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开幕 《唯实》2007,(9):119-121
和谐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既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关系、和谐方面和要素,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笔者试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文化的建设及建设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坚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方向。笔者试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文化的建设及建设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4.
刘生茂 《共产党人》2007,(1):12-13,2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把握方向发挥作用1.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作用。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培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观念。坚持正面宣传,团结鼓劲,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文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文化创新,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影响。这类矛盾能否有效化解,新闻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起的导向作用很关键。因此,新闻媒体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坚持实事求是,还受众以真相;坚持共同理想,紧紧凝聚群众;坚持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全社会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7.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和谐创建如何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倡导做和谐人的价值理念,合力营造办和谐事的舆论氛围,着力培育建和谐单位的共建意识。和谐是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可见,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和谐才是真…  相似文献   

9.
大学具有和发挥着传承文明、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理应成为社会文明的源头,引领文化潮流的先驱。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基于上述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构建一个学习和谐、生活和谐、心理和谐的和谐校园是对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一、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全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举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成和发展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和谐办学"的方针,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和谐办学"的方针,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思想道德基础。”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公民道德做支撑.而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我省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统领公民道德建设.在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改善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社会主义和谐意识形态及其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情况,形成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标志的和谐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意识形态是对革命意识形态的传承与超越,在理论内涵、主要特征、价值取向等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化解深层矛盾构建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调是和谐的,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日益凸显,集中体现为实际收入差距过大,形成了贫富分化。其根源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中没有完全划清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限,在某些方面或环节上发生了“混同”。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本质要求,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尽力妥善化解。  相似文献   

17.
单培勇 《求实》2006,2(7):44-46
建设和谐社会,制度安排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国民素质的均衡发展。从马克思到胡锦涛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均衡提高坚持不懈追求。在社会转型期,国民素质价值观念失衡,和谐素质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特征,客观要求建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结构,即强化保护生态环境责任自觉意识、提高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力、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  相似文献   

19.
兰东  匡显桢 《求实》2007,1(6):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作风转变;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事业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按“和谐”理念去育人,按“和谐”理念去治校,构建和谐机制,创建和谐校园,把我国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