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设置长官司的起始年代和名称数量之变革 黎平、锦屏和从江县东北部(原永从县)自春秋战国以迄北宋,均为楚巫黔中郡、黔中郡、武陵郡、牂牁郡、沅陵郡、辰州、巫州、叙州的遥领区。北宋初“十峒”首领杨通蕴内附,置诚州,后改名靖州。南宋末叶始于靖州西部设军民长官司,沿袭到清代。 长官司始置于宋,史书、方志所载略同。惟具体时间有差别;《寰宇通志》载:“黎平  相似文献   

2.
一、安屯设堡的由来剑河:考史自秦汉以来,虽有黔中郡、武陵郡以及明朝贵州中书省之设。但这块地方,实际上并未被真正统治过.苗族人民,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寨自为治,象中国古诗所描写的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安其居,乐其俗。”是一个纯朴而饶有古风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民主雏型的社会。前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总督鄂尔泰,巡抚张广泗,镇压苗族人民起义后,雍正八年  相似文献   

3.
沅陵乡话声母的历史语音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话 ,有人称作瓦乡话 ,“瓦”即“话” ,是“讲乡话”的意思。沅陵乡话和王辅世先生 (1982、1985)调查的湖南泸溪瓦乡话属于同一种汉语方言 ,统称“乡话”。乡话主要分布在湖南沅陵县西南部以及溆浦、辰溪、泸溪、古丈、永顺、大庸等地与沅陵交界处理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 ,乡话被列为未分区的非官话汉语方言。乡话形成的历史悠久。今天的乡话区大概是古代五溪蛮的居住中心 ,《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注 :“干宝晋纪曰 :武陵、长沙、庐陵郡 ,盘瓠之地也 ,杂处五溪之内。”今乡话的分布区在古武陵郡内。五溪蛮居住地很早就和中原文化发…  相似文献   

4.
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共同组织和实施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第二十三期调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调查报告已经结集出版(内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始于1983年。所谓“六山”,即指贵州省境内的雷公山、月亮山、麻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蒙山、云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湖南地区的蛮、越、楚及华夏等民族,在秦汉统一王朝统治下进一步融合,汉文化进一步传播,使该地区的经济、文化趋于开放性,且有了较大发展。在这一历史步履中,常德(时称武陵郡)、长沙(王国所在地)地位重要,彼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交替成为湖南地区具有"龙头"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其本意一说是“本地人”的意思,一说“毕兹卡”是古代“伏羲”、“鼻息”(古羌戎的一支)的转音。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别称,殷周时称为“巴人”、“彭人”,春秋战国时称为“板盾蛮”,秦汉时期称为“武陵蛮”,  相似文献   

7.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历史悠久民族之一。是长沙武陵蛮的后裔。从南北朝到隋唐称“莫徭”。宋始有“徭人” 之称。元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歧视少数民族。将徭侮称为“”。解放后,实现民族平等,改“”为“瑶”。 本文试就瑶族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处,该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的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去年2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率先启动了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了试验区建设的大幕,从此脱贫的脚步向这里走来。  相似文献   

10.
黄禹康 《今日民族》2004,(10):53-56
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前往湘、黔、川、渝、桂五省交界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沿着贯穿湘西的千里沅江,循着曾让沈从文先生满怀温情和敬意地提到过的沅水上游几个县份前往。满山红叶的秋光里,沿途所见的鼓楼、凉亭、花桥、吊脚楼愈显得婀娜多姿。我第一次发现了那么多令人赞叹的民族古建筑和民俗奇观。从古代的武陵郡故地——沅陵上行,在沅水与巫水(五溪之首雄溪)的交汇处,水面豁然开阔,宛如一幅“河山太极图”,神奇壮观。“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的险峻已留在极目之处,两岸青翠茂密的竹林和绿荫如伞的古樟古枫,给洪江古城凭添了几分神奇。…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3,(12):7-7
——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一是就“武陵山区生态保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4月下旬,民宗委副主任陈新带领部分委员到恩施自治州及恩施市、利川市和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位于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武陵山区,既是一个贫困山区,又是一个以土家、苗、汉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武陵山区中,四川境内9个县就有5个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苗族人口共计131.1万,占5个自治县人口总数的58.8%。其中土家族97.1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4.6%。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必将进一步改善民族生态环境,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而在开发治理武陵山区中,人口如此众多的土家族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这种辩证关系导致武陵山区的开发与治理,既需要探索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自然规律,又需要探索土家等民族的人文社会规律。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归根到底都得要人(社会生活中的人)去做。为了有助于充分发挥和合理运用人的因素,本文仅就土家族社会的特征与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主要有巴、武陵蛮和其他族群。这些族群与中央政府的军事活动频繁,军事联系逐渐加强,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反叛导致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平叛,而且还体现在中央政府征伐带来少数民族造反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调等方面。这些军事互动活动,带来了武陵地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正>胡茂成研究员的力作《武陵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陵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开创之作,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在占有详实资料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以国际与本土相结合的视野、从多维度对武陵地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全面总结,提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宏观理念和微观思考,为武陵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原始社会晚期,在今大理县城附近就有人类居住,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龙等遗址的半穴居式房屋,是大理最早的民居。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刀、陶盆、钵、罐等器物,则说明大理最古老的居民中有定居的农业民族。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该郡所辖叶榆县是最早的大理县,县治在今大理县喜洲公社,城址已湮没。东汉时期,叶榆县改隶永昌郡。三国时期,今云南省属蜀汉管辖,叶榆县隶属新设置的云南郡,入晋仍如此。南朝时置东河阳郡,下属二县,其一为叶榆。隋及初唐,洱海区域的少数民族“河蛮”(亦称“西洱河蛮”)在洱海西岸修筑了大和、大釐、羊苴咩等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首领皮逻阁逐“河蛮”,占据大和城,翌年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渝鄂湘黔交界地区,从行政区域划分上讲,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5个区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和张家界市的4个区县、贵州省铜仁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二百八十多万(一九八二年),自称为“华兹卡”(“本地人”的意思)。 “据文献记载:(史记》中称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为‘武陵蛮’,《宋书》及《称为‘荆州蛮’,在北宋、南宋的史书中曾先后出现过‘土兵’、‘士丁’、’‘土人’、‘土军’等称呼。‘土家’这个称呼是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土家地区后逐步形成的。后经世代相传,也就成了习惯的称谓,因此,解放后,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承认为单一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2,(12):32-32
一、坚持经济建设中心,着力助推科学发展 围绕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主动谋事认真干事努力成事。重点是推动“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建设协商推进会”签约项目在恩施落地。在涂勇副主席直接领导下。经多方协调多次督办,湖北丰华能源公司投资近10亿元开发的水电项目明年即可并网发电,奥山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恩施旅游接待中心已正式开工,  相似文献   

20.
张明波 《前沿》2012,(20):106-108
武陵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发展滞后,在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武陵地区农村必须加快发展,既要积极探索改革的新路径,又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