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证回避制度.是指在公证活动中.公证人员遇到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时.避开或退出办理该公证事项的制度。公证回避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维护公证机构的尊严信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维护公证员的中立性以实现法律正义.同时也有利于个案的解决以及公证公信力的树立。虽然我国法律对公证回避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2.
刑事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一项基本制度,历来被称为公正司法的"第一道防线",[1]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某种缺陷,再加上理论对这一重要制度,特别是侦查整体回避问题研究甚少,导致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回避制度在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中多有体现,在诸如司法审判、干部提拔、表决投票、人事聘任、评奖评优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涉及。文章从回避制度的概念、发展情况、作用以及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回避制度提出一定的建议。贯彻执行回避制度在客观上可以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保证机关单位的清正廉洁,保障工作公平公正进行。  相似文献   

4.
梁立 《法制与社会》2012,(20):31+39
回避制度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在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中都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法律规定所不及的问题,尤其是在回避情形的界定,自行回避的监督与申请回避权和决定权的行使,执行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及对法官违反回避制度的追究和处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影响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本文试对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一剖析,提出一些完善回避制度的建议和看法,以促进回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公务回避:回避制度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公正重在制度建设,改革和落实公务回避制度,阻力小、见效快,是当前解决执法不公问题的捷径。 堵塞不正当交易   根据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回避制度在我国已经形成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两大系列。任职回避是对国家工作人员任职资格的一种限制,包括地域回避和部门回避两种形式。公务回避是对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资格的一种限制,包括司法回避、行政执法回避以及其他公务回避三种形式。   上述两种回避制度的立法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但其适用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任职回避的主…  相似文献   

6.
关于回避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回避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莫丹谊我国回避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总的来说是好的,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与科学。但是从近年司法实践的结果和法学研究发展来看,我国回避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尚值得探讨。一、把侦查、公诉人员也列入回避人中是否恰当?把侦查、公诉人员列入...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对于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正的普遍尊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回避制度,在中国却没有引起法学界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学理上关注不够,实践上探讨很少。基于此,现就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几个问题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鉴于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回避制度的概述、内容、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回避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改革完善尽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刑事回避制度是影响刑事案件审理公正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对这一制度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分别从范围、举证、管辖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这些不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仲裁制度的设立有其自身的价值存在,其程序设计也有自身特点,它既是社会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之一,也与司法程序的追求目的——公正与效率一致。但是在仲裁实践当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目的的实现,对仲裁员必须实行回避制度。仲裁回避制度不仅保障了仲裁这一评判方式的公正和公平,同时也保护了仲裁者的合法利益,是仲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王易夫 《经济与法》2001,(10):22-23
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是确保司法公正的一项措施。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有关回避制度的运用仍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12.
回避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直接关系到行政程序的公正性,关系到人们要求受到公平对待那种与生俱来的期待能否得到满足。本文主要从中国这么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角度出发对回避制度的现状进行批判与思考,以求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回避制度,而不是盲目的借鉴外国所谓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李亭 《天津检察》2007,(6):27-28
当前司法界和实务界关注较多的是实体公正,当遇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冲突的时候,程序公正往往也会让位于实体公正,这在大陆法系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正像古罗马法学家盖犹斯在《法学阶梯》中所说:“如果把实体公正比喻成马,那么程序公正则是实体公正的马夫,没有了程序公正,这匹马就成了脱缰的野马”。但是程序公正是由一系列制度、规则的公正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阶段,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有一定的缺陷,但最主要集中在《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奈。另外,一些其他问题,如法院整体回避、律师回避、诉讼代理人的回避请求权、当事人时审判人员信息的知悉等,都是完善立法必须弥补的地方。本文指出在法制中国完善民事回避制度,不仅要依靠立法手段,更要从根本上提高审判人员的回避意识,从而保证司法公平公正,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一直未被有效适用,这有司法传统的原因,也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导向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立法设置的缺陷和诉讼当事人权利意识的淡漠。另外,检察官法和法官法的修订引发了对律师是否应当适用回避的争议,对此也应当从新的角度作出理解。律师回避只是表面现象,其终极目标和制度设计归宿仍然是司法官的回避。  相似文献   

16.
杜琨 《法制与社会》2010,(6):39-39,41
在行政立法中,行政立法回避制度是一个具有积极作用的程序制度,可以为行政立法腐败设置程序屏障,保证行政立法的公正,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同时,行政立法回避制度也需要其他制度与其相配合发生作用,并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保证其运行,才能得到完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避制度作为古今中外治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监督制度.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回避制度的历史沿革,论述了回避制度在国家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实施中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瑜  李锦阳 《法制与社会》2013,(28):34-34,36
检察办案人员主要是负责对案件实施侦察、审查批捕、提起公诉等,而检委会主要是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以内部决定的形式,对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做出决定。检委会的组成、会议内容和决定文书不对案件当事人公布,但是处分了案件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因此如何保障检委会在缺乏外部监督的环境下公正司法是一个制度难题。本文拟分析检委会委员回避制度价值和缺陷,提出完善检委会委员回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阎峥 《法制与社会》2010,(22):62-62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作为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诉讼整体公正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却存在着许多立法与实践的缺陷。本文从回避制度的价值入手,主要分析了其立法与司法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91,(4)
《法学》1990年第12期刊登了朱墨艳、许务民两同志合写的《建立律师回避制度刍议》一文(以下简称《建》文),作者认为建立律师回避制度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现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商榷。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对回避作了明确的规定,回避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并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肯定。回避是保证案件得到正确处理的重要措施,回避制度的主体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为什么只确定上述人员为回避的主体是有一定道理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是国家法律的化身,是代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