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印度在中国外交议程中的地位十分独特,中印关系兼具多重属性。印既是能与中国等量齐观的新兴市场国家,又是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关键邻国;既在双多边场合中对中国开展合作与借重,又在战略上视中国为主要防范对象;既利用美西方对中国进行牵制,又自主、自立和自尊,立足让自己坐大,拒当他国反华棋子。在多年实践中,中印两国逐渐摸索出一种相邻大国之间独特的相处之道,可称为"中印关系模式":即在领土主权和战略信条上存在重大分歧背景下,两大邻国仍能有力管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试析发展中印关系的几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界领土争端、西藏问题、中巴关系以及安全问题,是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几大障碍。由于印度坚持边界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和几十年来一系列事态的发展,边界领土争端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解决。印度对西藏仍抱有“缓冲区”的意图,并且欲利用西藏和达赖作为与中国打交道的一张牌,中印之间的西藏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几十年来,中巴已经形成“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印巴之间的敌对越来越加深;中巴之间的边界协定和军事合作尤其令印度敏感,致使中印关系不可能亲近起来。印度认为中国是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威胁”,近些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和加强“东向”的军事合作,致使中印相互之间的不安与防卫不可避免。在正常的状态下,这几大障碍难以克服。  相似文献   

3.
周边     
《南风窗》2012,(11):25
印度企业放弃南海勘探据《印度时报》5月16日报道,印度政府15日发表声明称,由于"技术原因",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下属的OVL公司已经退出位于南海争议区域的128号油田项目。该项目由印度与越南合作开发,印方2009年接手这个项目时曾引发中印外交争端。印度石油公司表示,由于这一区块海床坚硬,多次勘探努力均告失败,  相似文献   

4.
中印关系在增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曲折的历程 中印之间早在1954年就采取了有力的信任措施,那就是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为协定的签订互致贺电,并于同年作了互访。 然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减轻印度对中国领土要求的担心,也未能帮助解决领土争端。当零星的边界交火升级为1962年10月的全面战争时,印度认为中国是“扩张主  相似文献   

5.
周边     
《南风窗》2012,(11):25-25
印度企业放弃南海勘探据《印度时报》5月16日报道,印度政府15日发表声明称,由于"技术原因",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下属的OVL公司已经退出位于南海争议区域的128号油田项目。该项目由印度与越南合作开发,印方2009年接手这个项目时曾引发中印外交争端。印度石油公司表示,由于这一区块海床坚硬,多次勘探努力均告失败,  相似文献   

6.
陈冲  刘丰 《国际展望》2011,(5):58-74
多元启发理论将决策过程假设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决策者基于一个简化的心理认知捷径和非补偿原则排除了那些不能满足关键维度效用的方案;第二阶段则在剩下的方案中以一种理性选择方式选定效用最大的方案。本文从国际危机行为数据库(ICB3.0)选取了1946年至2006年美国总统在对外政策危机中使用武力的数据来检验多元启发理论决策两阶段和非补偿原则的假设。本文的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决策的第一’阶段,作为关键维度的国内政治得失对总统应对外交政策危机时是否使用武力的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这支持了多元启发理论关于领导人基于-~*1-偿原则决策的假设;在第二阶段,理性因素如实力差异、对国际影响的威胁以及国内经济条件等对总统使用武力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发现支持了多元启发理论的核心假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决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对外开放、外交上走出去的结果,反过来又对中国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外交决策机制上,首脑外交频繁而活跃,外交机构水平和垂直双向扩展,公众参与意识增强。外交决策过程也呈现出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首脑外交不仅在外交决策、而且在对外政策宣示和执行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外交决策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总体外交,在实践中突出协调和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愈益成为影响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凡此种种表明,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需要内外兼顾,更加规范化,从而达成更加稳定的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芳 《当代世界》2009,(4):48-49
作为拥有相对独立的所谓“第四种权力”的一支社会力量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媒体的特殊地位赋予了其参与政府决策包括外交决策的可能性。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传播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外交政治生活的需要,媒体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获得国内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来源,从政府和民众两个向度对政治和外交生活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影响一国外交决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之后第一个局部"热战",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中的重大外交决策失误.为了擐究其决策形成的原因,笔者从领导人的认知、固内政治、小集团思维,国家特性与国家角色四个角度,浅析了1950年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学者参与决策过程的五种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和作用呈上升趋势,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中,学者分别扮演议程设置的塑造者、政策方案的设计者、政策采纳的“决策者”、政策执行的协助者和政策评估的“评议者”角色。学者参与决策过程必须基于自身的专业化,系统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及科学逻辑的研究方法,才能在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出"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领域寻求突破和发展。中国外交决策领域的新挑战新的国际形势为我国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外交决策机制[1]中原有的机构和设置无法满足新时期中国开展对外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12.
周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我国制定实施周边外交政策、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导原则.从总体上看,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周边外交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但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方式方法、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准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侧重点以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边界纠纷的方法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 亚、越南8个国家相邻或相向,尚未与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划定国家管辖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边界;与日本存在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如何解决上述海洋划界争端问题,维  相似文献   

14.
刘文祥博士的新著《美国外交决策中的国会与总统》出版了。我认为该书的最大优点是融会贯通了"知己知彼"的精神,不失为一部有鲜明特色的力作。《孙子兵法》中的"知行学",讲的是军事,也是政治,推而广之,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人据此将社会科学区分为"己学"与"彼学"两大类。互为彼己,己为彼用,彼为己用,彼己互通耳联,互补互动,这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朱锐 《当代世界》2008,(8):43-46
近年来,公众舆论、媒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日益突出,公众舆论越来越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对外施加影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舆论和媒体影响外交决策的例子很多,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媒体将残酷的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场面通过电视画面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千家万户,给外交决策打上了深深的舆论烙印。  相似文献   

16.
自越战和水门事件以来,美国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发挥着日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会的领袖群体,国会两院两党领袖通过其手中所掌握的多项重大权力,例如议程设定、人事任命、直接游说总统和行政部门、影响舆论等,对国会外交决策行为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本文笔者首先对国会领袖的概念进行解析,然后通过对国会领袖权能行使方式的探讨,来研究国会领袖在美国国会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中棘手的问题,至今仍是制约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平谈判解决的进展甚微。从社会制度差异、地缘利益冲突、政治经济竞争等层面探究这一问题十分必要,但从政治文化维度解读,将裨益于我们对两国边界问题及谈判僵局的深刻理解。中印边界之争,表面上是两国领土主权之争,但牵涉的是两国民众心灵深处的政治文化认知差异,这些差异上升到国家认同的层面,使两国关系受到重大影响。在新时期,中印双方应加强沟通和理解,只有解决了"信任赤字"和"理解赤字"问题,才可能在边界问题谈判解决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外交展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希图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转型为"领导力量"。莫迪政府外交政策调整在"印太"地区、中印双边关系层面均有明显体现。在"印太"地区,印度通过与美、日等组建"小多边"机制因应中国崛起,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印度还牵头打造由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应对中国"涉入"南亚。在中印关系层面,尽管有边界争端等"新老问题"掣肘,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仍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上印度对华仍存在"战略焦虑"。在中印高层均有意愿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基础上,中印需建立基本战略信任,从消极方面进行"止损",并增加彼此之间新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认识和掌握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能为更好地制定犯罪预防政策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研究发现:犯罪人的行为决策与其“顾面子”的社会心理特征紧密相关。表面上看,追求面子是个体为了避免由于他人讥笑和轻视所产生的羞辱;实际上,更是为了维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威,维护一种基于“面子”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等级秩序。据此,犯罪行为决策是一种行为经济、也是一种认知心理,更是一种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宗海 《当代世界》2010,(6):52-53,56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的复杂难题,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近30年来,两国先后开通了除通常外交渠道以外的四个特别对话机制:中印边界问题副部级官员会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会谈和副外长级磋商、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会议,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