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14,(8)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形态问题的讨论一直采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关键的隐喻,但仅仅这样的建筑模型是无法说明上层对基础所存在的"反作用"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和思考,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隐喻为"有机体",他强调社会是由不同要素和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有序地排列起来的,并且是能够自我发展的统一体。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提出和展开为历史过程的简单介绍,以及对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具体阐述,来揭示社会有机体在马克思社会学说和唯物史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克服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有机体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孔德、斯宾塞从生物学的角度解读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出各个社会要素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从人类的现实生活出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动态演变的理论,其内容的科学性、深刻性、丰富性对于我们当今的理论研究和构建小康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之间的全面性联系与有机性互动的整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系统的科学认识,它包含了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层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同构性、自组织性、开放性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提升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理论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吸收了以往哲学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生产方式为基础对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具有其自身的逻辑构成和本质特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仍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形成的历史和逻辑分为四个时期:受黑格尔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萌芽时期;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发展时期;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横向建构时期;唯物史观的完善和运用的理论纵向建构时期。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的纵向运行的揭示,标志着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同时以人为本,通过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与不间断发展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的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这就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9.
社会有机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对社会作一种“有机”的解释,即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之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中相互联系、影响和促进,它们既构成整体,又相互促进,各自不断发展.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总体性定位,又是对其总体化的深入.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内在丰富性及其表现出的时代张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求实》2007,2(5):4-7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作指导,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社会活动主体人的作用,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所构成的文明系统在社会和谐中的功能,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通过艰巨的努力,构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理论建设》2021,37(3)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人民发展为中心,探索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实现社会发展构成要素、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驱动力量、发展价值取向的升级转变,使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促进社会更好发展,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贯穿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化、马克思中国化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予了界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半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革命相结合而提出的,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但由于过早放弃,未能获得在实践中充分发育的机会,从其放弃的各种原因,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6.
张永光  刘云华 《求实》2012,(6):14-1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怎样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总括起来,包括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定和社会建设的实施与保障。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也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家,邓拓一生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考察延安时期邓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邓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家,邓拓一生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考察延安时期邓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邓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深刻理解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奋斗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文艺 《党史文苑》2008,(12):46-47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带领全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