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路径,其以具备“软治理”属性的德治为支撑、以“硬治理”属性的法治为保障、以“软硬兼施”属性的自治为根基。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造成了乡村自治效果不佳、法治运行不畅和德治作用式微的困境,阻碍着“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基于此,应深化村民自治以夯实“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根基,强化乡村法治以增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抓好乡村德治以筑牢“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不断推动自治、德治与法治密切配合、互为补充,最终实现“三治”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机构与行政》2023,(8):36-37
<正>安丘市委编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着力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一、资源配置“筑基石”,基层治理“聚合力”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的源头基础性作用,优化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根基。一是完善机构职能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安丘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为市委政法委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治理动力源自两方面,一是政府主导的作用,二是社区自身发展衍生的力量。在学界理论研究以及现实农村社区治理中,社区自身的作用被忽视。关注农村社区自身的发展动力,必须关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建设。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之根基,社会资本的挖掘、利用、创建、完善是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关节点。对于作为发达地区的宁波,其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基层政权正在进入“空心化”状态,这种基层社会的治理危机正在侵蚀和动摇我国社会的根基。本文在阐释乡镇基层政权“空心化”状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基层政权出现“空心化”的原因,进而论述了乡镇基层政权“空心化”的危害,最后就治理乡镇基层政权“空心化”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是在动态发展中不停地变化着,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无法改变的几点共性即是:地方服从中央这是根基;中央的大力支持是地方发展关键所在;中央与地方和谐发展是最终目标。本文试以王震治理新疆的实践来阐释以上的几点共性。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发展进程中,全球和地方的作用是双向度的,而且影响是一个“全球地域化”的历史地理过程。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集群治理这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为分析视角,分析两者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提出两者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存在一般性的四个交互作用阶段。通过对浙江省永康市休闲运动车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在新产业领域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完全可以摆脱发展中国家“逐底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朱迪 《当代贵州》2023,(2):76-77
<正>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双高”建设为抓手,强化内涵建设、注重学生培养、坚持服务民生、坚持开放办学,借力地方产业发展契机带动专业群建设,画好产教融合“同心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奋斗姿态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马克思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基和动力”。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要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目标,营造诚信环境,塑造渝商诚信形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潘雯 《山西青年》2023,(4):196-198
高职扩招政策和“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新型技能型人才亟待培养,在高职招生人数大量增加、继续教育机会增多的同时,高职学生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普遍共性问题。该研究关注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剖析原因,围绕学生、学校、环境、家庭四个维度展开分析,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环境建设为支撑、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尝试构建“四位一体”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路径,践行多维度共同发力,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方治理模式的“法治浙江”的合理性,自然可以从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进行合理性论证,而“法治浙江”之所以是一种地方治理模式或者说是对原有地方治理模式的优化,盖在于法治能够进一步维护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邹升平  程琳 《求实》2023,(4):4-16+109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重动力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生成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因素涵盖了理论引领力、组织领导力、制度保障力、价值导向力、文化内驱力、目标指引力、科技创新力、改革驱动力、人才支撑力、开放合作力、国际和平力、社会和谐力等方面,可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双重动力因素。根据对中国式现代化动力因素的来源分析,可分为“自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和“衍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必须从夯实内部根基、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两个方面建构联动性策略,从而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自生”动力的基础上增强其“衍生”动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当前,哈尔滨市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治理方面存在“政治引领能力弱化,治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制度化体制机制不健全,治理法治化水平亟待提升”“激励保障体系不完善,治理内生动力亟待增强”“后备党员人才匮乏,治理干部储备亟待增加”等问题。创新优化“选培育”机制,提高治理素质能力;健全制度化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激励保障体系机制,激发治理内生动力;建立后备干部“选训”机制,增加乡村治理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3.
政务会议作为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桥梁,是一种常见但被忽略的学术议题。会议形式支撑下的上级政府“编码”实际是一种重大公共价值导向,地方政府亦采用会议这一形式来实现“解码”,这其中包含着地方政府话语表态、地方政府目标管理、地方政府锦标赛三种内涵,同时也厘清了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任务传递的生成路径。但是科层官僚体制中政务会议型传递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地方政府的态度-行为选择形态各异,不仅有积极服从型地方政府,还存在着消极服从型、积极博弈型和消极博弈型地方政府,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行为指向不同的治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地方治理的理论体系及中国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治理是治理权威在市场、政府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分化和扩散,以及在政府体系内部通过行政权力和责任的下放来增进地方(下级)政府的积极性、灵活性、回应性,其实质是治理权从国家中心主义向多中心化和多层次化的变迁过程。理解地方治理可以从两种纬度去把握,即横向的多中心治理和政府间分权与治理。中国单一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地方治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是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即中央向地方的权力下放和上下级政府间权力的合理配置,以启动和提升地方组织公共事物管理的参与能力。因此,以权力转移和权力配置为中心的分析模式,为分析中国的地方治理建构了基本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5.
坚守底线筑牢发展根基10月14日,唐委书记赵克志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处理的通报》上作出“铁腕治污,不欠新账”的批示,“铁腕”二字可以说体现了贵州在治理圈:境污染上的决心和态度。您如何看待铁腕治污对贵州的重要性和意义?熊德威:贵州进入了后发赶超的新阶段,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保住生态,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勇于担当的体现。对我们职能部门来说,这也是一把尚方宝剑,是实现后发赶超,坚守“两条底线”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来,地方政府创新实例不断涌现,学界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创新的能动主体——地方政府官员的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将地方政府官员在创新中的作用作为研究突破口,探讨了地方政府官员创新动力机制的深层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动力机制,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央地关系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奇迹,需要与财政激励变迁的主线相衔接,在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财政包干制时期,放权让利与财政收支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直接动力;分税制改革后,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成收入的激励下,“经营开发区”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所得税分享改革之后,对营业税和土地财政的倚重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主要动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扩张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向“经营债务”的嬗变。展望未来,应依据新发展理念确定改革路径,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释放央地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骨架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印证了纵向“权威型”跨区域协同治理方式的有效性。基于“激励—结构—行动—反馈”框架的分析表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存在政治激励、中央统筹、运动治理和中央督查反馈等特征,并相应地存在动力差异、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以及逃避监督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机制,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应建立包容性的激励机制、多主体参与的跨域环境治理机构、可持续法治化的治理过程和多元化监督途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是构建基层战斗堡垒、激发党员战斗活力的根基和保证。这次省委全会把“三基”建设上升到夯实治青理政基础的高度,为我们巩固执政基础、培植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指明了新方向,明晰了新举措。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区县一级党委在‘三基’建设中处于‘枢纽’位置,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基础。规范“小微权力”,实现阳光政务,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壮大集体经济与激发村民内生发展为动力、多元化治理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建设美丽乡村、留着乡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