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若皓 《前进》2009,(3):25-26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发展史。正是有了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我们才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摆脱了“姓资与姓社”的困扰,消除了“市场与计划”的鸿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安泽这个欠发达县来说,只有通过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国有的生产资料,由于这些也可以由市场调节,因而它们也就自然成为商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明显的区别。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主要是为了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当时虽然已经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即已经预见到将来必然要发展到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姓“社”姓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最近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思想的突破,是对那种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的观点的否定。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的新发展,为人们解放思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新的、意义更为深远的重大突破。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包含了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丰富得多的时代内容,有着新的质的规定。一、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传统观念,肯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实践,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一届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一个十分紧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了。这场大讨论的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这场大讨论后,经历了二十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一套改革方针政策,辨明了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私”等重大问题,从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被革开放的新局面,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形成了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建设有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相似文献   

6.
1993年以来,湖北提出并实施效益财政,不仅在全国财经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对全省财政工作取得4年4大步的成绩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全省财政部门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职能作用和理财思路,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一、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 系,在财政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而不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财政计划在资源配置上应该努力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促进效率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的财税改革,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分税制为主体的新财税体制,初步理顺了财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关系,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7.
自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人们开始走出长期以来姓“社”姓“资”的论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从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巨大飞跃。一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到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六十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  相似文献   

8.
<正>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讲话以后,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事物。诸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政府功能与企业行为有机地结合,人们称之为“放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造计划工作,转  相似文献   

9.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今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提供了很多新式武器,其中最尖端的武器也莫过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了。这是对传统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给了人们打开被誉为“哥德岜赫猜想” (指计划与市场关系)之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由于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共同胜利论”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巨大差距,超越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愈越阶段的“社”,其优越性的发挥不可能在革命刚一胜利就立即呈现出来,而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带有姓“社”姓“资”的性质,但作为二者的具体实现形式,则不可简单冠之以姓“社”姓“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当代的“社”与“资”,就更应从以往冷战时期只讲它们对立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而应看到二者相通和相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必要性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加强宏观控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微观搞活的客观要求。我们不应把控制与搞活对立起来,而应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1.生产社会化暴露了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局限性,要真正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离不开必要的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 股份制是对企业进行组织、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性质的标准。它既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关键在于企业股份的构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参股单位以国有资产和公有制企业为主,这样的股份制企业姓“社”,而不是姓“资”。当前推行股份制这种组织形式,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一、在我国推进股份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9年开始,已经经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解开了我国多年来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争论的疙瘩,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适应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求,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应“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和管理下,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积极发展横向的资金融通,促进资金市场的逐步形成”。因此,改革金融体制,开辟资金市场,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谨就在上海开辟资金市场问题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三条标准” )。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关于姓“社”、姓“资”的疑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第一,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突破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困扰,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段时期以来,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的争论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些人总要把纯粹的经济问题纳入政治争论之中,“左”的影响一直挥之不去,使人们不能统一思想,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事物性质的标准,不是判断某一事物姓“社”姓“资”的标准。它是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标准,即是一种价值标准。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不一定对社会主义不利,而所谓“社会主义”的东西又不一定对社会主义有利。  相似文献   

20.
<正> 计划管理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在改革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理论和实践,必将触动整个计划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计划管理任务、重点、范围,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一系列转变,从而形成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