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宣传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作者本着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社会公平、改变城乡二元体制、推进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切实可行的方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等三个方面论述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进 《党史文苑》2006,3(7):58-59,64
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等三个方面论述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稳定观是农村稳定的战略地位观、农村稳定的逻辑蕴涵观和农村稳定的实现机制观的内在统一。在当前全国维稳的新形势下,探究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稳定观,对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稳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于把劳动作为"主体"、"财富的一般可能性"和"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后的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湘潮》2007,(7)
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使命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社会和谐思想,标志着我们党谋划国家发展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与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增强协调、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核心要素。必须着重加强两方面的协调、整合功能:一是增强执政理念的整合功能;二是健全和完善协调、整合利益关系的机制、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能力,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共同建设,实现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为始终追求的前进方向与理想追求。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与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纽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其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牢牢把握住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和谐社会与教育政策的基本属性。为此,我们要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理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政府、民间力量和全体民众应通过和合之力,切实解决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以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法官职业化是对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一种反思性、批判性的创造;和谐社会进程中进行法官职业化建构,法律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思维是形成法官职业化的基本条件,法律解释是法官职业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文风观并表现在五个维度:在功能定位维度上,坚持文风就是党风;在价值取向维度上,坚持唯实求真;在生成路径维度上,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在表现形式维度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在培育维护维度上,坚持构筑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逻辑是思维的法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准绳,也是规范一切学说和理论的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其本质内涵的逻辑展现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深刻认识与把握属性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策略逻辑,这对于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为:和谐目标追求的理想性;和谐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和谐战略选择的斗争性;和谐战略布局的整体性;和谐理论思维的实践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