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建辉 《唯实》2010,(7):33-37
在《后现代的状况》中,美国学者戴维.哈维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从福特主义积累体制转向灵活积累体制这一经济趋势,从而建构起独特的时空压缩理论。在这一诠释话语系统中,哈维注意到,对时空压缩的体验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变迁和积累体制转型之间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时空压缩"的形式加速进行三大转型,即历史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与此相应,中国发展模式也具有三大转向,即由"以常规发展"为主导转向"以跨越式发展"为主导、由"以权力促发展"转向"以能力促发展"、由"以增长促发展"转向"以转型促发展"。这三大转型进展如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人们思维模式从一维转向多维、从被动转向主动,面对大数据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认同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在内容上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和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从认同时空中涉虚拟领域和预估风险领域。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数字内容产业存在"数字鸿沟",必须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解决福建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面临的问题:前提是明确产业、关键是整合资源、重点是突出个性、基础是创新教育,即由传承教育转向创意教育、数字技术转向创意思维、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得人心者得天下。党群关系始终是党的生命所在,也是国运所系。反思国际共运史和世界政治史,分析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的要求,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使党群关系面临新情况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经济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国家治理从人治转向法治、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转向全面小康、对外交往从基本封闭转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政治文化意识由单一转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不同步使幸福议题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幸福内涵具有的个体感受性、时代变动性和社会制约性应当引起政策和理论研究的足够重视。在当前中国语境中,幸福的价值尺度正从国家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幸福的载体选择正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幸福的体验范围正由私人空间转向公共空间。发展观转变、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价值规范重构是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幸福社会建设的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7.
吕先富 《前线》2014,(4):101-102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彰显,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于GDP增速的快速增长态势,文化投资和文化消费呈现强劲势头,各类文化主体日趋丰富多元。但必须看到,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状况相吻合,当前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拐点,突出表现在文化市场已经从总体短缺转向短缺与过剩并存,发展方式将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分业发展转向融合发展,新的内容、业态、渠道和新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李文昌 《奋斗》2005,(6):36-37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必然受到全球化影响。因此,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视角由传统的民族性转向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中国的价值观建设也必然由传统模式转向新时代模式,建立起既有民族性又有全球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历史来看,国际战略总体遵循一种“军事战-经济战-知识战”的演进流程,即权力由以武力为基础转向以资本为基础、再转向以知识文化为基础。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资源,在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要素构成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地位不断提升。文化蕴涵的权力属性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发展成一个全球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在着力开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张力,着眼于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的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党的整个文化政策的演变相一致,但又有自身特点。农村文化政策由强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再转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文化政策既保持了连贯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适,为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农村文化政策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向,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上来,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化实现了一种自觉的"文化转向",从社会历史观向文化历史观的转变。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哲学理论范式的转向"从三个维度展开:其一,依恋于阶级意识意境中的文化阐释与范畴;其二,从阶级意识的文化憧憬到宏观文化批判;其三,从宏观文化批判到微观政治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的历史逻辑演进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从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从社会的前导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从社会的生活方式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 ;从社会的经济类型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这种多重跨越 ,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突出特点。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转型 ,而且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深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型 ,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特点主要有:一、思维独立性。随着经济文化事业大发展,人们的思维也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由被动思维为主转向以主动思维为主,由单角度思维为主转向以多角度思维为主,由迂回型思维为主转向以开拓型思维为主。新时期人们思想总的趋势是空前活跃,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盲从。这就增强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观察问题的客观现实性。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站在历史高度,高屋建瓴地肯定财税体制在理财和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突破了仅从经济层面定位财税的窠臼,逐步强调财税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伴随着财税制度认识的完整化和立体化,财税法也超越了宏观调控法的传统定位,在延展视域中凸显出公共财产法、权利保障法和分配正义法的内在特性。在立场上则由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从管理转向法治、从治  相似文献   

15.
依托课程思政改革,将单课程育人转向全课程育人,专人育人转向全员育人,特定时空育人转向全时空育人。以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通过融入式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明确"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三三三"(三个目标、三个导向、三个关系)基于融入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工作进行融合,扩展思政工作内涵及外延,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将进入五个历史性转向:教育态式由动态随机性转向常态稳定化、课程教学由隐性渗透转向显性灌输、教育内容由碎片化转向系统性、教育对象由特定性转向普及化、师资队伍由兼职性转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成就、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实现了三个转向。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由群众运动反腐、权力反腐逐步转向制度反腐,依靠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至今,我国已有预防腐败的地方性法规13部。1997年9月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呈现人本化的趋势,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渊源。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在轴心时期,印度由"神本"转向"佛本",印度佛教作为异质的、新的文化元素诞生;而中国则由"神本"转向"人本",传统的宗法宗教,蜕变为现实主义的世俗哲学。于是,印度佛教超越精神中的人本元素,中国文化的人本特征、入世精神和现实主义,促使印度佛教在中国经历主体化、心性化、伦理化、人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扶贫战略也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导致的相对贫困,扶贫事业进入以解决相对贫困为目标的阶段。新的贫困治理阶段需要及时调整贫困治理的方向以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因此,应在治理模式上由超常规的集中治理转向常规性治理,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为主转向以内生发展为主,治理目标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向解决发展型问题,治理思路由事后扶贫为主转向扶贫与防贫并举。同时,要从建立贫困识别检测机制、完善长效稳定增收机制、培育主体发展动力机制、构建城乡统筹扶贫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兜底机制等五个方面构建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并取得巨大进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正经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化,文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发展形态从同质单一性社会转向异质多样化社会.思想建党已经难以覆盖和支撑现代政党文化层面的建设任务,党的建设迫切需要尽快实现从思想上建党到文化建党的转型,以文化驱动和增强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适应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