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法律信仰问题成为当前中国法学界的热点,学者们就"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联及中国是否拥有法律信仰等进行争鸣。从语源学与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分析,中国毫无疑问地存有法律信仰问题。随着法律信仰逐渐朝着自觉、理性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努力推动法律信仰的理性转化,以促进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2.
尹金凤 《求索》2010,(3):70-71,45
中国近代社会的偶像崇拜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传统偶像由被坚定维护到受冲击、遭质疑和批判,最后破碎。偶像解体之后中国人民的思想和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传统道德体系解体,文化归属感破灭,人文信仰流失,西方价值标准盛行,科技崇拜兴起,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等,偶像崇拜和偶像重建等问题值得现代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信仰的重建必须以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念为基础。市民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公民社会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模型与公民的基本价值观念。理性作为建构现代公民社会以及公民价值观的核心观念,在重塑现代价值与继承传统信仰之间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4.
高月兰 《前沿》2007,(10):21-24
要切实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首先应澄清现代社会的特质和现代人的价值处境。理性化和世界祛魅是现代性社会的两个最基本的特质,在这种背景下,工具理性的单向发展遮蔽和消解了价值理性,世界的祛魅导致上帝退隐和统一秩序的消失,失去终极关怀的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意义残缺的世界里。现代人的价值处境迫使人们通过道德责任重新确立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如何设立自己的根据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经过逻辑和历史辩证,能够成为此根据的应当是而且只能是把理性和意志相统一、个体与实体相统一、以自由为本质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袁祖社 《思想战线》2012,38(2):45-49
关于幸福的传统理解,通常是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其原因在于思维方式上的两种观念缺陷:一种是纯粹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一种是简单的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按照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所谓幸福被等同于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等,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制导下的以"占有性生存"为基础的"物役"性生存体验;按照价值理性的思维方式,幸福被理解为差异化个体之间的一种不可通约、不可捉摸的模糊的主观性心理体验。着眼于人类长远的、持久的幸福生活理想,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时代的新的理性思维形态——"生态理性",并以此为新的基点,塑造现代人的"生态信仰",建构能够真正体现现代人之生存之本真境界的"生态幸福观"。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7,(1)
布洛陀信仰是壮族的民间信仰,是壮族的精神灵魂,虽然它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负面影响仍存在。要对布洛陀信仰的价值进行提升,应当引导这种信仰虽有崇拜但不迷信,以崇拜物为媒介把族群与国家命运相联、体现对人的价值尊重、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从而提升信仰的价值目标。还应逐步引导布洛陀信仰虽有自我但不自大,要把守规则提升到崇法、赞扬真善美的精神归属以提升信仰的价值谋求。  相似文献   

7.
15世纪以降,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启蒙思想家就以理性为旗帜不断的批判宗教;亚洲至少自20世纪始,"反宗教反迷信"的社会潮流对宗教价值的批判与质疑也从未停止。宗教亦以其"理性化"对此潮流进行回应和纠正。就宗教和理性相对于"超越性"的关系来说,宗教理性化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不仅仅是韦伯所说的"祛魅",而且还包含着将超越性重新带入已经变革了的现代生活。这一大背景催生了不同宗教内部以理性旗帜维护自身生存的思想家,他们主要做法是重新诠释宗教文本经典,解构传统宗教"神秘"的外壳,使其中的核心价值与现时代人内心所最需要的重新建立紧密联系。基督教阵营中布尔特曼对《圣经》的"解神话"操作与佛教阵营中释印顺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成为大江南北广泛讨论的热词。随后,"品质革命"一词首次出现在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可见,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消费者欢迎工匠精神。要解决我国巨大的产业规模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不能完全对接的矛盾,重拾工匠精神,企业必须要向优质制造商转型,而政府必须要做好优质服务者。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信仰问题关乎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中,星座崇拜在青年群体中不断发展、加剧,并伴生出信仰超验化风险。本文基于线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法,对网络社会中青年星座崇拜进行解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星座崇拜满足了青年于网络社会中加剧的自我认知、社会关系交往、亲密关系建立、自我发展确定性追寻的心理需求,促成了青年群体中的星座崇拜;另一方面,网络社会所缔造的特殊星座崇拜信仰方式,即极具网络空间特色的星座学说及其“神秘力量”的理论确证、情感体验、行为追求,助推了青年群体中星座崇拜的进一步发展。其间,伴生出青年群体信仰超验化风险,即对自身及现实社会反思的弱化倾向,对自身乃至人类能动实践能力的轻视与否定倾向等,或可发展出妨害主流信仰认同、选择与确立的可能。由此,需要基于青年需求调节有效引导的出发点与着力点,寻求缓解其中风险问题的对症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趋势和迷信泛滥,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关于台湾民间宗教和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问题岛内有种种不同看法。有的强调其正面功能,认为传统民间信仰固然有原始“泛灵崇拜”成份,但民间对各种神灵的崇拜,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对民间生活规范产生的潜移默化之功,或是从祭拜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契合了人类的价值期盼,必然会引发人们的价值共鸣。但不同层次的群体,价值认同的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列宁非常重视差异性的分层施教法在信仰建设中的运用,他提出对非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坚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提升至党性原则,构建适合于各个群体的不同话语体系原则。分层施教法在当代信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主体层次性决定了对主体利益联系的程度,对非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更注重利益引导和感性体验为主,对于党员群体来说,信仰建构更是一个理性建构过程,分层施教法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力和包容力,提升了信仰建设的魅力和价值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11)
正当下,工匠精神成为一个热词,它褒扬匠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点赞其钻研技能、打造品牌、坚守信仰的精神和态度。其实,代表国家行使政务服务职权的公务人员也似工匠,是打磨政务服务"产品"的"工匠"。新形势下,政务服务也应秉持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打磨政务服务。勤思苦练,增强产品意识。打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主张世俗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法国早在1905年就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天主教日渐式微,但人们的宗教信仰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信仰观念的价值诉求也因此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穆斯林群体的社会与文化融入中.在当下的法国社会中,世俗主义日益成为法国现代性历程的主导意识形态.天主教信仰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沉淀下来,外来宗教信仰群体与法国主流社会的矛盾则又折射出信仰差异所带来的价值冲突.从对法国社会的考察来看,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但信仰或许永远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神话传说中的水、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宗教信仰中的水崇拜和节庆活动中的用水习俗、人生礼仪中的用水习俗等四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其相关的用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与探索.文章认为,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和水知识,是傣族水文化的核心,在傣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核心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西双版纳傣族形成了一系列与水密切相关的宗教礼仪和用水习俗,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技术和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西双版纳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最后一块绿洲.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用以指导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8,(20)
正多年来,江苏建筑业的发展一直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享有"建筑之乡"美誉,但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时代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如何确立行业发展新理念,形成行业发展新方式,培育行业发展新动力,成为"建筑之乡"亟待研究的课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实现由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建造方式转变《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提出,江苏建筑业今后一段时期工程建造方式,要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工匠体现出的工匠精神,表现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不墨守成规上,表现在不断以新技术创造新工艺,不断超越自我来实现社会价值上。工匠精神中蕴含的创造力,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用工匠精神点燃当代劳动者的信仰和激情。  相似文献   

17.
在寻求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如何安置传统的信仰并由此获得对文明的本土化理解是现代国家面临的问题.现代泰国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创造一个超越传统宗教的公民宗教,而是通过确立佛教与他者的阶序关系来求证佛教的崇高地位,这既包括在僧伽体系内部进行现代与传统、理性与蒙昧的区分,也包括对佛教与神灵信仰的价值差异和现实功能进行认定.信仰的阶序创造出包容性的公民宗教,它首先满足了本土社会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诉求,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现代泰国的佛与他者的关系展示出文明的阶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个体的法律信仰培育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从对法律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走向法律信仰;其二,从对法律的敬畏服从、情感内化走向法律信仰。以个体的法律信仰为理念基础,使其成为个体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有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政协天地》2016,(4):6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认为:"中国在低端和高端制造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而庞大的中端制造业恰恰缺少的是精湛的工艺和实干精神,像是鲁班一样的工匠。"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匠精神是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  相似文献   

20.
平等观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核心价值基础。在传统文化视域范围内,追溯传统文化对平等观的滋养,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理性认知,担当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责任,就是平等观的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的理性教化,社会实践的价值融合,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审视平等观念的理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