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两年前笔者提出法学理论要更新问题(参见《法学》1986年第1期拙文《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和1986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法学理论要更新——记张友渔和张宗厚的一席谈》)以后,法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我认为,这并非坏事.任何探索,一开始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对于我来说,需  相似文献   

2.
《法学研究》1987年第一期刊登了李肃、潘跃新同志的文章《法与法律的概念应该严格区分——从马克思、恩格斯法学思想的演变看法与法律概念的内涵》(以下简称李文)。文章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学思想中,法与法律一直被认为有着内容与形式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于江 《研究生法学》2009,24(3):I0001-I0002
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986年,《研究生法学》(研法)创办。 1989年,《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成立。 1992年,研法从不定期发行改为每年三期。  相似文献   

4.
贵刊在1986年第2期刊登了唐忠民同志的文章《美国法学教育评述》。本人看后也受到一些启发。但该文介绍的内容与现在美国法学教育相差较远。一、美国1980年有228所法学院校,在校生由1954年的少于4万人到1979年超过了12万人。二、学位制,在1960年以前美国的基础法学位是硕士(LL.B),1960年以后则用法学博士  相似文献   

5.
史际春同志在《关于债的概念和客体的若干问题》一文(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中,认为“民法上的债的概念在我国是可以不要的,而且不要更好一些”。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现提出来商讨。  相似文献   

6.
《法学杂志》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肖永清同志的《必须重视法学》(下称《肖文》)的文章,提出了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第三期又发表了刘升平同志的《谈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刘文》)和谷安梁同志的《也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谷文》),对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开展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与此同时,《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的余先予、夏吉先同志的《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下称《余文》)中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对三种不同看法的三点认识从上述论文中可以看出,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国家与法”。理由主要是“法律与国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法是从属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研究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7.
关于法学中“29个多”问题的理论是非张光博陈桢先生一稿两投。以《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法学》1997年第3期,又以《认真看待当前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当代法学》1997年第3期。其中摆列了张光博否定的“主干...  相似文献   

8.
死刑复核程序应否暂时由二审程序代替的问题,《法学研究》1986年第三、六期发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死刑复核程序和二审程序,在目前可以“合二而一”(见第三期肖胜喜文);另一种观点认为,死刑复核程序和二审程序合并,是违法的,是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取消(见第六期孙华朴文)。  相似文献   

9.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6,(9)
1986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法学家张友渔和张宗厚同志的一篇对话,题为《法学理论要更新》。通篇讨论法的概念,最后张宗厚提出一个法的新定义,张老作了十分重要的补充,双方取得一致意见,满意地结束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读了张光博教授在《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法的精神与法律精神论略——与郭道晖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张文”),觉得他所“论略”或“商榷”的,同我在《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以下简称“郭文”)中所探讨的,颇多偏离。譬如关于“法”的概念,就是各执一辞,不是在同一概念内涵与层次上讨  相似文献   

12.
迄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吸纳,其中含有对法哲学问题的初步思考,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就采用了日语的“法理学”名称,并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第四卷第5—6期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一文中主张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法文”的解释,而且包括法文以外的法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苏谦 《法学研究》1980,(1):59-61
读了李昌道同志文章《对旧法不能批判地继承,只能借鉴》(见《法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李文),很有启发。李文对林榕年同志的《略谈法律的继承性》一文(见《法字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林文)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4年第8期发表了肖开权同志的《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一文(以下简称《肖文》),对拙文《论法条竞合后的从重选择》(载《法学》1984年第4期,下称《竞文》)提出商榷意见。由于该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司法实践中是否严格执法的原则性问题,也关系到如何灵活地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问题,故笔者再提出以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敬言 《法学研究》1987,(1):72-72
《法学研究》1986年第4期载肖龙、赵彬《试论定金和预付款》一文,认为“定金作为一种担保,其转移的只是占有权,在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双方均无处分权,定金处于一种‘禁治’状态,只有当合同履行完毕,定金才依所有者的意志转移或者收回”。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对法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孙国华《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发表了丁以升同志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以下简称丁文),批评了包括拙文(发表于《法学》1996年第4期)在内的几篇文章。我认为丁文对拙作有重大误解,特申论如下:一、关于“契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文:江平《法学》2002年第2期一、要处理好基本法与单行法的关系。从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前后,以及我们可以预见的立法规划中,属于或与民事有密切关系的单行法大体可概括为十类:商事和商事企业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继承法;不动产法;特殊交易形式法律,如拍卖法、招标投标法等;交易安全保障法,如担保法;特殊侵权行为法,如环保法等;公法与私法高度融合的法律,如国有资产法、国家赔偿法以及有关国家订货的法律,以及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不能包括的从英美普通法中引进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10-110
耿光明等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上撰文《罪犯成因视野中的罪犯处遇政策定位》指出,时罪犯成因的不同认识,决定了罪犯处遇政策的发展走向。罪犯成因和犯罪原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罪犯成因命题的科学论点是刑事执行法学正确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行澳门公司法是1901年葡萄牙的《有限公司法》,该法于1901年4月11日核准,同年6月1日正式在葡萄牙本土上实施,1906年4月22日通过法令延伸至其海外殖民地《包括澳门》适用。该法在概念、内容和结构上受德国1892年颁布的《有限责任公司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该法逐渐暴露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于1986年又被新的葡萄牙《商业公司法典》所取代。但《商业公司法典》仅在葡萄牙本土上生效,并未延伸至澳门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澳门政府于1989年委托里斯本大学法学教授若赛·利贝罗起草《澳门公司法》,该法于1990年完成初稿,19…  相似文献   

20.
刘智同志和何为民同志先后在《法学研究》85年第1期发表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劳动改造法学》和《试论建立劳改科学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对象》;在《河北法学》85年第1期、第3期发表的《也论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和《对劳动改造应作多学科的探讨》,拜读之后,甚为欣喜。任何一门新的学科的创立,产生学术观点上的一些分歧是必然的,通过争鸣促进劳改法学繁荣也是有益的。本人仅就二位同志的观点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