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依然爱丽丝》提供了洞见人性的平台:摩尔的低碳表演彰显本真人性,实现了客观真实;爱的正能量传递正价值,引发我们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它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奥斯卡艺术的精髓在于人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舞台本是遴选参赛选手的神圣地方,却无意在泛娱乐化环境中成就了评委这个特别的"职业"。评委嘉宾在真人秀节目的职能看似裁判,本质上则是艺术表演,跟影视剧中的演员非常类似。一些评委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进行挖苦冷嘲式的评点,甚至以骂代评,表面看严格选择选手,实则泼凉水。这种表演方式成为节目炒作元素,本质上是一种高消耗低营养的高碳表演行为。《出彩中国人》三位评委的表演以艺术真实为圭臬,以陶冶大众情感为目的,以考究庄重典雅的民族艺术形式为手段,实现了低碳表演,也为同类节目的评委表演艺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创作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凭借炫目的视觉特效、离奇怪诞的情节以及夸张的人物形象挑逗、刺激观众的感官,使观众沉溺在视听奇观中,产生沉浸型自由情感。但影片违背人性真实原则,存在低俗化、色情化等特征,难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高碳艺术。  相似文献   

4.
电影《鸟人》因其深刻的人性内涵荣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整部影片在故事创作上遵循了本真人性原则,在人物性格的人性真实与镜头内容上的客观真实上有很高的德性艺术价值,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沉思,"文艺创作的法则就是美学原则,而美学原则的本质就是本真人性原则",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鸟人》符合低碳美学特征,是一部难得的低碳艺术作品。而该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伪"一镜到底"式的长镜头运用,而这里的长镜头都是基于人性的真实需要来组织。为了探求长镜头是如何使影片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关怀这一问题以低碳美学理论为切入点,从题材、叙事、主题三个方面来解析《鸟人》长镜头的低碳性质。  相似文献   

5.
暴力叙事、喜剧叙事、紧凑叙事和情感叙事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四个最主要的叙事美学特征。它们以直观真实为基础,以客观真实为特质,低调简单,干脆果断,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净化了观众的心灵,陶冶了观众的情操,符合低碳美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品较之自然的审美客体和其他人工创作的非艺术品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自由情感;而新兴的数字艺术较之传统的原子艺术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原子艺术家的创作多缘于虚饰情感,这种情感在性质上属于必然情感的范畴,但其艺术品所激发的却是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可分为现实型和理想型两种.数字艺术系统特殊的数字技术机制使得艺术家表达本真情感成为可能和可行,本真情感隶属于美的情感即自由情感;数字艺术品除了激发现实型和理想型自由情感外,还能激发超现实型自由情感.另外,数字艺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情感,这种自由情感源于数字艺术系统特有的双重虚拟互动性机制.本真情感、超现实情感和网络情感构成了数字美学的核心和数字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低碳美学是由中国学者创建的当代最前沿的新型价值论美学理念。它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美学中的“陶冶”与“净化”特质和现代美学体系中的“审美无功利性”的核心理念,重建了“自由情感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这一崭新审美本质,并将自由情感的价值正负、大小和高低作出了规定,从而将以本体论为核心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名人传记影片《国王的演讲》在冲击奥斯卡时,相比于同类题材的影片《万物理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原因不在于题材本身的影响,而在于后者在对于本真人性的塑造方面,尤其在客观真实的呈现方面稍逊一筹;相比之下《国王的演讲》以厚重的人文底蕴获得了奥斯卡更多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Z1)
梁国扬(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云水谣》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它集合了两岸三地的影视公司、著名演员共同参与。几位演员都有着非常深厚的表演功底,把那个时代从岛内到大陆来的台湾同胞的生活原型表现得非常生动。把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感人主题表现得深刻而感人。我相信很多人,特别是台胞乡亲看完这部电影都会有和我相同的感觉,它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影片所宣传的不仅仅是真挚的爱情,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寓理于事中,以情感线索牵动观影者的心灵,不论是从影片主题的立意来看,还是从影片中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1.阅读型设置。让学生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借助于书中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去陶冶学生的心灵。要求学生把阅读后的感想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反省自我,完善自我。2.欣赏型设置。通过对漫画、书法、美术作品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学习“陶冶高雅情趣”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创作艺术作品,然后选取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报栏上进行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又促进了个人高雅情趣的陶冶。3.表演型设置。根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音乐以其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意境,相比其他音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巧用背景音乐,一方面可以改变单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促进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12.
影视传媒英语是英语在影视、网络媒体中的实际运用,影视学英语深受学生的喜爱,探讨研究影视传媒英语的特征及其功能,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掌握真实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最终实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3.
美感新论     
马立新 《桂海论丛》2011,27(4):125-129
审美的本质是自由情感的运动,据此可以从自由情感的对象形态、价值取向和运动特征三个维度来分析美感的性质。根据自由情感的对象形态,可以将美感划分为现实型和理想型两种典型存在形态;根据自由情感的价值取向,可以将美感划分为古典型和现代型两种典型形态;根据自由情感的运动形态,可将美感划分为愉悦和震撼两种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德性     
人类的利他行动是德性行动。其中艺术行动又是一种特殊的德性行动,因为它不仅同时兼具利他性和利己性,而且直接通达人生的终极目的。这种能激发艺术主体强烈自由情感的性质就是艺术德性。艺术德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德性。直观真实、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是构成艺术德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开辟新奇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现实图景是艺术德性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催开美丽的艺术德性花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情绪劳动理论框架与男性气质研究视角相结合,从“情绪劳动的形式”和“客户歧视情况”两个维度考察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中男性养老护理员在不同情境中所进行的男性气质展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的养老护理工作同时包含情感和非情感(技术)面向,而男性从事该工作时往往遭遇两种歧视。第一种歧视是人们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养老护理员从事该工作的歧视。这种歧视导致男性养老护理员遭遇性别身份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冲突,从而形成两种回应方式:一是消极回应,表现为掩饰或退出;二是积极回应,表现为探寻养老护理的社会意义,再造养老护理与男性气质的关系。第二种歧视是男性养老护理员在护理的劳动过程中所遭受的城乡、阶层和性别相互交织的歧视。面对这种歧视,他们会通过“浅层表演”展演“技术专家”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展演“大丈夫”型男性气质。而没有遭遇歧视时,他们也会通过“浅层表演”激发自己对老人的“孝”,展演“孝子”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激发“大爱”,展演“仁人”型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卫学莉 《前沿》2012,(6):90-91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低碳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是通过权利与义务在立法面、企业面和公众面来实现的。首先是从立法的宏观层面解决低碳经济的法律基本问题,然后通过法律手段树立和刺激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后通过树立全社会公民参政意识。类似大庆市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降低碳排放量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在新时代,必须要把低碳思维全面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当前,要通过供给侧改革破解低碳型经济发展产业障碍,实现低碳思维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构建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推动文化繁荣、科学发展,创制优良影视是必须的;提高影视水平是文化大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含物质、文化、社会建设等)之势下,提高影视质量是应然的,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影视是建美丽中国的推手.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影视须直面现实、真实地反映生活,应全方位映射人民的喜怒哀乐与百姓期盼;影视应更多地嵌入、传播现代社会的基本观念、知识等;更多地呈现、赞颂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徐国正  田珺鹤 《求索》2012,(2):83-84,59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紧张问题,低碳概念应运而生。建设低碳型城市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制定、实施低碳式发展思路。本文从"提出问题:低碳型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出发,通过统计分析,验证了我国低碳型城市建设的内动力因素,设计了低碳型城市建设的内动力方案,以期对我国低碳型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