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展华 《传承》2009,(1):62-62
小时候,每当快到除夕,当家的祖母会不时给我精神鼓励:"孩子,争取考出好成绩,年夜围炉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在上世纪"以粮为纲"的年代,吃的问题总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年夜围炉则是一年中最有诱惑力的大餐,我巴不得日历很快就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每当快到除夕的时候,当家的祖母就会不时地给我精神鼓励:“孩子,争取考出好成绩,年夜围炉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在上个世纪“以粮为纲”的年代,吃的问题总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年夜围炉则是一年中最具诱惑力的大餐。听了祖母的话之后,我巴不得日历很快就撕到那一天。  相似文献   

3.
正海峡两岸一水相隔,血脉相连,很多风俗习惯都相同,比如人在天涯,年俗依旧。除夕这一天,两岸都有"围炉"守岁的习俗。在大陆,一家老小会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寓意合家团圆;在台湾,则是全家人"围炉"守岁,也是寓意团圆吉祥。在大陆的一些地方,"围炉"的做法就是围着炉膛烤东西吃。大陆作家王安忆曾在《长恨歌·围炉夜话》中,对"围炉"生活有过详细描述:"房间里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4.
诗说守岁     
谢林 《北京观察》2007,(2):57-58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这个辞旧迎新的特别夜晚,中国人已经习惯阖家大小团团圆圆,吃罢年夜饭,古人是围炉而坐,儿童游戏,大人谈天、抹骨牌、喝屠苏酒,现代人呢,几年前是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大家都伤了脾胃,不过也还是开着电视应个景儿,人人"强不睡",努力熬着.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瞬间     
康健 《人民公安》2021,(3):75-75
作为艾冬同志的同事,我于2008年与他相识。艾冬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工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艾冬始终是以一种"拼"的劲头在干工作。与母亲的最后一面,艾冬依然想着工作,2020年春节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董存梅给艾冬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我儿子要值班,中午1点多,趁着午休回来的。我给他煮了12个饺子,他就吃了7个。我说你怎么吃那么少,他说我单位还有活。"董存梅回忆道,自己知道艾冬平时工作挺忙的,就没再要求他回来,并告诉他,要好好工作,帮百姓解决问题。可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6.
白杏的确不是吹牛,我在库车呆了四年,吃杏之多,比我在此以前吃杏的总数还要多。那流蜜溢香的库车杏,给我留下了长久而有趣的记忆。初到库车那年6月,我在巴扎(集市)上溜达,有同乡塞给我几颗小而白的杏子,我放到口中,只是舌头一压,那杏便化为一泡甜汁。杏核皮很薄,用牙就能咬开,杏仁又甜又香,吃一颗上瘾。  相似文献   

7.
1939春节过后,我调到福建省机关警卫班,在省委书记曾镜冰身边当警卫员。这年秋天,黄道母亲李素娇由党组织护送,从江西老家到坑口隐蔽,住在村头山后一座毛竹棚,曾书记指定由我和陈邦兴负责老人家的食宿和安全,我们都称黄道母亲为祖母。这期间,黄道母亲给我讲了很多关于黄道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育。1940  相似文献   

8.
梦良 《协商论坛》2007,(7):55-55
到美国旧金山留学时,我租住在珍妮太太的家里。那时,每天早上,我常常煮一大锅饭菜,中午和晚上回来,热一热就吃。珍妮太太见我吃得这么简单,理解我的难处。有一次,她说,与其这样抠,不如到"食品银行"取些食品,那里不用花钱。  相似文献   

9.
吃饭教育     
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饭上下功夫。头一条,就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塞,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然后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据我记得所见  相似文献   

10.
故交     
我与章先生的交往是因着祖父的平反的事宜。七几年我和祖母因为祖父平反的事情去南京找到了章先生 ,章先生说 :“你们写个东西 ,我递给有关中共统战部。”很快特函就到了芜湖 ,给平反了 ,补发了在“文革”中扣发的工资。1 987年爱人去北京出差 ,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 ,我们安顿好旅社 ,就去地安门辛安里拜访章先生。章先生和章师母非常热情 ,叫我们马上去退了旅社住到他们家 ,他叫他的怀孕临近生产的女儿回中关村婆家去住 ,叫我们住他的女儿的房间。我有一点不好意思 ,我讲 :“是不是我和爱人分开住。”他哈哈大笑 ,他讲 :“我们不忌讳这个事…  相似文献   

11.
青青苦夏草     
路来森 《中国减灾》2013,(6X):56-56
<正>有人说,苦夏草就是夏枯草,其实不一样。夏枯草,能生长至几十厘米高,花絮呈穗状,花开在枝条的顶端,一串串的,招招摇摇,开得张扬而生猛,花色为淡紫色;苦夏草,大多生长至一二十厘米左右,花色是粉白色,花开在叶腋间,一簇簇的,拘谨而紧凑。苦夏草,看上去很静,像一个性情柔弱的孩子,默默地待在那儿。它们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盛夏之后,枝叶就干枯了。小时候,我曾经问过祖母:"为什么苦夏草过完夏天就干枯了?"祖母回答得很奇怪,她说:"苦夏草嫁给布谷鸟了,所以就干枯了。"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至今我也不明白,一棵草怎么就会嫁给一只鸟呢?是不是布谷鸟特别爱啄食苦夏草的原因呢?春天一到,苦夏草就钻出地面,嫩嫩的,碧碧的,  相似文献   

12.
雅兰 《今日民族》2014,(9):61-61
<正>我承认,在此之前,我不知道石林有个蓑衣村,蓑衣村之所以吸引我,首先是"蓑衣"二字,说到这蓑衣,不得不承认是受了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老头的影响。所以,老友才提议说到蓑衣村来时,我就打好主意,怎么都得弄件蓑衣回来。出门的时候,晴空万里,才吃个午饭,老天爷就玩变脸,瞬间下起了大雨。在去往蓑衣村的路上,我一点都不担心,想着老天爷真是天遂人愿啊,下雨么,到了蓑衣村,村长怎么也得给件蓑衣啊。我正偷着乐,旁边一小帅哥一记猛锤,砸晕了我:你别做梦了,这蓑衣现在全是手工制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08,(10):66-66
周小小(化名)自幼母亲去世,随祖母蒋某一起生活,父亲每月给祖母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后父亲也在一次车祸中身亡。周小小便由祖母抚养成人,后到外地打工。祖母年迈,周小小的叔父不愿赡养老母亲。祖母提出跟周小小一起生活,被周小小拒绝。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儿子和周小小履行对自己的赡养义务。周小小辩称,叔父有赡养能力,自己对祖母没有赡养义务。请问,周小小对祖母有无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24日,新昌县巧英乡每逢周一住夜的"竹乡夜校"正式开课了。当晚,乡党委副书记吴春雷给大家上了一堂党课,解读了新党章。之后,该乡文化站长杨小萍就如何活跃机关文化给大家上了一课。这是新昌县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制度以来乡镇值夜住勤的一个缩影。每天晚上,全县16个乡镇、街道的办公楼都有灯光,村民家中常有干部走访,夜间学习、夜访农户、夜谈村情、夜办民事,成了近600名乡镇干部的工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5)
<正>7月7日星期五晴今天,北京的天气一扫前几日的潮湿闷热,迎来了直耿干脆的高温,切实让营员们体会到了地道的"北京热"。夏令营北京总营的活动接近尾声,5天5夜,我与这群"弟弟、妹妹"一起登过长城的石阶,游过颐和园的园林,触摸过故宫的大理石,聆听过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前辈"的教诲,吃过一个铜锅里涮的羊肉。最后,很多女孩对我的称呼已然从"记者大哥"  相似文献   

16.
祖母     
周欣 《人民公安》2008,(8):62-62
祖母并未仙逝,只是她的背影悄悄消失。 今年恰逢祖母15年忌辰.我的脑海里不由产生一片空白,一丝怅然,记忆的扁舟载着我掠过了漫漫的岁月之河……  相似文献   

17.
正"雯玲,你帮我看看,这检测仪怎么用啊?""雯玲,今天中午咱们吃什么菜?""雯玲,这是我女儿从外地给我寄回来的保健品,你帮我看看应该怎么吃?"……在三明市梅列区徐碧街道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们对这样的对话习以为常。这个社区54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女儿"——林雯玲。前几年,这个"女儿"忙前忙后,  相似文献   

18.
包力盈是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三岁开始学习剪纸,而今才满六岁,就能剪各种动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天我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他的祖母、侨眷吴丽华领我上楼,但见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动物剪纸,琳琅满目,简直成了动物世界。小力盈正坐在书桌旁,聚精会神地剪纸。他发现有人来了,马上抬起头,朝他的祖母做了一个鬼脸,我观看了他贴在墙上和放在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1,(11)
6年前,我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到某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一次,陪司长到毗邻越南的某县检查工作,县里的同志非常热情,以果子狸肉款待。司长说:"果子狸是国家保护动物,可不能吃。"县里的同志答曰:"这是越南爬过来的,但吃无妨。"司长笑着说:"越南的,那就不受保护了,可以吃。"遂欣然动箸。我心下思之,县里同志的说法怕是杜撰,即便真是,野生动物保护也不应有国界。所以,那顿饭我始终未碰果子狸肉,且将不悦写在脸上。一顿饭因我的不合作弄得  相似文献   

20.
这篇小文的题目是(前进论坛)的一位编辑给我出的。它看实叫我为难了一阵子,后来一细想,中医。中药对我来说似乎还不算陌生。我刚出生一百天,父亲就故去了。家中只剩下寡居的祖母和母亲守着我这棵独苗。偶有小灾小病,必要带我去看中医、吃中药,她们是笃信中医的。记得在东四牌楼附近,有一位陈大夫。这是一位面目慈祥的长者,长长的白胡须飘在胸前。他沉默寡言,总是半眯缝着眼睛,全神贯注在脉上,讲话也是轻声细语。孩子是很喜欢这位老爷爷看病的。我也曾演过一位老中医。那是在1978年刚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剧院上演的第一出戏(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