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强化立法中的法律责任谢觉智在社会主义法制运行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立法上看,有关法律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明确,不便操作,罚则过轻,没有规定执法者不执法应负的法律责任等,则是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有...  相似文献   

2.
执法一词,即指一个国家中的执法机关、执法者,按所立之法的章目条款之规定准确无误地依法制裁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人的司法活动。它又绝不是简单的司法活动,因为历史的原因和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同,尤其在我国新旧法律观的更迭中,所以。“执法”二字反映的问题极其复杂。它既与国家的命运相关联,也与世间繁杂的人事关系相关联;既与执法者的业务素质相联系,也与执法者的法律意识流相联系。本文试图以执法与执法人的关系为核心,阐明我们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执法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部分法律规范逻辑不完整、原有立法法律效力不确定、部分法律用语与法律条款语义不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法者转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路,使立法更为精细化,同时更需要执法者能动地发挥执法功能,探求法律真意,用耐心和智慧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4.
公安刑事执法告知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民 《政法学刊》2003,20(1):64-66
公安刑事执法告知是我国刑事执法诉讼活动的重要程序之一。刑事执法可分为责任告知,权利告知和知情告知。但在当前公安刑事执法告知程序及其履行存在着不告知、告知不全面、告知不及时、告知不记录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者执法理念差,法律意识不够和立法不完善。应当更新刑事执法理念,提高侦查人员的执法水平,总结经验,讲究告知方式,加强监督,完善立法,以确保刑事执法告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律,即法律、规则,其任务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法律、规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有二:一为自律,二为他律。自律,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而言,指的是约束自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他律,既包括执法者对社会成员的守法监督,也包括执法者接受法律规制。执法者应当严格执法,公正行使他律权力,同时也要接受他律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执法者更要自觉守法,加强自律,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绝大部分执法者都能严格自律,秉公执法,捍卫公平正义。但是,由于历史上糟粕法律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文 《行政与法》2008,(9):105-108
文章集中研究了当前制约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法律依据,组织机构,执法主体,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提出要完善立法工作,修改相关法律,制定社区矫正法,组建专门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矫正人员,加大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7.
龚丽佳 《法制与社会》2013,(24):269-270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不仅在于要有好的立法,更在于良法的有效运行,在于执法者对法与伦理的价值认识,在行政行为中所体现的德性修养。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正在朝着服务型政府、合作型治理模式的方向发生着转变,在执法的法律性要求、行政性要求、道德性要求中,后者是核心要素,是前二者的内涵及支撑,执法需要从价值理念出发,探求执法活动和执法者的道德要求。执法者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重新审视其应当蕴含的法律精神和伦理价值,执法活动需要执法者以德性促德行,以德制保德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应符合客观立法规律和法的自身价值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于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大的方面。本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立法规律和法律价值两个角度兼顾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方面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法律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使我们站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回到了现实的大地。以此为契机,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的某些特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初级阶段论是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机制运动诸方面,同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一样,都受到社会基本矛盾的支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姚林 《政法学刊》2023,(1):76-83
非法证券活动破坏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增加金融市场风险。中国非法证券活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时空交织和高科技、信息化特征。高收益低风险、处罚震慑力不足、法律体系衔接不畅、执法司法力量薄弱和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是非法证券活动高发的主要原因。完善中国非法证券活动的法律规制体系应当加强科学立法和适时修改,强化行政与刑事法律法规的立法衔接、执法衔接,加强证券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和法律的贯彻执行落实,切实增强法律的惩罚力、威慑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模式的逐步建立,刑法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需要,在立法上如何确切规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秩序这类犯罪的罪状与法定刑,已成为当前刑法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现行刑法第117条与第118条关于投机倒把罪的规定,因为立法上的不足而导致执法上的困难,日渐明显。刑法学界一些同志已提出不少立法修改建议,本文也就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行依法治国促进法院建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佩佑专论依法治国,是一项在党领导下全社会为之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法律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等。立法———有法可依是前提;执法、司法———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13.
树立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法理念是执法者在执法活动中所持有的一种理性的思想观念。它来源于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者的法律意识,是执法者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深刻认识。正确的执法理念对于执法活动尤为重要:它能够客观地评价法律制度,准确地反映法律的价值,能动地作用于执法活动,从而体现立法者的意志,维护社会公正,实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思想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法律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在执法活动中就要求执法者必须具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意识,在执法活动中树立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仅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中高层次的监督形式。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法律统一实施,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目前,无论在法律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1988年2月13日在北京宣告成立。创办培训中心,是法院队伍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提高法官特别是高级法官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高层次法律专门人才;推动法院工作和法官制度的改革,探索教育制度的改革;加强我国法制建设;使审判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都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时,强调了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律建设的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什么样的法律内涵?本文作者从法律"真"和"善"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法律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于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大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真"和"善"两个角度兼顾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方面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法律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法律监督,是落实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也面临着队伍力量不足、工作难度增大、法律权威动摇、立法滞后等问题。检察机关要从职能工作、法治理念、队伍建设这几方面做好法律监督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卫生执法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卫生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从卫生法制的过程来看,卫生法制包括卫生立法和卫生执法、卫生司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立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基本解决了无法可依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卫生法的实施问题。如虽然《食品卫生法》颁布十五年了,但食品卫生合格率有停滞徘徊不前的趋势,恶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卫生法律规定的各种制度落实的不很令人满意,有法不依,违法不纠,执法不严的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不够是一个突出的原因。一方面在体制上没有理顺,另一方面卫生执法人员的素质也急需提高,尤其是后者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陈敏章同志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也指出:"面对日益繁重的卫生执法监督任务,卫生执法队伍的数量、装备和素质都还不适应卫生法制建设的需要。"我们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层执法实效不足现象常见,因为执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简单遵循法律规范。为了提高执法实效,执法者就要进行各种“创新”。提升执法实效的努力,在理论上指向了国家能力。执法领域的国家能力,可以从国家及其机构的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去理解。反观第三世界国家,大量移植西方法律,希望通过法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国家能力不足,生存政治、社会势力、执法裁量权、意识形态、多元规范等都在阻碍法律意图的实现,执法过程成为政客、社会势力、执法者追逐和交换利益的场域。相比而言,中国的基层执法十分成功,堪称执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诸多基础,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被奠定。执法经验研究的探索,坚持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国与第三世界的比照,走向了中国执法模式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它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执法监督等诸多环节。其中行政执法面大量广,涉及诸多利益因素,是产生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环节,也是研究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立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大量法律、法规的相续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的突出矛盾已从立法不完善转向执法不力这一方面。实践证明,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制健全与否的重要尺度。现阶段,虽然我国在行政执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立法先行与执法滞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