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段时间,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东南、华南等地的企业带着“高薪”、开着大巴。长途跋涉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迎接农民工。而在这些劳务输出大省,政府和企业出台多重措施“挽留”农民工。据说,西部重庆的官员更是肩负重任:“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回暖,用工短缺现象越来越突出。用工短缺现象背后,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也与务工者结构性变化存在较大关系。解决“用工荒”问题,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加快劳务输入地人才培养和加强职业教育,以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招工难和"用工荒"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靠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我国的经济地图也在发生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吸引农民工的激烈竞争。农民工队伍的结构、自身条件和择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深刻折射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改善民生、提高农民工队伍素质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解决招工难和"用工荒"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需要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创新思路、采取措施、扎实工作。刊登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更深刻的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代风采》2011,(12):12-12
中国“用工荒”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连中国部地区也希望留住工人。过去“老板挑工人”的局面也因“用工荒”而转变为“工人挑老板”。  相似文献   

5.
《时代风采》2014,(5):22-23
核心提示:春节假期过后,多地“用工荒”问题凸显。么会产生“两难”共存现象?当“用工荒”遭遇“求职难”“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种现象在今年更为明显。为什,如何拆招破解?  相似文献   

6.
熊传东 《时代风采》2010,(24):16-16
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约有3亿人。农民工已成为工人阶级和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改革、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光伟 《时代风采》2013,(23):24-25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8.
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群众和基层的实践经验,是我们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法宝。当前,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工会协助党和政府与企业解决"用工荒"的做法和经验,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1,(3):40-41
2月21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今年武汉市预计新增15万个工作岗位,而春季缺工总量不下8万人。春节前,该局对全市105家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全市15家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用工荒"问题的出现,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文化视角看,主要是与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生活、企业缺乏人性化关怀、社会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文化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息息相关。通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消除歧视隔膜、完善激励机制是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有效方法。未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创新型产业为主导,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又到年末岁初,只要大家留意观察,就会从大街小巷的橱窗、黑板报等各种地方看到招聘的启事。餐馆老板们总希望通过这样的信息能找到服务员,哪怕是新手也无所谓,当然工资比平常发得高。  相似文献   

12.
李加富为什么上访?他说就是想弄明白镇干部拿没拿他的赔偿款.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被关,三次被送进精神病院……从1998年10月开始,李加富先后到市、地区、省直至北京上访.“去市里每周两次,地区每周一次,省里每两月一次,北京每年三四次……”2010年春节过后。李加富出门寻找战友。他1983年退伍后和战友天各一方,这次“寻找”是为了让战友证明他不是“精神病”……  相似文献   

13.
韩青 《工友》2011,(4):19-19
有网友发帖《一个"农民工"自白:请称呼我为"自由职业者"》,认为"农民工"一称涉嫌潜意识中的歧视,已成为脏、累、苦的代称,呼吁大家将其改称"自由职业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10,(8):57-58
孙瑞灼在《福建工会通讯》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应对农民工群体的变化,把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一个迫切而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小非 《农村青年》2011,(1):30-33
他们是两位农民工,他们也是社会最底层的“草根歌手”。2010年8月,他们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光着膀子、喝着啤酒、叼着香烟,用沧桑、沙哑的嗓音高歌了一曲《春天里》。  相似文献   

16.
《时代风采》2013,(15):26-27
40岁的打工者冉艳(化名),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7,(1):54-55
说了身体,再来说说工作。东南沿海闹了几年“用工荒”;今年看来仍不会明显缓解。有消息说:直到去年年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仍然普遍面临普通农民工供过于求,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而在许多地方,普通农民工也很短缺。  相似文献   

18.
黄又红  李永利 《工友》2012,(9):37-37
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沈大经理部经理,陈中艳已经记不清接触过多少农民工,出身农村的他比常人更了解农民工兄弟的艰辛。工作10余年来,他坚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己所能及对周围的农民工兄弟施以关爱和照顾,他这个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也因此被农民工亲切地称为"小老弟"。  相似文献   

19.
陶沙 《工友》2010,(6):20-21
2010年4月12日,58岁的四川资中县农民姚若章在受伤259天后,怀揣7万余元赔偿款,乘坐西去的列车返回四川资中县老家。尽管他伤腿中的钢板还没有取出,左腿行动起来还不利索,但他的脸上仍透出一丝欣慰和满足。因为,他的伤残毕竟有了说法。  相似文献   

20.
一名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工作之余经常帮助工友维权,维权的艰辛让他备感压力;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农民工,他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14年来的苦泪人生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创作出了45万字反映农民工原生态艰难打拼生活的巅峰之作——《中国式民工》,作品上网后,便引来包括著名作家海岩在内的近百万网民的关注和热评,称他为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代言人”,为此,他还走进了央视“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