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在全社会铺天盖地“关注”高考的日子里,记者与几位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重点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交流,他们无不对愈来愈起劲的“热炒”高考深感忧虑。其一,一些家长对考生过度娇宠,以及一些方面刻意就“一节为考生让路”的造热使人反感,其二,一些趁机而上的商业推销,以及追求“新奇特”的浮躁渲染更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2.
人们希望选拔人才的渠道更多一些,招生更公平一些,高等教育的发展更理性一些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又要开场了。今年全国的考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度,如同入夏后的天气,正在迅速升温。1977年,“文革”十年后我国高校首次恢复招生考试,至今已经30年。自主招生、面试招生、3+X、分省命题等新名  相似文献   

3.
<正>让农村地区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无疑十分重要。否则,城乡教育差别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寒门出贵子"越来越少,农村教育的希望一片渺茫。清华大学此前公布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以及高考加减分优惠政策之前,农村的"寒门子弟"处于劣势,城市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7成。针对农村教育短板问题,教育部发文为农村考生进重点大学开辟绿色通道,推出农村考生专项招生计划,这是对农家子弟的呵护,也  相似文献   

4.
今年高考招生过程中,北京不少600分以上的理科考生遭遇到人生道路上一次本可避免的坎坷。许多考生的第一志愿集中选择了北大和清华,结果,不少人既没有进入这两所高校,又失去了转入北京其他一流重点高校的可能。这是由于北大、清华的招生计划有限,而依据现行招生政策,各学校只有在录取完第一志愿考生后,才考虑接收第二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5.
新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浙江作为我国新高考改革首批试点省份,其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受到全社会高度聚焦。我们从2016年初开始跟踪调查浙江省新高考改革,认为浙江省新高考改革跨越文理对立的两极思维习惯,改变"唯分数论"线性评价模式,破解"一考定终身"难题,扭转"共性淹没个性"局面,形成多元招生新机制,有利于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我们持续跟踪调研高考新政五年来的实施效果,发现浙江省高考新政也面临"学生负担有加重、科目设置不科学、赋分方式欠合理、学生选择没保障、理工学科陷困境、考生素养有脱节"等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本研究聚焦于制约新高考改革的两对基本范畴,即效率性和公平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矛盾关系,提出高考新政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广集民意,在制度设计上增强系统性和整体性,推进新高考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3)
随着我国高考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的高考更加趋于公平公正合理,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教育政策也随之出台。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尤其在提高我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平和高尚品德、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合理、弘扬社会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意义重大。但现实中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利益诱惑,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长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了许多违背道德的行为,有失教育公平公正,进而引发许多政策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分落榜”撞击高考录取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的高考录取,使不少高分(600分以上)考生第一次感受到“落榜”的切肤之痛。在北京,超过600分的理科考生达到了空前的1817人,是去年的1.78倍。其中报考清华的1200多人中,630分以上的就有350人,大大多于清华在当地的招生名额。尽管清华的扩招决定,满足了一部分高分考生的意愿,却仍有相当多的高分考生因报考“失误”而与清华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8.
李济 《瞭望》2004,(50)
我想通过贵刊反映一下民办高校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招生宣传方面,一些民办高校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在宣传中采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校名,学校设施和师资力  相似文献   

9.
留学之窗     
《侨园》2013,(3):56-59
高考成绩与美国留学申请关系:考前考后差距大在美国常青藤院校的官网上,关于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条件.里,出现了Chines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EntranceExamination(GaoKao)的信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高考成绩将被美国院校认可呢?下面留学专家将为大家解读中国高考成绩与美国留学申请的关系。以纽约大学为例,纽约大学对本科国际生招生有一些硬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七月,数以百万计的考生面对着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考生的父母也同样面临考验。在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一些人挖空心思在1993年7月导演了一起建国以来罕见的高考舞弊案。蓄谋舞弊离高校招生考试只有几天时间了,兴隆林业局教育局副局长张云祥紧急地为今年同时参加高考的两个女儿找人帮忙。他先是找到一所小学的工会主席,要求其在临考时关照他的两个女儿。7月5日,张云祥在与一中教师侯申闲谈时得知侯不想参加监  相似文献   

11.
上官子木 《民主》2009,(2):20-22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主要体现在六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不仅如此,为进一步落实高招“阳光工程”,确保该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教育部还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开通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永增 《瞭望》2006,(29)
香港地区八所高校全面参与内地高考招生,引起广泛关注。这本来是件好事。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能够直接到香港读大学,无疑是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个机遇,多了一番心跳。但纵观舆论,媒体的聚焦点,却不外乎一个“抢”字。因为香港高校的录取依据也是高考,目标生源与内地高校重叠,明摆着是来争抢高分考生的,  相似文献   

13.
“高考移民”的体制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些年的高考中,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致使当地学生与“高考移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在“高考移民”向往之地的海南、新疆,均发生过当地学生为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毛承之 《侨园》2014,(10):5-5
<正>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次高考改革,力度很大,方向也明确,目的就是改变一考定终身,改应试选拔为素质选拔。方案中取消文理分科,分批考试,多次考试,增加素质教育评价内容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次"大手术",可以说回应了社会对于高考改革的期待。具体到一些措施上,也是亮点颇多。比如,缩小不同省份之间的录取率差距,对于一些人口大省、考生大省来说,有利于促进高考公平;再比  相似文献   

15.
高校自主招生如何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状元进校不状元”,是多年来困扰重点高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难题。探索一种有别于普通高考的、能较全面地考核与衡量考生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机制,为最终实现高校“自主考试、自主录取”积累实践经验,成为国家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高校招生制度不断改革的进 程总是牵动着每一位考生 及其家长们的心。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宣布了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大学名单,特许22所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自主选拔录取。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往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即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那么是什么在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偏方向?社会上有种说法。“高考指挥棒”造成应试教育。所以也由此提出要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办法。以求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从而使追求’分数和升学也可以降温。我认为,要发展素质教育,其中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都想进高校念书,尔后引出“高  相似文献   

18.
李缓化 《学理论》2012,(27):164-165
对国内关于高考问题研究进行综述,概括了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以期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建议;并对国内文献进行收集与分析;从高考历史演变、内容改革、典型问题对策与建议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高考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蔡达峰 《民主》2007,(7):10-10
高考是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形式,它主要包括评价体系和录取方式两大部分,相比之下,录取方式比评价体系更具有全国统一的特征,所以,完善录取方式意义重大。从发展的要求来说,现行的录取方式至少有两个可以考虑转变的地方,一是增加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一是减少考生选择专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李振广 《党政论坛》2012,(20):43-43
“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实际上就是台湾的“高考”。 台湾的“高考”起初并非“大学指定科目考试”,而是所谓的大学联考——从1954年开始实施的“台湾高等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大学部用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考生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随后各校择优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