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贾清  李丰 《理论研究》2007,(3):24-26
物权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就是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物权法是保护私产宪法原则的具体化,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能够调动人们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提交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进行最后审议并获得高票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物权法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立法创新。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立法和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国家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物权法共5编19章247条.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财产归属与支配、利用关系的最基本的法律,其颁布及施行对新形势下我国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建美 《党史文苑》2012,(24):22-23,27
刘少奇有关公民财产保护的思想,主要是从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财产权利的深刻理解,是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及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超越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注物权法     
沈沉 《党建文汇》2007,(4):36-36
物权法走过五年八审 13年酝酿 物权法的筹备工作始于1993年,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被审议通过,前后历时13年。  相似文献   

6.
刘青 《唯实》2007,(7):43-44
在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物权的立法进程是与意识形态演进紧密相连的,正是在观念、经济制度、控制社会的方式等层面变化,通过法律保护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物权是现实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法不仅翔实地规定了土地、住房、车位等物的权属,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财产权平等保护,加大了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力度。可以说《物权法》是一部距离百姓最近的“财产法”,它作出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公民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长期为学界关注,而随着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也再次成为宪法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界定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含义及其规范结构,分析我国现存的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宪法在保护私人财产上存在明显不足,修宪后不仅使公有财产得到保护,私有财产也得到保护;不仅私人的生活资料得到保护,而且生产资料也得到保护。同时,在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时,公民个人应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与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是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它是宪法规定的基冬经济制度的一种法律体现。它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社会各阶层共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仰文 《唯实》2007,(7):45-48
财产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态度已在逐步地由侧重于绝对保护到相对保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转型。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则走过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财产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范畴,而更多地表现为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反映。制度的形成往往渊源于思想的启蒙,制度的变迁往往也是思想嬗变的结果。在每个历史时代中,财产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关系下面发展着。如果关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态度已在逐步地由侧重于绝对保护到相对保护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转型。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对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则走过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7,(5):13-1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室副主任贾东明在报告中,从对物权概念的解读入手,详尽阐述了《物权法》的起草过程、立法依据、立法总原则和主要内容。报告讲述了《物权法》从明确物的归属、权利人的权利和权利保护三方面入手来调整物权关系等问题,还结合群众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但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2,(3):58-59
邓聿文在1月2日的《华商报》上撰文指出:过去30余年中国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政府通过廉价征收农民土地,改变其用途,占有土地增值后的大部分收益,并用这些收益中的一部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张城市规模,甚至解决政府的财政亏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所得甚少,大概是土地增值收益的5%-10%。长此下去,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很多地方此种城镇化模式已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但现在到了必须改变的历史关口。  相似文献   

16.
一、物的界定物权法早已出台,但是对于什么是物权法上的物,仍然不很清晰明了。根据盖尤斯的解释,罗马法上的物的概念分为有体物与无体物。法国民法继承罗马法也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将权利也作为物的一种。德国民法受到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等民法草案的影响,将物限定于有体物,进而将直接行使于物之上的权利界定为物权,是为现行法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权的根本保障,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心剂,是吸引投资的遮阳伞,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留建 《理论学刊》2004,4(8):94-96
宪法第四修正案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需要。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为现代西方各国所推崇 ,也为转型中的国家所效仿。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对各种财产所有权进行一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前,网络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纠纷日益增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网络虚拟财产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是促进网络游戏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权"既是我国宪法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分析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必要性、如何恰如其分地在宪法中表述这一思想以及当前私有财产权保护现状等问题,以更明晰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私有财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