律教育的发源地,其法律教育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拟从法律教育传播的媒介、法律传授的场所及法律教育的贡献等层面,追溯这一地区法律教育的印迹,探求对当下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律起源研究是观察和探讨一切现代法律现象的前提,是法理学的基础问题之一。不同法学流派以及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学科都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至今无法取得基本共识。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研究范式,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生物进化既包括有机体进化,也包括文化进化,二者均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化现象至少1400万年前就已在生物界中出现并进化至今,因此法律必定脱胎于文化进化史的某个阶段,这就为在法律起源问题研究中引入进化生物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神话思维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若干问题释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神话思维作为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对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是后世该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基因”。这种既深且巨的影响,往往也会在社会制度层面保留下明显的痕迹。本文的主要旨趣,就是试图根据流传至今的反映先民法律文化心理的文字符号及其他传说资料,破译与揭示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中的若干问题,以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5.
欧陆国家在罗马法复兴运动及其后的接受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随之兴起。由教会改造的罗马法程序在法国的采纳,罗马法制度在法庭判决中的适用,推动了法律职业阶层的产生。而普通习惯法的形成过程则进一步密切了上述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共同知识背景和共同利益的职业阶层,最终导致了法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定型。而德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则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在德国全面接受罗马法的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也随之逐步产生。本文的写作意图,亦即通过对西欧中世纪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及其在法治文明传承中所起作用的考察,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助益之借鉴。  相似文献   

6.
欧陆国家在罗马法复兴运动及其后的接受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随之兴起。由教会改造的罗马法程序在法国的采纳,罗马法制度在法庭判决中的适用,推动了法律职业阶层的产生。而普通习惯法的形成过程则进一步密切了上述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共同知识背景和共同利益的职业阶层,最终导致了法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定型。而德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则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在德国全面接受罗马法的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也随之逐步产生。本文的写作意图,亦即通过对西欧中世纪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及其在法治文明传承中所起作用的考察,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助益之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证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公证起源于西周,这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是古典商品经济的活跃时期,它自发地存在着中国古代早期的财产流转和商品交易行为。而这些有限的民事法律关系,似乎被人们观念中的民刑合一、诸法合体的惯例所抹杀忽略了。当时的民事流转关系大多通过如下方式表现:判例、礼法、诸法合体的法典、诏书条令、契约。其中,要式存在的契约形式占了较大的比重。许多契约因具有典型意义而被刻于金石或钟鼎盘盂上以作为后世之判例,它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大批企业蓬勃出现.如何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及依法融资的问题,不仅成为困扰各国经济理论界、经济实业界的世界性难题,而且也成为各国立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樊鸿雁、姜南所著<中国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特点,以国内企业融资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企业融资方面的经验与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立法解决自身的流动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现行融资立法的剖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相关融资立法的建议,是企业融资法律领域的一部有较高质量的新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死刑起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 《政法论丛》2003,(2):37-40
本文通过对中国刑罚之死刑探源 ,以期揭示死刑及刑罚发展的规律 ,进而为国家和法的起源提供辅证  相似文献   

10.
赫然  张荣艳 《当代法学》2014,(2):115-124
社会纠纷多元调解是化解社会纠纷的创新性实践机制,在政府大力创新社会治理的指导理念下,研究社会纠纷多元调解的基本法理,思考化解社会纠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多元调解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深化不同调解方式的衔接,合理运用各种调解手段,将推进新时期多元调解机制的创新实践。本文通过对于实践样本的实证分析,试图形成新时期中国社会纠纷解决的普适性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哈特法律与道德的“有区别的适当联系论” 1、法律与道德学说方面的两种对立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两个学派长期以来相互对峙而又经久不衰进行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两个学派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自然法学派的法律与道德的绝对联系论。和分析法学派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的绝对区分论。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政府法制》2012,(27):26-27
用影像的手法讲述立法进程,用真实的史料再现法治往事,用鲜活的回忆勾连历史细节、《铸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倾力打造的、新中国第一部立法文献片,它所展示的共和国立法全景图是由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首次披露的历史画面、历史档案,以及仍在立法前线或退居幕后多年的亲历者的讲述共同编织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人权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晓平 《中国法学》2005,(1):145-156
纵观中国现代思潮脉络,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未知概念,它深受近代西方思想启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当时的开明有识人士创立,这便是“人权”。康有为最先发现了“人”以及它的“客观自然存在性”和“个体存在性”,他向往一个“新世界”,在那里“人”可以自由享受各种权利和无穷的乐趣。随后的严复和谭嗣同各自以其自己的方式阐明了“人”的自由和平等思想;梁启超将前面所有的思想相结合,给这种具有“主体性”和“公民性”特征的人定义为“新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法制革新的需要,借助于翻译介绍,清末从日本大量引入了大陆法系的行政法知识。在清末民初建立行政诉讼制度时,具有两大法系背景的两派学者展开了一场论争,波及行政法的界定及其功能定位,促进了行政法学的中国化。1920年,钟赓言在朝阳大学法律科的行政法总论讲义印刷刊行。这一体系完整、定位准确、思想先进的行政法学教材,确立了行政法学的法学属性和近代法属性,奠定了中国行政法学的骨架和品格,标志着近代中国行政法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0):26-28
一、质疑“中国公证源于西周民间私证”之说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公证制度的起源,业界习惯认为是由私证逐步演变而来的。古代民间就出现“中人”见证的做法。西周时已出现了“质人、质剂、质工商”,汉代“居延简”中已有地方官员证明商业契约的记载,这些是中国公证的萌芽。这种“中国公证源于西周民间私证”的观点由来已久.并成为业界的主流认识。笔者以为,这一观点本身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的不同,进入阶级社会的时间不同,法律在起源与发展道路上也有很多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一、中西方法律在起源上的差异世界各国法律在起源上有共性——一般规律,也有...  相似文献   

17.
蔡唱 《经济与法》2002,(10):16-18
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韵一员,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国家将进一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随着WTO后续谈判的深入,其开放程度将更高。法律服务作为专业服务的一种,有其特殊之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的特殊性,在于法律服务的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无论何种市场的开放,其前提条件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行为规则和市场管理规则,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正> 哈罗德·伯曼经过发表大量的著述萌发了写作一部不同凡响专著的愿望,希望这部著作将在整个西方法律传统中具有特色的制度、价值和观念的范围内重新确定普通法的发展模式。伯曼的研究对象是英国普通法通俗的民族主义历史,职业的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就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各个民族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由祭司把持。希腊在进入城邦时代以后,在当时的法律人——作为“立法家”的政治家——的推动下,法律迅速摆脱了宗教的控制,转移到了民众手中,变成了富有弹性的制度。希腊未能发展出形式理性的法律制度,而罗马则在不同时期不同“法律人”的直接推动下,法律最终达到了形式理性化。罗马最初的法学家是祭司,他们将祭司法中的形式主义色彩带到了世俗法中;后来,裁判官在共和国政制下发挥着造法功能,丰富了法律内容;最后,罗马法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完全得益于职业法学家们的学术研究工作。由此可见,西方法律在文明起源阶段就已经经历了韦伯所概括的法律发展的四个阶段,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智慧,综合了多种不同法律人的连续努力,而职业法学家团体在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有了关于监狱的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一个关于皋陶造狱的传说。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皋陶又称咎繇,他生于曲阜,是舜禹时代的人物,也就是说,他正处于我国由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相传他善于处理狱讼,虞舜时曾被任命为“士”,即司法长官,而且后来还被夏禹推荐为自己王位的继承人,可惜他先于禹而死去。可见皋陶在当时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关于皋陶造狱的传说,最早见于西汉史游所著的《急就章》中:“皋陶造狱法律存。”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