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审讯要素论     
审讯要素是审讯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审讯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最基本的因素,在审讯理论研究中处于基础地位。审讯要素不等于审讯活动要素。审讯活动作为审讯人员与被审人员面对面地强制交流以揭示事实真相的一种认识活动,由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和审讯过程这三个基本要素有机构成。审讯活动要素与审讯要素分处不同层次。前者主要解决审讯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几个相互作用的基本组成部分,后者则是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在审讯过程中是如何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的,它是审讯活动构成要素的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审讯最基本的因素——审讯要素,才能对审讯活动给予科学阐述。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人员的审讯行为无疑是一个整体,然而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即审讯目的、审讯谋略和审讯要素。审讯目的是最高层次,它是具体案件审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A·列维  王长国 《中外法学》1981,(5):74-75,77
<正> 侦讯过程中使用审讯录音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讯的性质以及录音和播放录音的技巧。审讯时使用录音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把被审讯者的供词和回答方式最完整地记录下来。因为使用了录音,被审讯者就不再担心记录时漏掉什么重要情况了,再说,也不必在审讯过程中作什么草记了。而且,甚至进行长时间的审讯,也不必为了记录(即便是草记)供词  相似文献   

3.
反贪工作中的审讯,是案件办理过程中最为枯燥、乏味、耗时;同时也是最技巧,最具挑战性,最体现胜利的一项工作,很多同行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讯技巧有深刻的阐述,本文旨在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来解读在实际审讯工作中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4.
审讯制度是我国最原始、最古老、最重要的一种法律制度。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漫长时期以后,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虽产生了犯罪侦查学、测谎器审讯术等。但审讯仍是我国各司法机关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案件时所经常、普遍使用的方法。可见,审讯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中,审讯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亟待解决,应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研究,使审讯制度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检院要求,全国检察机关将全面实施职侦审讯全程录音录像。这对职侦审讯工作来说既是进步也是挑战。要适应这种审讯方式的需要,就必须客观地总结和分析这种方式对审讯工作潜在的贞面影响,并因势利导地提出解决办法方可保证更好地开展职侦审讯工作。为此,笔者特结合审讯实践对此一抒陋见——  相似文献   

6.
钱昌夫 《人民检察》2012,(13):76-78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反贪审讯工作也是如此。侦查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审讯谋略,才能突破口供、扩大线索、查清案情,达到反贪审讯的目的。如何在反贪侦查审讯中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审讯模式的变化,并进行符合审讯规律的施压值得深入的加以研究。一、审讯中的变化审讯过程中,如果审讯的模式、方法等一成不变,会让犯罪嫌疑人适应,影响审讯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及时调整审讯方式。在审讯时间、场所、审讯人员组成等方面及时变化,充分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思维,取得理想的审讯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敬华 《法制与社会》2012,(27):171-172
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的成功办理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侦查员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突破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影响被告人的心理,就是针对被告人在审讯中不同的心理状况,采用适当的审讯策略和方法,促使被告人的心理发生变化,从而将他所犯的罪行全部如实地供述出来。这个问题是审讯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提高审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是有益的。(一)审讯被告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9.
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办理的成功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解读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疲劳审讯是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手段,主要表现为办案人员擅自延长讯问时间,剥夺犯罪嫌疑人必要的休息时间,使其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双重的痛苦,从而迫使其做出有罪供述.疲劳审讯在刑事诉讼中的频频出现,严重侵犯了嫌疑人的人权.本文指出为有效防范疲劳审讯,立法应明确疲劳审讯的法律界定,及时填补相关法律漏洞,从而避免因疲劳审讯导致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1.
审讯道具,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给审讯对象造成心理压力,控制其认知和意向,迫其就范所精心设计、选择并陈列在审讯场所,且故意让其随时窥见的器物。审讯中的暗示,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主体为了达到审讯的目的,有意使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对审讯对象施加心理影响,引导审讯对象志愿接受审讯主体的意见,继而交待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一起普通的官员受贿案,因审讯录像公开与否的争议,出人意料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审讯录像该不该公开?  相似文献   

13.
浅析刑讯逼供犯罪之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讯逼供是一种严重地侵犯人权、危害司法公正的犯罪行为,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忽视地重要一环是审讯人员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影响审讯人员心理因素着手分析刑讯逼供犯罪的原因,同时对刑讯逼供犯罪预防矫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审讯前制作好周密的审讯计划,在审讯过程中充分运用审讯策略,适时调整审讯计划,是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方式。审讯模式的选择是制定审讯计划的基础。在制定审讯计划前应详细参研初查信息、嫌疑人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及性格特征等才能制定出高效率的审讯计划。  相似文献   

15.
自侦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突破是整个案件侦查的关键,也是案件侦查的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合适的审讯技巧.对突破审讯对象口供关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每次审讯中不同的审讯人员对不同条件、不同事实、不同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会出现各种状况与形态,对此侦查人员只能就案论案,因人施策,实践中审讯也无千篇一律章法,不过审讯的策略与方法则是可以借鉴与利用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审讯中将审讯常模提炼、总结、充实,最后达到专业化审讯常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面对面的心理战,只有掌握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的心理变化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促进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变,从而在审讯中掌握主动权。而犯罪嫌疑人内心思想的变化,一定在外表有所反映,因此,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神态变化而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对审讯策略的及时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静华 《法学研究》2013,(3):158-171
在我国,通过权利保障维护供述自愿性的理论构想并未透过现行刑事诉讼法全面体现。在供述自愿性的权利保障模式之外,还存在通过外部权力制衡审讯权力,从而间接维护供述自由的权力保障模式。以侦讯的“基本有效性”为外部限度,供述自愿性的权力保障模式应具备如下特征:审讯时间方面,审讯只能在白天进行,且不能持续太长时间,两次审讯之间应有保障受审人饮食和睡眠的必要时间;审讯空间和审讯主体方面,以“平行式”空间布局为基础,配之以独立、尽责的场所管理者;审讯工具方面,应配置自动化的或由审讯场所管理者独立操作的审讯记录、监控设施。新刑诉法和警务机制改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权力保障模式的基本内容,但单一的权力保障模式不足以解决强迫性审讯的所有问题,保障供述自愿性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权利保障机制与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8月2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已批准成立一个精英审讯团队,专门审讯美军关押的"高价值恐怖嫌疑人".这个审讯团队由美国情报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专家组成,办公地点设于联邦调查局总部,由白宫下属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管.这一审讯团队的成立表明审讯恐怖嫌疑人的权力由中央情报局转移到白宫.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讯教学手段的探索审讯是一项重要的专业知识,更是重要的专业技能.如何学习这项专业?靠工作中摸索和积累,虽然有效,但要长年累月摸索,还会碰钉、摔跤、费时失事;仅凭课堂讲授,难以出现审讯的实战环境和气氛,难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可能出现高分低能,虽能熟记审讯的各种原则、方法、典型经验,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应对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