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已形成其特点,如单行立法、境外组织与个人的调查许可制、对民族边远及贫困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制度、保护规划及特定地区的专项保护规划制度等.但在较为仓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部法律,还存在着诸如多系原则性规定、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已经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认定制度也有一些设计性的欠缺.  相似文献   

2.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峥 《观察与思考》2007,(14):33-33
<正>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此,希望通过法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成为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的共同呼声。据媒体透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自2003年便开始酝酿,现已修改得接近完善了,有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从而正式立法,这将使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丰富异常,具有多样性,与物质文化的构成要素不同而且更脆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包含国内和国外两种类型,其权利性质应当界定为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当注重以下原则:中央统筹原则、地方建制原则、权威评估原则、注重宣传原则、技术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6.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海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财政支持较弱、宣传教育力度广度不够、行政主导力量过强、缺乏民间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7.
刘淑娟 《人民论坛》2013,(12):126-128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很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认识薄弱.部分保护“非遗”的提法不符合“非遗”的基本原则与观念;存在理解“非遗保护”方面的误区;不能科学地认识保护“非遗”的主旨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我们根据相关的法律规范与理论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黄栓成  史艳英 《前沿》2011,(5):173-176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其生存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尤其是如何用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和特点、保护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难点的分析,提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模式和一些具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从地方民族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包含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依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法律保护,常见的模式为公法模式和私法模式。鉴于两者都存在着利弊,采用公法为主、私法辅助的模式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在少数民族地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苗绣产业正面临着危机,因此亟待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深入运用法律思维,具体分析各类型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对苗绣进行保护的障碍和可行性,进而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路径,同时加紧协调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以便更好地对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难以确定、性质难以确定和独创性难以确定,对其进行立法保护造成很大难度。因此,解决这些难题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首要前提。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理论困境,提出几点对策建议:明确法律保护的对象、确立认定标准、确定保护主体,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韩建军 《传承》2012,(13):76-77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专著的统计分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化和定义,国内学者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赵莹莹 《岭南学刊》2021,(1):103-1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及经济功能对多民族共融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双向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强制保护与利益刺激机制的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产权和特别权利两种理念的双向博弈展现了对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制度需要。目前花儿保护中主要存在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不足、权利保护主体争议、商业化情况严重等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多元保护机制,从完善配套实施立法、建立集体管理组织、优化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衔接、发挥习惯法补充功能、加大宣传和传播力度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6,(11):14-14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早在 50、60年代联合国组织已通过了有关儿童权利的宣言 ,1 989年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让世界各国签字加入 ,共同促进及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及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更于1 991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而澳门方面尚未制定类似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因此 ,本建议书的目的在于尝试为澳门建构一套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保障未成年人在合法权益中成长。建议书的撰写主要是根据联合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澳门现存的相关法律条文参照。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套非常完善及具备丰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潘春 《今日民族》2009,(8):29-30
云南省水族族别确认时间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被划入相近语系民族。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富源水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1.由于富源水族处于散杂居地区,现能讲水族话的本民族人员已经很少。2.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如音乐、舞蹈、器乐、雕刻、印染缺乏传承人。3.民族服饰的制作已被淡化,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乏人。  相似文献   

17.
东巴文化作为纳西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东巴文化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一些在旅游市场结合了东巴文化元素得到发展的企业家,已经注意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自觉地投入到文化保护活动中,建立传承基地,支持民间传承,逐步走向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吴晓灵 《中国人大》2010,(19):34-34
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很多很好的东西需要保护,没有一部法律来强化是不行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常宽泛,不可以什么都保护,有的属于糟粕,不应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传承一定要做到文化性、科学性、代表性,不宜搞得太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完善立法保护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今后相应立法和实践中需要确立和遵循拯救第一、分层次保护的原则,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与世界同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法律身份,而且还有了一套国际性的工作准则,它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