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剖析这个精髓——实事求是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对于我们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大有裨益。 一、实事求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五十年 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9页)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胜利。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对一事物的肯定,也就是对与之对立的其他事物的否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肯定,就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的否定,也是对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党内“左”“右”倾思想路线的否定。这个胜利的取得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侵略交互作用的产物,也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即能够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能够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能够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旨和灵魂;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奚兆永 《学习论坛》2009,25(8):76-80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陈独秀在1915年提出来的,当时只是五四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口号,不能代表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应该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了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吹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以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西方和谐思想可分为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三大阶段。从发展路径上来看,它们基本是沿着肯定(古希腊)——否定(中世纪)——否定之否定(近代)的逻辑轨迹曲折发展的;从主要内容来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朴素和谐观,还是中世纪的神学和谐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主客辩证和谐思想,对于科学理解和把握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养料,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实现了文化主体的转换:确立了新的文化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统治阶级。中国文化主体的转换,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现代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1956--1966的十年建设时期,我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肯定、 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曲折演变过程。 而这一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却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肯定到否定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毛泽东却提出,"他们还是属于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即将开始之际,中共中央在北京  相似文献   

7.
1956--1966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曲折演变过程.而这一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从哲学理论思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实践观,对"十年文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世界发展基本趋势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辩证本质关系,并对改革社会关系的政治实践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赋予了邓小平的实践观以时代特征,创新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要坚持我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应当把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或者"社会主义方向"人为地分割开来,片面地肯定其中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而应当把改革方向的"市场化"或者"社会主义"这两个方面内在地联系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市场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是在市场化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我们所实行的"市场化"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市场化生产方式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有机统一,是现代的市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实行“扬弃”。对好的东西,应该继续肯定下来,实行下去;对不好的东西,则应坚决否定,如对“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吴涌汶 《探索》2008,20(1):53-59
公平作为平等的异化,其发展轨迹表现出一个从不平等的合理性又复归到平等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态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先后建立起两种公平观,其一是以要素贡献或效率为准则的公平观,其二是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观.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与资本主义公平分配观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效率原则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公平目标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实践上的矛盾,在二者之间只能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2.
丁恒龙 《唯实》2003,(7):28-30
深化认识基本经济制度 ,对加深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辩证思考包括以下内容 :对公有制主体地位要由数量观到质量观 ;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由一元观到多元观 ;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比例要由静态观到动态观 ;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要由对立观到统一观。总之 ,只有辩证理解 ,才能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得以体现:它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它对幸福的科学论断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它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关系的阐述,引导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物欲幸福,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境界;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正确阐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阮纪正 《探索》2004,1(6):131-134
马克思超越前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对全人类解放的承诺”,而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和无产阶级解放历史条件的不倦探索。离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则无所谓对待它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在具体分析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是从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出发的,其方法论特征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的肯定与向往,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状况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淦凌霞  万强 《党史文苑》2008,(12):18-19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孝 《学习论坛》2009,25(5):60-6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新的党情国情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于辩证的否定观、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以及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三个方面,为新时期解放思想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困境是技术观的困境,仅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社会后果就对科学技术本身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这是形而上学的技术观。为走出技术观的困境,需立足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实践,转换思维方式,从人的主体的角度出发理解、认知、利用和控制科学技术,即确立人本主义技术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的文化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邓小平文化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文化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树立"三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