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在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妥善解决因劳力、人口增减造成的人地矛盾.如何克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困难,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开县岳溪镇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大的乡村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简单地视土地为“命根子”,而是以租赁、转包、代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或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或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了一条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谋生存、求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巧当 《前进》2000,(5):19-20
对于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某些人地矛盾。针对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有些村在稳定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田不变的前提下,对个别农户的承包田进行了调整,但部分村民认为这违反了“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因此向政府反映并要求制止这种调整行为。针对土地承包期内普遍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笔者认真研究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及法律的有关规定,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三十年不变”的规定,并在土地承包期内正确运用“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合理解决人地矛盾一、“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可以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关系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3.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相当匮乏,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而在另一方面,“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经济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用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大代表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孙一阳 《传承》2010,(24):154-155
人类社会的技术史与文明史同样久远,技术在其演化过程中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技术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文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拟通过文明史的视域,考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三个时期技术的演化,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农业的基础支撑下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是在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逐步增多.如何在制度完善中逐步改变现阶段公共利益界定不清,主体缺位,土地性质模糊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成为新时期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扩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使生态学成为离人类环境最密切的科学,也成为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关系最近的科学.社会需求的“动力牵引”和相关学科的“感召效应”,使生态学在自我完善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强烈参与,使生态学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成为人类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尝试用生态学的原则和观点,对人类的文化与古文明的兴衰作生态学的透视.  相似文献   

7.
生存着的人类世代永恒地探索着生存的课题。庄子之逍遥,佛教之涅槃,基督教之“听从上帝的召唤”,萨特之“孤独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马克思之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类对生存的不同回答,又给人类生存发展以巨大影响。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生存观以挚爱于人,追求人群之整体利益,治国安平建立大同共存之理想社会为核心,使它在一些重要思想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观点相契合,不仅给整个东方文明的发展烙下深深印迹,而且被当今西方社会的众多有识之士视为医治西方“文明”病的良药。它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继续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卢颂馨 《岭南学刊》2021,(2):106-113
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澳门得到了成功的实践。然而,与澳门高速发展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土地空间开拓的问题。澳门突出的人地矛盾制约着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这是澳门土地空间开拓的必要性所在;此外,澳门具有填海造地、土地租赁和区域合作三种模式的实践基础,亦合乎《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精神,涵盖于“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内涵和主旨之中,这是澳门土地空间开拓的可行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探讨澳门土地空间开拓问题时,只要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均是可以进行治理权制度上的创新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9.
蒲小鹏  赵小强 《前沿》2013,(20):91-9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保障.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经营模式的演变,可以推知,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土地适当集中,达到适度规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土地规模化也存在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的潜在危险,因此应及时通过社会保障、法制、教育等措施抑制其负面效应,使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庆 《理论月刊》2013,(1):163-165
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失衡使人类文明在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必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社会本质;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生态文明的有益思想;要按照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传播和个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公共精神生活是一个由当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决定的,反映当代社会心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等发生、演变的内在规律的概念。它内部包含着总体的集权统一性和个体的分化多样性的矛盾。人类对它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在不断地发展。从认识精神世界到管理公共精神生活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把握“精神”方式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农户分散经营的耕地制度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受到制约、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弊端。要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着力实行农村集体经营和个人租赁承包经营的耕地耕种制度,同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耕地征用以及耕地侵权责任制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绿色奥运”启动商机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奥运会诞生刚刚超过100年,伴随着奥运的足迹,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与体育文明同步演进。1896年,顾拜旦复兴奥运之时,何曾想到100年后奥运精神不仅在全球发扬光大,其背后息息相关的巨大商业价值与全球化经济博弈已然成为推动奥运匹克盛会继续前进的不朽发动机。1984年,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极富想象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从此以后,原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的奥运会开始进入名利双收的时代。于是,“奥运经济”这个概念出现了。有人说,奥运经济的实质就是如何通过体育竞赛来寻找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主张和实行过“土地社会共有”、“土地农有”、“土地地主所有而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政策,并相应地实行了“废除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全面征税”、“部分减免”等土地税收政策。探讨这些政策执行中的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祥辉 《人民论坛》2023,(2):100-103
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语言词汇,处处可见土地的印记。“恋土情结”使中国人形成了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以及重视乡土情谊等民族心理和性格,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文化中“恋土情结”的传承和转化十分必要,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三才合一”的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启扬 《求索》2011,(9):227-230
清中期以后,中国人口一度呈“爆炸”式增长,但社会生产力却停滞不前,使许多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地矛盾不仅引发了许多相关社会问题,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徽州地区便是其中的典型。鉴于此,文章以徽州地区为例,对租户、佃主的关系以及双方在佃权选择上的博弈进行建模分析,希冀借此探寻解决人地问题的出路并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问题的人。他从思辨和理性的角度观照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以及现代文明的历史意义问题,在其艺术观、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反思意识。他使对文明与人性冲突关系的现代性批判在张扬理性的思路上发展到极致,黑格尔本人也由此成为疏远人类的存在本源最远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前进》2010,(5):48-49
在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常常冠以“真理”的美名。真理同迷信有别,与谬误对立,“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科学化”,则是把科学“化”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时尚,表征着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毕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人民极度贫困。联合国曾经预示:“喀斯特地区是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但就在这块2.6853万平方里的贫瘠土地上,却超负荷地生活着558.87万人口。长期以来人地矛盾凸显,形成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无限制垦殖的落后耕作方式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