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盗窃罪客体要件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分析大陆法系有关盗窃罪保护客体理论的基础上 ,对我国关于盗窃罪客体要件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以盗窃罪行为对象所处的状态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以盗窃行为侵犯的利益实质为核心 ,提出我国盗窃罪的客体要件应当是对财物的他人占有本身 ,同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盗窃罪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当前,网络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盗窃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司法界和学术界对网络盗窃的定性常常发生争议.从网络盗窃罪的概念问题、网络盗窃的犯罪构成问题、网络盗窃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其中特别对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问题、盗窃计算机网络信息经营单位的有价信息服务问题、虚拟财产的认定问题、网络盗窃的数额认定问题、利用ATM自动取款机出错恶意取款的定性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夏勇 《法治研究》2011,(3):41-46
盗窃罪是最古老最普遍的财产犯罪。然而,盗窃罪的构成该如何把握?至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判断的事情。我国近年轰动一时的许霆案,就曾在盗窃罪的认定问题上引发极大争议,折射出学界对该罪认识的局限性。对不同刑法盗窃罪的相关规定加以比较,有助于深化对该罪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调查发现,盗窃罪是刑事发案率最高的一种犯罪,正因为此,我国立法和司法都对盗窃罪予以了相当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国盗窃罪的某些立法和司法还存在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就盗窃罪的主刑、附加刑和盗窃罪的有关司法解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刑事犯罪中,盗窃罪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案件类型,盗窃罪的发案率比较高,且十分复杂,随时影响着社会公共秩序、人民的财产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种重点打击的犯罪.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盗窃罪的对象、方式、手段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对盗窃罪进行公证合理的定罪量刑就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就我国陆盗窃罪定罪量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非数额型盗窃罪,是指以非数额情节作为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的一种盗窃罪类型。我国《刑法》原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仅规定了多次盗窃一种非数额型盗窃罪,《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文章从司法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上述四种非数额型盗窃罪的理解及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牟夏楠  耿业华 《法制与社会》2010,(2):139-139,169
人格是较为抽象的物质,如何明确一个完善的人格标准以及该标准在定罪量刑中如何运用,一直是我国众多刑法学者正在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丈以盗窃罪为研究视角,从人格量刑标准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人格引入盗窃罪定罪量刑的必要性,最后系统论述了人格标准在盗窃罪定罪量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的盗窃罪起源于古代刑法中的“窃盗”,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罪名之一.盗窃罪包括秘密地多次窃取和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两种类型.从概念中很容易看出,盗窃数额在该罪的认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没有发现把数额作为构成盗窃罪的必要条件的,所以,把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盗窃罪的客观要件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对盗窃罪数额的认定标准问题上也在不断改进,但依然存在着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伟民 《法制与社会》2010,(10):137-138
盗窃罪是我国社会中发案率最高的罪名,该罪的预防是刑事领域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以寻找有效预防盗窃罪的刑事司法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因其多发性和复杂性成为刑法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窃罪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致使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疑难之处。因此.对盗窃罪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拟就盗窃罪是否应以秘密性为其犯罪构成要件、对欺骗性取财行为如何定性以及围绕前两个问题引发的实务判断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我国《刑法》第151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盗窃罪的构成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亟待澄清.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意见.(一)盗窃罪的客体和对象盗窃罪的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就是指全民的和集体的财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盗窃罪的既遂采用的认定标准不同,对于情节相同的盗窃案件,不同的执法者会作出不同的量刑结果。我国理论界对于盗窃罪主要存在控制说、失控说、失控加控制说三种标准,其中失控说应成为盗窃罪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盗窃罪一直是我国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多发和频发的犯罪类型。对此,我国刑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此类犯罪行为的认定作出详尽的规定。但是《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进行修改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发生了变化,在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将对《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作出的新规定和相应的修改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对盗窃罪作了规定,虽然该法条未就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但结合相关的司法解释,目前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均认为该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主观内容,刑法学界对盗窃罪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但对以下三种情形能不能认定为盗窃罪,依然产生了不小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扒窃应否入刑、扒窃型盗窃罪入罪标准及构成要件要素如何界定、罪量大小如何度量等问题如何确定,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以全国4691个盗窃罪随机抽样裁判作为研究基础,对扒窃型盗窃罪的诸多理论争议提出实践的结论,并提出司法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对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有相对具体的规定,但现实生活中新的犯罪对象样态不断出现,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盗窃罪时,常常遇到许多疑难之处。本文结合域外立法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应该包含不动产以及网络虚拟财产,并对无体物及非法持有物成为盗窃罪对象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对其构成盗窃罪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盗窃罪的既遂采用的认定标准不同,对于情节相同的盗窃案件,不同的执法者会作出不同的量刑结果。我国理论界对于盗窃罪主要存在控制说、失控说、失控加控制说三种标准,其中失控说应成为盗窃罪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何维笛 《法制与社会》2014,(15):280-282
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区分盗窃罪和侵占罪往往存在某些问题。现有的主流观点都在解决大多数典型案件时能起到作用,但也并不是不存在漏洞的。本文作者以犯罪构成为基础,从客观要件出发,综合考虑主观要件,对区分盗窃罪和侵占罪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呼蕾蕾 《法制与社会》2013,(21):279-280
盗窃罪是常见、多发且较为复杂的财产犯罪,同时也是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盗窃罪的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及盗窃对象,对其盗窃罪的认定条件进行了阐述,同时通过与相关罪名的分析比较,对盗窃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进行了说明,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促使对盗窃罪认定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秘密窃取行为是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核心特征,也是区分盗窃罪与其他财产型犯罪的重要标准。然而,无论国外还是我国,刑法理论学界对盗窃罪的窃取行为究竟是否必须以"秘密性"为必要构成要件一直都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传统通说观点缺陷的评析,从理论与实践角度阐述以平和手段公然取财行为定性为盗窃罪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