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5,(3):10-11
“民工欠薪”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日益朝向冲突尖锐化方向发展。重庆农民熊德明对温家宝总理反映了丈夫的欠薪问题。共和国总理亲自为一个农民讨欠薪,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2.
尽管恶意欠薪入刑已实施6年,农民工王加荣依然没能看到拖欠他工资后逃匿的“老赖”得到法律的制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建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只能通过行政手段责令欠薪者支付工资,恶意欠薪入刑有更大的威慑性,对于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现实层面不少难题尚未解决,高悬的“法律之剑”并未有力阻止“老赖”铤而走险(2月23日《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白领在职场中常常遭遇许多薪资“雷区”,如何快速识“雷”、有效排“雷”呢?为此,笔者特例举企业“隐性欠薪”的种种现象,并对其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剖析,希望给职场白领带来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得惩处恶意欠薪的犯罪行为具有了刑法依据.但由于立法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设置为本罪的前置程序要件,使得一些典型的恶意欠薪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刑罚制裁.实践表明,“责令支付”要件利少弊多,应予删除.  相似文献   

5.
徐峰 《人民法治》2020,(1):58-60
为民无小事,中建千人欠薪事件,无论从民生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看,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对中建千人欠薪事件的深入调査、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强的标本意义。那么,长达五年的“工人欠薪”何以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18日下午,由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上海首例恶意欠薪案在奉贤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月28日,奉贤区法院对沪上首例恶意欠薪案一审宣判,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被告人黄刚(化名)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退赔39名被害人经济损失44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3,(6):14-14
为讨千元工资,得办9种证;“4次还嫌急,还有20多次的呢”……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尽管多部门联动推动“清欠”工作取得效果,但一些被欠薪者仍倍感无助,频繁遭遇“弹簧门”。  相似文献   

8.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恶意欠薪"入罪让被欠薪者看到了希望。但"恶意欠薪罪"是否也会像《物权法》一样让人希望越大而失望也越大,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呢?本文通过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规定来论述这些疑问,希望借此引起立法部门的注意,发现不足积极完善,使之真正成为维护被欠薪者合法权益的"利剑"。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解决克扣、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深圳市规定了《欠薪保障制度》,已按照立法计划提交审议。《欠薪保障制度》运作上采取“缴费与共济相结合,垫付与追偿相结合”的方法,即拟设立一个欠薪保障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按一定标准缴纳的费用,并实行社会统筹使用。当发生经营者逃跑或企业破产等情况时,保障机构将从保障基金中预先支付工薪给被拖欠的企业员工,然后再追讨欠薪。还规定,对于那些有支付能力不支付、有偿还能力不偿还,有意欠薪的经营者,有关部门将采取停业整顿或吊销执照,若干年后不准再注册企…  相似文献   

10.
临近年末,又到民工集中“讨薪”的高峰期。律师秦希燕又一次为维护被欠薪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四处奔波。“法律的修改对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用人方‘有钱不给’的恶意拖欠工资的现象仍然严重,成为讨薪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身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为农民工免费讨薪律师团”团长的秦希燕说。  相似文献   

11.
年终岁尾,许许多多带着亲人期盼与梦想的民工开始在为讨回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奔波。然而令人伤心的是,许多民工东奔西走不仅没有讨到工资,反而屡屡遭到恶意欠薪者的殴打致伤、致残,甚至致死。这在媒体上时有披露。看罢这些报道,我们的心在流泪甚至流血。从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民工工资和工程款问题,出台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欠薪现象没有根本杜绝,仍需加大力度,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要有效地解决民工工资被拖欠的“老大难”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法规,对那些恶意拖欠户,拿“尺子”一量,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堵…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争论中,“恶意欠薪”终于入罪,人们期待着新规定能够真正发挥预期作用。本文试以“恶意欠薪”入罪为视角,就犯罪故意的认定、司法实践的适用等部分实务问题,分析民事权益中的刑法保护是如何体现的或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在实践中正式开始适用.“恶意欠薪”首次入罪,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如何正确把握法律精神,认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所导致的暂时不能支付与恶意欠薪行为之间的区别,如何准确适用法律,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些都是对基层公安机关提出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年的试点,以“属地入会、属地维权、属地关爱”为核心内容的“三属地”工作目前正在上海浦东新区全面展开,由此,浦东70万农民工将正式进入职工队伍序列。为欢迎新成员,浦东新区还准备了特殊的“见面礼”:全区23个街镇全部建立了50万元至100万元的“企业欠薪保障金”,每个街镇每年将有10%的农民工获得培训机会。  相似文献   

15.
何牧 《法制与社会》2010,(33):61-62
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进行审议,对于争议多年的"恶意欠薪罪",在修正案中也得到了回应。对于"恶意欠薪"行为的各种争议,本文将从"恶意欠薪"是否应当入罪,本罪和刑法相关罪名的关系,以及如果入罪的注意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壮大起来,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缓解了农民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与此不和谐的现象在近几年频频发生,特别是务工人员工资被拖欠的案件时有发生,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虽然,政府、劳动、政法等各级部门根据现有的法律,通过民事、行政等多个途径积极对恶意欠薪案件予以处理,但效果并不明显。至此,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纳入刑法典的管辖范围,给恶意欠薪者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本文以此为契机,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入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10,(11):74-74
5月10日,国家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称自2011年1月起,我国内地将实行室内公共场所“全禁烟”。内地烟民众多,而控烟力度向来不大。此次政府高调跳过“控烟”直指“禁烟”,其效果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有学者提出在刑法分则中增加"恶意欠薪罪",也有学者认为,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畴。本文认为,是否应当入刑,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清,哪些法益是由民法予以保护,哪些法益应当由刑法保护,民法和刑法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对于恶意欠薪的行为,只有造成受害者重伤、死亡,才由刑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2,(20):23-23
继“眼神执法”、“举牌执法”和“酮观执法”后,武汉城管再现柔性管理——“鲜花执法”:城管队员在劝阻占道商户时,如果商家配合地将占道物品搬进店里,城管会给其献上一束玫瑰花。(10月7日《武汉晨报》)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5,(3):4-5
一方面政府三令在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另一方面民工讨要工钱爬楼堵门的新闻不断。而同时,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令人意外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工人短缺。这场短缺事先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缺工”与“欠薪”成为民工经济的一个灰色词语。它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敏锐的感受市场变得如此紧迫,它让忍辱负重的农民工们的权益得以凸显,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的真正含义。缺工明确发出12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问题的信号,也要求各方作出应变,学者指出,民工荒和欠薪问题将对中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甚至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