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宪法则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为确立有利于阶级统治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意志体现.宪政运动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制度过程中形成,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立宪思想则是宪政运动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目标,是各种政治力量为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展开激烈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到底有几个的问题,在一些同志中有不同的看法。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际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大家知道,法制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的总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在谈到资产阶级法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这段话时,普遍认为这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法的本质的深刻揭示,对认识一切类型法的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据此对法的本质作了进一步概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对此种理解和概括,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把法的本质归结为统治阶级的意志,不仅理论上不科学,而且实践中也有害。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有的环境保护法专著和论文中,谈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时,认为从阶级社会一开始我国便有了环境保护法律的条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法律条文的性质取决于统治阶级要通过该条文体现什么样的意志和利益要求。环境保护法律条文也一样,其调整内容(或说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环境保护,虽说它属于公益范围,但也不能否定其  相似文献   

5.
一、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法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析资产阶级的观念形态时指出:“……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列宁在回答法律是什么时说:“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  相似文献   

6.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和政策的特征什么是法律?法律是阶级统治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分化以后,统治阶级为着保护自己的利益,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便组织了国家,定出了法律,作为他们的统治武器.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院士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经典著作,给法律确定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适用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在于保护、巩固并发展有利和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解释法律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自己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产阶级法时指出,“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一论断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法的本质,而且对于认识一切法的本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理解法的本质时,应当掌握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法的阶级性(或阶级意志性)和法的客观性(或物质制约性)。  相似文献   

8.
新说法的本质孙春增我国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和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实际上,这一理论体系是前苏联维辛斯基法学理论模式。笔者针对在《法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实现阶级专政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因此,掌握国家统治权的统治阶级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措施去维护体现其阶级意志的宪法,使之得到认真的遵守和执行。其中加强宪法的法律保障就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很少正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法,在当时也不可能全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法。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法的批判中探求他对社会主义法的论述。我就是依照这个方法,谈谈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法的一些重要论述。一、社会主义法要体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意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驳资产阶级以他们的观念来评价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主张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单行本第41页)这里指出了资产阶级法  相似文献   

12.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科学的核心问题,"统治阶级意志是法的本质"长期成为我们法学教育中一个基本的概念被传承着。但是本文认为,并非一切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对立的社会,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并非全然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统治阶级意志论"也并不能涵盖当今一切社会形态的法的本质。据此提出,"一定阶级意志"为法的本质更为周延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上海这次“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学术讨论会”中各种主要论点分述如下: 一、关于法的“阶级性”、“社会性”、“共同性”的概念关于法的阶级性,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认为阶级性是基于某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产生的属性。也就是说,法的阶级性是指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法律中的体现,这个意志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法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当前一些学者把法律只是表述为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从表面来讲似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表述,殊不知片面地作这样的提法会使我们法学研究走向唯意志论,从而根本上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就指出:“好象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这是“一种错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的在于说明这种意志是怎样来的,只有说明了阶级意志的根源,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宣言》里说:“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有些同志理解得好,他们认为经典作家从两方面全面地表述了法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仅仅是形式方面;法律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内容方面,是更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宪法的类型     
根据宪法的阶级特性,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一类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不同类型的宪法,都是社会阶级力量对比的反映,并且随着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资本主义类型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它体现着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保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一百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涉及到资产阶级法律本质问题的著名论述,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原始社会存在法意识。原始社会的法意识基于传统禁忌、道德原则以及人们在共同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产生。原始社会法意识表现为个体法意识形态和群体法意识形态,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国家产生后,产生了以国家法意识为主导的阶级法意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法意识有着联系和区别,后者的形成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但原始法意识是基于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而产生,而阶级法意识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法的主体性是指法体现的各主体的利益和意志的不平衡程度,法的公共性是指法体现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程度,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是法的双重属性,它们既是分立的,又是契合的。追求利益秩序的和谐是法治的基本目标,欲实现这一目标,正确处理法的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刑法是国家的部门法之一,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本阶级的意志,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简言之,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