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延边的生态县(市)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及绿色品牌建设,都因地制宜地点燃了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个亮点,为延边州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富有创新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在未来延边生态经济发展中,应该着力培育和壮大生态产业,应把绿色GDP与领导政绩挂沟,还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龙市早在1996年2月就被国家环保局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2000年3月,国家环境护总局命名北京延庆县、吉林省和龙市等33个县、市、地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和龙市的生态示范区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详实数据和资料,特作此调查。  相似文献   

3.
乐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偏重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等较为浅显的层面,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更为重要的层次。乐山市的生态活力很足、生态质量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不相协调,生态社会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乐山必须从生态伦理价值观转变、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加强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极大的生态成本,生态问题亟待生态法治建设解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方向。生态问题的严酷现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法治体系的不健全。应运用法治思维,基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视角,分析生态法治建设中的缺失缺位,探索我国生态法治建设的法律方式和措施,使法治思想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立法、严正执法、公正司法和严格守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河南信阳虽然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但是经济发展和生态强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中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培育生态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充满智慧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建良好生态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之间存在的“倒U形”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包括理想模式、常规模式和失控模式三种类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告诉我们:环境的改善需要经济增长做支撑,不顾资源环境成本的高速增长必将导致经济停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进一步细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培养广大民众的生态观念、构建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想模式推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要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生态文明行政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沐川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做强生态经济"的思路,提出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和"11234"发展目标,即着力建设进出大凉山、攀西经济区和成都、乐山连接宜宾、云南重要交通走廊的物流中转站,川滇两省四市(州)十县(区)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心,打造"西部纸都"和"川西竹海"两张生态产业名片,打造竹木板材、生态食品、磷煤化工三大产业基地,建成"生态示范县、工业特色县、农林优势县、旅游品牌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对生态进行改造,也必然会对生态造成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邓小平审时度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反复强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消费、生态法制等生态观。邓小平的生态观,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