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立 《前沿》2006,(5):10-13
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正确的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要务论、小三步走论、跨越发展论、创新动力论、全面发展论等新观点,在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中国的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湖北发展史上,是跨越之年、转折之年、里程碑之年……2011年,在湖北发展史上,是跨越之年、转折之年、里程碑之年!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一年!这一年,跨越式发展在荆楚大地上高高飘扬。2010年底,省委鲜明地提出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以跨越式发展的不凡业绩担当起构建战略支点的崇高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境界。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加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解决问题就是补齐短板。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在发展内涵、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战略等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深入研究两代领导人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 ,江泽民站在时代的高度 ,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主体、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怎样处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六个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认识 ,把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80年代,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社会学的主流理论纷纷陷入困境后,一种内生或内源性的发展理论(模式)诉求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在解构主流发展理论发展主义话语的基础上,内生或内源性的发展理论寻求一种由发展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参与、充分利用发展地区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与制度、不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洪嘉祥 《今日浙江》2007,(16):44-44
当前,慈溪发展正处于极为关键的转折时期,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节点,尤其随着大桥全线合拢,已置身于一个更具开放性、竞争性、联动性的发展环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民本发展的"五大发展"策略,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发挥大桥功能、做大做强大桥经济寻求新的战略支撑,加快推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近年来,长治市始终把"打开思想的大门"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原动力、金钥匙、总开关,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共识,在与时俱进中完善发展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善谋敢为成为全市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人的需要、能力、交往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反面是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在唯物史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因而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此意义上,不平衡发展根源于人的不平衡发展,而人的不平衡发展又以人的不充分发展为前提。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吕宜轩  罗佳佳 《传承》2011,(27):12-13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的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不仅解决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还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深入地剖析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发展思想的实践性、全面性、重点性、人本性和可持续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鸿起 《传承》2006,(6):37-39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首度出现在党的全会决定里,安全生产指标首度出现在五年规划中,将安全发展摆上与资源、环境等国策同等重要的位置,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安全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城市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站在当今世界发展理论的前沿 ,吸收其合理成份 ,在深刻分析中国发展的历史和总结世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思考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邓小平发展理论立足中国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摆脱依附性发展、避免发展失衡、克服发展中的“急性病”、实现稳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内涵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绿色发展的系统中,内涵着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诸多子系统。其中,绿色环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自然前提;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绿色政治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绿色文化发展是绿色发展内在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的方方面面都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西部同东部地区在发展中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认为决定发展的一系列“硬件”(如资金、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科技实力、资源、能源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差距的主因;而决定发展的一系列“软件”(如决策、发展战略、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在发展中差距拉大的主因。据此,本文从对西部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人手,提出了西部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牛佳 《前沿》2011,(6):188-190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所确立的发展战略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发展。新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纳入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并在实际中积极践行理论,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方位,引领社会组织自觉担当,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时代的社会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在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征程中,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创新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推动社会组织网络治理,推进社会组织规模化,实现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你幸福吗?"如果询问一座城市,泰安市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如果再追问为什么,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将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在促进发展上争主动,在关注民生上求作为,在代表工作上求创新,各项工作亮点频闪……围绕中心,推进科学发展去年以来,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的目光聚焦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三农"、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努力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萱 《江苏政协》2014,(2):7-14
<正>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推动"两个率先"事业在全省三大区域的实践创新,展开了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提出要按照苏南转型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在"四化"同步中振兴发展和打造沿海经济升级版的要求,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加快形成不同区域各展特色、共同发展新格局。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各界别、委员联系小组和政协委员围绕提升区域协凋发展水平问题,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