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李某对章某素有不满。章某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不久,李某将章某的一张大照片涂画后张贴在单位门口,并在照片上写上"此人是大坏蛋"的字样。章某的家人见后,很是痛心,找李某理论,称李某所为给章某亲属造成了精神痛苦,侵害了章某亲属的合法权益。李某称章某已经去世,其照片也没有实质意义,自己的行为没有侵犯章某亲属的合法权益。双方争执不下,章某的亲属愤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精神损失。评析:本案涉及到侵害死者肖像权应否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章某亲属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法院支持,因为死者章某的肖像权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相似文献   

2.
张幼伟 《人民公安》2007,(15):52-5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正是介于民事违法与犯罪的一种中间状态。考察两起案件当事人李某、王某的主观心态,不过是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占小便宜,王某的行为更是有点迫不得已的意味。由此可以认定:李某、王某的行为属民事违法,不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国家侵权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都属侵权损害赔偿。国家赔偿责任在民事侵权赔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表现在:侵权赔偿责任主体上,民事侵权主体的范围没有限制,而国家侵权赔偿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归责原则上,民事赔偿实行过错原则,国家赔偿采取违法原则;在赔偿范围和标准上,民事赔偿没有赔偿范围的和最高限额的限制,而国家赔偿仅限于行政和刑事赔偿并有最高限额的限制;在赔偿程序方面,民事赔偿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而国家赔偿中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应主动赔偿。另外,民事赔偿与国家赔偿在责任形式、费用来源、时效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律师信箱     
李某从朋友处得知其所居住的城市某地段的房屋将要涨价,便想在涨价前买一幢房屋,恰好赵某意欲出售此地段的一幢房屋。因赵某不知此地段的房屋将要涨价,便以十分便宜的价格卖给李某。此后不久,赵某知道情况后以李某事先知道房屋涨价情况却不告知,属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民事欺诈行为为由,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请问赵某的主张正确吗?李某买房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相似文献   

5.
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应包括死者的名誉权,对死者名誉权的司法救济程序只能由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要准确地把握侵害死者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区别对待生前不同身份的死者名誉权。只有存在侵权行为人侵害死者名誉权的行为,死者确有名誉被损害的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指向死者,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才侵犯了死者名誉权。  相似文献   

6.
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表现为:行政职权行为致人损害赔偿和其他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竞合关系。《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行政职权行为致人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其他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后,行政职权行为致人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其他行政职务行为致人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责任法》。行政职权行为致人损害赔偿与民事赔偿的混合表现为两种形式:不动产登记错误致人损害赔偿与民事赔偿的混合,行政不作为致人损害赔偿与民事赔偿的混合。两种情形下的法律适用及责任分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现行《侵权责任法》在认定共同侵权行为上兼采共同意思说和共同行为说,显然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符合平衡受害人与行为人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分析当前大陆法系各国相关立法的发展趋势,应对现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张桐 《人民论坛》2011,(12):102-103
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现行《侵权责任法》在认定共同侵权行为上兼采"共同意思说"和"共同行为说",显然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符合平衡受害人与行为人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分析当前大陆法系各国相关立法的发展趋势,应对现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名誉侵权是自媒体传播失范的重要危害结果,它不仅损害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更会影响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2019—2020年236件自媒体传播名誉侵权的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发现,自媒体加剧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自媒体传播名誉侵权存在着认定不确定性、维权成本高、法律救济差异大、平台承担责任难等类型化乱象。一方面,需要自律方面明确传播者和平台主体责任,构建和完善自媒体传播伦理,实现内在强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自媒体侵权立法、适当降低证明责任、加大经济赔偿力度和细化传播平台法律义务等他律措施,为自媒体传播的法治化提供外在强制。  相似文献   

10.
生命权是所有权利的起点,侵权致人死亡的赔偿是保护生命权的核心内容。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理应由死者近亲属享有。死者死亡之后,其近亲属的未来可得利益减少。近亲属基于身份权,是死者死亡后的直接受害者。目前的死亡赔偿金中对未成年子女生活费的赔偿力度过小,应当以逸失利益为赔偿基准,而不是以"死者余命"为赔偿基准。有损害就应当有赔偿,文明社会中不存在"以命赔命",所以赔偿只能以金钱计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繁荣,新闻侵权纠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从狭义上说,新闻侵权其实是一种民事侵权,适用于《民法通则》,但又有别于其它民事侵权行为。新闻侵权产生的原因包括新闻程序中的错误、新闻传播利益的驱使和新闻内容的不当,其主要解决方式包括合意性与决定性的纠纷解决方式、强制性与选择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汇报三个问题:一、侵权责任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经过侵权责任法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6,(7):4-4
<正>谁来维护打工者的利益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今年3月初,和我一起出来打工的堂弟所在的工厂车间发生小规模的火灾,火灾导致摆放在车间里的化学物品爆炸。当时我堂弟正在工作,爆炸的飞溅物伤到了我堂弟,受伤后去医院看病花了很多钱。这个车间的工作流程中本身就会产生火苗,工厂老板应该预料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发生火灾那天车间里的员工也都是按照  相似文献   

14.
小保信箱     
擅自帮同事上班致残也属工伤小保:我和李某都是一家制造公司的员工,负责钢筋的切割,但我是上午班,李某是下午班。三个月前,李某来接我的班时,让我帮她开半小时切割机,她去找领导报些发票。我答应了她。谁知仅过了20分钟左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质应当定性为证据性的确认行为。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体系是民事侵权认定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两者为属种关系,不可以完全等同。公安机关适用相关法律规则认定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注意一些具体事项:两种规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果关系的确认原则、违法行为与过错以及特殊情形的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正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中种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网络名誉侵权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其构成及责任承担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并有效遏制网络名誉侵权。  相似文献   

17.
问: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请解释一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和这个司法解释的意义。答: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8.
江必新  刘润发 《求索》2008,(1):84-86
由于环境立法的滞后尤其是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缺陷,客观上要求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因此,以民法的社会化为视角,系统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现状与不足,加强其立法完善,实现民事救济制度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在立法上前后规定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判决存在差异,同样案件事实,受害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数额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三方侵权的情况下,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保险法》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损害赔偿提出了先基金赔偿,再追偿的模式,但争执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受害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用人单位、侵权第三方责任之间利益的平衡仍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承认不当得利返还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贯彻传统民法的公平、正义理念的体现。肯定不当得利返还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对切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合理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关系,完善我国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实践,都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